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2022-09-23由 平凡雜談 發表于 歷史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臺灣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作為臺灣的佛教,其法脈傳承亦然與內地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臺灣的佛教法脈傳承以及佛教的前世與今生,從而讓人們對於臺灣宗教以及其與內地佛教的緊密關係有一個進一步的瞭解。

一提起臺灣地區的佛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海峽兩岸人所共知的歷史人物,那就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因為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臺灣的佛教發展並不明顯,只是有一些零星的僧侶從閩浙地區前往臺灣傳法,而這種傳法行為多跟明末清初的移民有關。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中原大陸是一個戰火紛亂、民不聊生的情況,嘉定屠城、揚州十日等諸多殺戮行為,讓明朝遺民都非常惶恐,許多人便攜家帶口不斷南遷。而距離八閩地區最近的臺灣,則成為閩粵浙地區明朝民眾逃生的首選之地。於是,在公元1644年前後,隨著鄭成功收臺,僅閩地明朝移民去臺的就有兩萬多戶。而這些移民隨身攜帶的佛像、佛經,跟隨移民一起赴臺的僧侶,便成為臺灣佛教的星星之火。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在這一時期,臺灣的佛教發展開始逐漸發展,在鄭氏據臺時期,先後興建了竹溪寺、彌陀寺等佛寺,而自此以後,閩粵僧人赴臺人數也日漸增多。直到18世紀末期,臺灣的佛教寺院已經達近百所,其中有名的為法華寺、龍山寺、開遠寺。但是,由於閩粵地區傳統風俗信仰關係,當時的很多佛寺也摻雜了媽祖、道教以及關公等流行於閩越地區的傳統宗教元素。很多寺院與天后宮、關帝廟、城隍廟、道觀都融合在一起,而這種諸神雜居的形態直到今天,在閩浙粵臺等地依然盛行。筆者所居的某一地名曰觀音山上,就是觀音、媽祖、黃大仙、關公、三清、佛祖都聚居在一起,某種程度上來說,倒也方便了信眾,頗有幾分當下政府部門聯合辦公的意味。

書歸正傳,臺灣地區的佛教發展的第二個時期,就是日據時期。而在此之前,臺灣的佛教經歷了康熙收臺、臺灣開府之後的幾百年發展,已經逐漸有了長足的發展。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但是隨著甲午戰爭清廷的戰敗,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到來,許多在臺僧侶紛紛離臺返陸。而隨著日本軍隊到來的,除了日本移民,再就是日本的僧侶。這些僧侶本身扮演的是隨軍“牧師”的角色,但是抵臺之後,也逐漸成為了日本鞏固在臺殖民統治的幫兇。其中,主要派別包含日本的曹洞宗、真宗、淨土宗、真言宗、日蓮宗、天台宗、臨濟宗、華嚴宗等8宗13派,其中以曹洞宗勢力最大。同時,日本殖民者為了加強殖民和皇民化統治,先後成立了“齋心社”、“愛國佛教會”、“臺灣佛教青年會”等佛教殖民組織,並將寺院、齋堂、觀等都改為日本神社,寺院法器、僧服、戒律均效仿日本。可以說,這個時期的臺灣佛教,進入了一個至暗的“皇民化”時代,漢傳佛教在此時期受到嚴重打壓,直到1945年臺灣迴歸,才得以改變。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而這個時期,臺灣佛教也開始第三個發展階段,即蔣氏居臺發展階段。1945年之後,臺灣成立“臺灣佛教會”,並接受中國佛教會的領導。同時,在臺日裔佛教徒、僧侶均被驅逐遣送歸日,臺灣佛教在日據時期的一些弊端、亂政也得以撥亂反正。1949年,一批中國佛教界上層人物去臺,臺灣佛教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此時期,,臺灣佛教與臺灣地區都處於戒嚴時期,而在這一時期,臺灣的佛教在太虛、圓瑛、李炳南、蔡念生等僧俗佛門信徒的推動下,主要做的事情在於重新確立中國佛教正統、重申佛教戒律、健全佛教組織、開展佛教學僧培養和推動居士佛教發展。不過,在這一時期,藏傳佛教也跟隨著章嘉活佛赴臺,這也象徵著喇嘛一系的藏傳佛教勢力也進入臺灣,開山立派。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而當時間進入87年以後,臺灣佛教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當下臺灣佛教格局的基本雛形,在那時得以顯現。

自1987年戒嚴令解除之後,臺灣的佛教已經逐漸形成以高雄佛光山、新北金山法鼓山、花蓮慈濟、南頭埔里中臺禪寺為代表的四大佛門山頭,其主要的佛門法脈多受曹洞宗影響。同時,由於受到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影響,星雲、聖嚴等高僧推動“人間佛教”理念在臺灣佛教界的弘揚,併成為臺灣佛教界總體共識。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革,臺灣的佛教也日漸多元化發展。如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主要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發展;星雲法師主持的佛光山則致力於推動“人間佛教”;聖嚴法師主持的法鼓山,則強調“人間淨土”、“心靈環保”;中臺山則著力在禪宗的理念方面。同時,也是從這一時期,臺灣的佛教與政治產生了諸多關聯,併成為臺灣地區一些政黨用以輔助選戰、拉攏選民的工具。甚至有的佛教團體還利用自身優勢,成立了所謂的亦佛亦黨的政治黨派,如萬佛會的註冊登記的“真理黨”。這也算是當下臺灣佛教的一個奇特現象吧。

不過,臺灣的佛教宗派、山頭,其根都是源自閩地,法脈繼承於祖國大陸,所以其主體上都是認同與大陸同文同種、同宗同脈的中國佛教觀念。這一點,是值得我們予以肯定和讚揚的。

凡客談佛教——臺灣的佛教今與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