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官員是怎麼進行上班“打卡”的?

2022-12-30由 趣史談 發表于 歷史

上班打卡應該是上班族開啟每日工作的第一步,那麼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既沒有打卡機,又沒有定位打卡的裝置,古代官員們又是如何做好“上班”打卡的呢?

古代官員是怎麼進行上班“打卡”的?

現實版“起得比雞早”

《詩經·齊風·雞鳴》裡這麼說:“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是當共計開始打鳴的時候,上朝的官員就陸續到到朝了,東方曚曚已亮的時候,官員已滿朝堂了。而公雞打鳴與日出一般多發生在卯時,即早晨五至七時,由此可見,至少從東周時期開始,古人的上班狀態就已經是“起得比雞早”。

做考勤記錄的方式則是“點卯”。官長查點人數叫“點卯”,下屬及吏役聽候點名叫“應卯”,這也就是點卯上班的由來,其實就是類似大學上課前老師點到,做好到課和缺勤記錄。

不過官員上朝的頻率還是和統治者的規定有關的。要是運氣好,比如漢宣帝是五天上一次朝;運氣差點的,比如李世民是三天上一次朝;比較慘的,比如朱元璋兩天上一次朝。

古代官員是怎麼進行上班“打卡”的?

“請假”比較困難

那有沒有理由可以不上朝呢?當然有,比如生病,但必須是正經生病,畢竟你要是天天請病假,或者請著病假到處玩,誰家老闆不生氣?在宋仁宗時期,當時的右巡使張億就因為戶部郎中、史館修撰石中立等33人託辭生病不赴朝會全部彈劾了。不僅如此,官員這病假還必須經過朝廷的醫官檢查之後才能透過。

我們之前說的是要早起面聖的中央官員,那地方官是不是就沒事了?當然不是。地方官也會有“刺史”來記考勤,要是被發現遲到早退,一本奏摺上報到朝廷,那這代價可就大了。所以為了自己不受懲戒,保護好自己的烏紗帽,還是老老實實按時做好考勤吧。

古代官員是怎麼進行上班“打卡”的?

嚴格的考勤制度

古代官員講究“清、慎、勤”,而“勤”是每個官員的必備品質。如果官員上班遲到了,罰錢都算是輕的,要是捱了板子,指不定小命都沒了。《唐會要》中記載,唐肅宗時期,“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連元代畫家趙孟頫,當年出任兵部郎中時,也發生過因為上班遲到捱了板子。

到了明代,對官員“慵懶散”的行為抓得更緊了,打板子是對遲到官員的一種懲戒手段,即“廷杖”,這可不是簡單打兩下屁股就能過去的,萬一沒受得住命都沒了,這也是為啥電視劇一說拖下去打二十、三十打板時,受刑人哭天喊地的求饒。明朝魏忠賢當政時期,為了防止皇城失火,撤下了路燈,致使黑燈瞎火人撞人、人撞牆都時常發生。當時一個起晚的官員為了不遲到一路小跑,因為看不清路況掉進水裡溺亡。

除此以外,清朝時期還會專門派太監管門,對京朝機關的到崗和值班情況逐日登記,如果官員有事需要早退的都必須對應作好記錄,一邊核查或者抽查。

這樣一相比較,只扣除遲到者一個月俸祿的唐肅宗簡直閃著人性的光輝。現代的我們不用天不亮就摸黑上朝,不會因為遲到挨板子、丟小命,現在看來,古代官員也不比咱們好多少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