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開卷有益-商(上)

2022-11-29由 學霸必看 發表于 歷史

商朝是一個“璀璨”的朝代,同時又是一個“恐怖”朝代。它既有甲骨文、後(司)母戊大方鼎這樣劃時代的產物,又有人殉和殺嬰鎮宅等毛骨悚然的事件。

商朝究竟什麼樣子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從商湯建立到被周武王滅亡,總共延續了500多年。

它的始祖姓子,名契。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把商邑作為封地賜給了他。契是五帝中帝嚳帝嚳的兒子,高祖父是軒轅黃帝。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於是吃了以後,便懷孕生他。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後來,商人就用玄鳥作為自己的圖騰。

之所以稱商朝人為“商人”,還要從商國的第七任國君王亥說起。

相傳,契的六世孫王亥繼承商國的王位後,他帶領族人飼養家畜,馴服牛馬,併發明瞭雙轅牛車,結束了長期使用人力運輸的問題。

隨著牛馬飼養得越來越多,逐漸出現了過剩現象。可是,王亥發現不但別的部落需要他們的牛羊車馬,而且彼此之間也有需要交換東西。但是由於人力無法在較大地域內流動,因此交換很難完成。於是,他就經常帶人,駕著牛車去其它部落做交易。

久而久之,人們一看到他們,就知道有好東西的人又來了。於是,就大喊:“商人來了,商人來了”。因此,後來的人就把王亥和他的族人叫做“商人”。

到了契的14世後人,湯時,夏朝的統治,天怒人怨,國家岌岌可危。作為夏的方國,商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機會。於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最終,湯最終滅掉了夏朝,建立商朝。 雖然商取代了夏,但是夏和商的先人都是黃帝的後代,從本質上說,是家族內鬥,而不是被異姓,或是異族推翻的。有人會問,他們不是一個姓呀!沒錯!這是因為他們的母姓不同。那時,由於母親孕育了後人,因此都使用母親的姓作為家族的姓,直到後來才使用父親的姓作為家族的姓。

商朝之前,特別是夏朝,人們稱自己為“華夏”。

但是,商朝建立之後,不斷開疆拓土,擴大版圖,四方九夷都臣服於它。在強大的商人看來,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地”的中央,因此他們把自己的“疆土”稱為“中國”,也就是“中央之國”、“中間之國”的意思,而周圍地方則被稱為“夷狄番邦”。

為了統治龐大的帝國,商人發明了內外服制度。所謂內服是指王畿,也就是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在這些區域,商王具有絕對的統治力;而外服是內服之外,名義上臣服商的部落和方國。

《尚書・酒誥》中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這裡的侯、伯、子、男、任等稱呼,都是商的諸侯,他們領地散佈在王畿之外。雖然諸侯有自己的官員和軍隊,但是他們承認商王朝的宗主權,需要對商履行一定的義務。

這種制度使得商一方面控制著內服和外服的實際權力,加強了商與周邊方國的聯絡,對後來形成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有著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商對外服的控制力有限,諸侯和方國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甚至經常與商處於戰爭狀態。因此,天下沒有形成共主局面。

除此之外,為了加強統治,在內服,商王把土地分給了貴族和自己的族眾。商將一“裡”內的九百畝土地劃分9塊,周圍8塊作為私田,分給私人耕種,滿足他們生存的需要;中間一塊作為公田,由8家共同耕種,收成上繳。貴族把上交的糧食,一部分留自己享用,一部分上交給王室,作為供養各級官吏的租賦。由於土地劃分的形式類似“井”字,因此被稱為“井田”。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商朝的法律規定,耕種完公田,才能耕種私田,並且土地歸國家所有,私人只有使用權,無權買賣。私田所有人死後,使用權由其子女繼承。

在商朝,墾田主要集中在城市周圍,特別是王都和諸侯國都的近郊。商王把最好的土地,一部分留給自己,一部分分配給諸侯和百官。把距離城邑較近的郊區土地,分給同族的“國人”。再遠的土地則分配給庶人。

