首頁歷史 > 正文

戰爭肯定會有結束的一天,但起決定作用的或許還是內因

2023-01-04由 江淮行人 發表于 歷史

隨著戰爭的程序,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而國內反戰的情結也在增長。

特別是在俄羅斯在宣佈部分動員之後,國內反戰的和平主義者人數大幅上升,而支援戰爭的人則大幅下降。

戰爭肯定會有結束的一天,但起決定作用的或許還是內因

下圖中左邊是支援和平、反對戰爭的人數在戰前戰後對比:

戰前支援和平的人數為32%,而現在為55%。

右邊是支援戰爭的人數戰前和戰後的對比:

戰前支援戰爭的人數為57%,而戰後為25%。

這種變化大概應該有兩個因素:

一是開始以為戰爭可能很快以俄羅斯的勝利而結束;

二是更多的人不願意也不希望戰爭會落在自己頭上,自己或家人要被動員上戰場。

因此,除了有許多的人公開反戰、逃避戰爭,在基礎的民意上更是反映了大多數人不希望戰爭。

在卡馬河畔的俄羅斯韃靼共和國的境內,有人在河道積雪中寫下了“不要戰爭”。

戰爭肯定會有結束的一天,但起決定作用的或許還是內因

當“不要戰爭”成了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後,就可能促進內部許多方面的變化。

有人說,俄羅斯前面動員了30萬人還不夠,可能會有新的動員計劃,甚至說要達到100萬。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一個30萬的部分動員已經弄得國內雞飛狗跳了,如果再強行動員100萬,估計兵員沒有動員起來,就會生變了。

前不久的11月初,莫斯科朱可夫紀念碑之前,有一個俄羅斯女子,舉著牌子抗議,要求停止戰爭。

而且,即使不再動員,目前的民怨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是一件不妙的事情。

戰爭肯定會有結束的一天,但起決定作用的或許還是內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