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建海堤

2022-11-28由 秋日京城浪漫的絲雨 發表于 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但其實中國又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我們有水流量第二大的長江。然而,長江流域降雨集中在4-8月份,雨水不僅造成洪水,還白白流入大海,等到旱季就沒水可用。長江流域在古代有大量湖泊可以蓄水,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湖泊要麼消失,要麼被淤積,現在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只有區區200億立方庫容,這還是豐水期的情況。今年大旱,鄱陽湖更是早早見底,可憐魚類被曬成魚乾。洞庭湖也好不了多少。而太湖平均深度才1。5米。但是在歷史上,長江曾經有過巨大的四川湖,庫容甚至超過現在世界第一的貝加爾湖和北美五大湖。中下游還有云夢澤,彭蠡澤,震澤。那時候長江真的是風調雨順,魚米之鄉。但時間推移,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導致湖泊退化消亡。而四川湖是由於湖水下洩切割山脈,最終割開三峽,導致四川湖水流光,變成了成都盆地。

沒有足夠的庫容蓄水,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寶貴的雨水流到大海。所以為了子孫後代的水安全問題,我們必須開始修建巨型水庫,不僅可以防止洪澇,還能防止旱災。這些水庫修哪裡呢?一個就是加高三峽水庫,加高20-50米。重慶做出犧牲,換取巨大的庫容。三峽加高20米,庫容可以從現在的370億方增加到600億方,那麼夏季就不需要放光水防洪了。防汛水位從145增加到165。 當然如果三峽加高50米,庫容能增加到驚人的2000億方,已經可以實現多年調節了,因為三峽斷面年徑流量才3000億方。重慶做出犧牲,城市上移50米。或者在嘉陵江,金沙江上再修建水庫來緩解洪水衝擊。

另外就是在洞庭湖和鄱陽湖修建水壩,水壩高度為最高洪水水位,這樣就不會佔用耕地,只是把庫容保持在最大洪水庫容而已。修建相應的魚道,保證魚類洄游,修建船閘保證船隻進出。

最後就是修建長江口大堤和珠江口大堤。荷蘭人在幾百年前就開始修了,目前已經修了1500多公里,荷蘭有一半國土海拔低於海平面,這都是靠海堤擋出來的土地。我們大量人口完全可以向長三角珠三角轉移,透過海堤造出更多的土地,並蓄留淡水,防止海水倒灌江水。二期工程,從長江口修建沿海運河一路北上到山東,又是一條南水北調的大東線。還能解決沿海灘塗的鹽鹼地問題,造出大量良田,讓更多的人在沿海生活。

長江口和杭州灣一併包在海堤內,形成長杭湖。寧波,岱山,舟山都能透過海堤連起來。海堤上修建多出魚道和船閘。長杭湖水位在5米左右,能有效壓制海水的侵蝕。還能透過徑流式水輪機發電。

由於長江口水很淺,可以用填海的方法用天鯤號挖海底泥,噴出海堤。沿海堤挖出50米深海運航道,保證通航。沿海大運河也可以挖深滿足航運要求,江蘇北部沿海徹底告別灘塗,也進入沿海城市發展階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