商王和貴族的土地,自己並不耕種,而是驅使奴隸耕種。擁有私田的國人,不用負擔租稅,只需要每年向國家交納一小罐米和一捆牧草,作為軍費。當戰事來臨時,則需要自己準備武器、糧食和軍需,承擔軍賦和兵役。

除了前面的規定,商朝還對其它很多東西都進行了明文規定。比如,服裝。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人說的“衣裳”,就是起源商朝。

商朝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是緊窄的樣式,一般以小袖居多,長度齊膝。

男子頭戴捲成長條的扎巾,纏繞額頭一圈,好像一個頭箍的樣子。冬天,則改用厚實的布帽或皮帽。而女子則會在頭上插個玉笄等裝飾物。

此外,商人穿的鞋履,大多以葛,麻為布面,以皮,麻為底,也有以木為底的。

雖然基本形制相同,但實際上服飾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貴族可以身著比較高階的染織品、刺繡品及裝飾品,而普通民眾只能穿麻布,以及與麻布同類的葛布製成的編織物。

除了材料之外,顏色也是區分身份的重要標誌。貴族的禮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黃等純正之色,下裳多用間色,如緇、赭、綠等經過數次浸染的顏色,並且會在上衣、領袖、下裙等部位,施以鑲邊工藝,以獲得增固和美觀的效果。而百姓的衣服設計和顏色都比較單一化。

再比如,身份。

商人的身份分為五級,分別是王、諸侯、貴族和巫、平民、庶人與奴隸。其中:

王為商朝最高統治者。

諸侯是除王儲外的商王嫡子,以及他們的子孫。

商王和諸侯的庶子成年後,成為貴族;他們中,負責祭祀的被稱為巫。

平民,為商王和貴族服務,可以擁有自己的財產。他們一般是由貴族的庶子和其他平民家庭世襲而來。此外,還有一些獲得特別獎賞的奴隸與庶人也可以成為平民。

庶人多是王室或貴族子弟犯法貶謫而來,或者是平民家庭中沒有繼承權的後代。庶人在身份上與平民同級,但是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他們一般只能從事農業和其他體力勞動。

地位最低的是奴隸。奴隸主要是透過戰爭掠奪而來,也有一些是破產或犯法的庶民或平民。奴隸處在社會最底層,沒有人身自由。

他們沒有任何權利,完全聽命於他們的“主人”,也就是奴隸主。

只要奴隸主願意,那麼就可以隨時剝奪奴隸的一切,甚至是生死。

彼時,商人非常崇尚鬼神一說。他們認為人死了,只是肉體消失了,但有鬼、有靈魂。靈魂在陰間也要和在陽間一樣,享受活著時所擁有的一切。因此,商人以人祭天、神、鬼來祈福免禍。比如,祖先死後,要用生前用過的車、馬、器皿和他喜愛的婢妾等去殉葬,讓他們在陰間也有人侍候。再如,盤庚時,動輒數百人人殉,最多一次是五百多人。人殉的一般用成年男女,也有兒童,這些人牲是用來祭祀天帝的。而這些不幸的人,大多數都是奴隸。

商人非常尊敬祖先,認為他們會和神通話,保佑子孫。為了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商人用“日名”稱呼先人。所謂“日名”,類似於後來的“諡號”。例如,湯生前人們用私名“湯”稱呼他。死後,後人稱他為“大乙”、“太乙”、“天乙”等等。

當然,“日名”的命名方法,商人也是有一套規定的。比如:

人們會用祭祀逝者的特定日子稱呼亡者,這個名字就是“日名”。紂王帝辛,“帝”字是說他已經死去,成了天帝身邊的神明。“辛”字是他的日名,就是後人祭祀他的日期,這個日期用的是天干地支計時法。

為了區分多個人在同一個忌日,商人給“日名”增加了字首。這個字首叫做“美稱”。比如日名為“丁”的商王,分別有沃丁、中丁、祖丁、武丁、文丁。

除了商人自己使用“日名”,受到商文化影響的部落、方國也使用“日名”。比如,姜子牙的日名是“甲”。

————————————————————————————————

未完待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