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2022-11-21由 語文新思維 發表于 歷史

峴山,又名峴首山,位於湖北襄陽城南,以山川形勝和名人古蹟著稱。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我們圍繞主題,挑重要的講。

先穿越到晉朝。當時有位能人叫羊祜,是漢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一生能徵善謀,文韜武略,歷曹魏、西晉,在統治集團權力爭鬥的夾縫中游刃有餘。曾都督荊州諸軍事,駐守襄陽。有文人氣質的他,登臨峴山,真情流露,哭著說了一段話,讓無數後人動容,這就是文學史上有名的“峴山之傷”: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不可得知,念此使人悲傷。如百年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山也。

翻譯過來大意是:自從有了宇宙就有了這座山,自古以來的賢達高士,像我和你們一樣,登上此山眺望遊樂的不知有多少,但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淹沒無聞了,想來令人悲傷。如果死後有知,我的魂魄仍會登上這座山的。

他死後,當地百姓在峴山建碑立廟,年年祭祀。見此碑、讀此話者莫不流淚,繼任者杜預便稱此碑為墮淚碑。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幾百年後,某天。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和朋友們也登上了峴山。目睹墮淚碑,感慨不已,留詩一首: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這首詩也因為情真意切,一下子火了,而且一火千年,廣為傳誦。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有了孟夫子名詩的加持,羊公的峴山之傷可謂傷上加傷。然而,這是個說不盡的生死情傷:

羊祜登山,只見峴山,不見前代登峴山者,為此感傷落淚;孟浩然登山,只見峴山羊祜碑,不見當年羊大人,為此而感慨留詩;後來的登峴山者,睹物思人,當然會既為羊祜、又為孟浩然感到悲傷。人生代代無窮已,此恨綿綿無絕期。

其實,所有峴山之傷者,是在恆久的自然客體面前,對短暫的人生主體的悲傷;是不只為物是人非的前人悲傷,也是為自己將來也會成為被後人悲傷的前人,而悲傷。

這是一個無解的、無盡的、永恆的悲傷。

古往今來,人人如此,逃無可逃。

類似感慨,書聖王羲之在他的名篇《蘭亭集序》中也說過: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峴山之傷――古人眼中的生死情懷(之二)

公元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咀嚼峴山之傷,和當年孟浩然睹羊公碑的感覺毫無二致。

歷史的虛幻,就是人生的虛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