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2022-05-30由 史論 發表于 歷史

納粹,一個曾經讓全世界聞之令人膽寒的詞語。在二戰期間,在納粹政府執掌下的德國軍隊在全球範圍內製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屠殺,造成了全球至少三千萬平民的死亡。

當時的納粹士兵,在世人的認知中,就猶如一個個從地獄而來的魔鬼,以殺戮為樂,手中沾滿了平民百姓的鮮血。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但是,人性的光輝終究還是存在的,即使是在遍地魔鬼的納粹軍隊中,也有著一些充滿憐憫之心的天使,斯內德就是這樣一個納粹士兵。

1944年他奉上級命令去槍決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槍響40年後,他非但沒有像其他納粹士兵一樣受到世人譴責,反而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那麼德國是怎樣走上納粹主義的道路的呢?槍響40年後世人為何會尊重這個披著“納粹分子”外衣計程車兵呢?如今的德國又是怎樣對待當年的血腥歷史呢?讓我們翻開歷史,感受納粹籠罩下的人性光輝。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一戰失敗,納粹上臺

1918年一戰結束,德國淪為戰敗國,被迫與戰勝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該條約使德國在經濟、政治及國際事務中都沒有享受同其他國家平等的待遇和地位。

這種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迫,使德國人民既忍受著戰敗後所帶來的屈辱,又感受到被排除在國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悲哀。

德國是一個民族意識特別濃厚的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曾統治其他民族達數世紀之久。而且在俾斯麥時代,國家強盛統一,政治穩固,經濟穩定,因而在德國人民中形成一種對民族的自豪感。

《凡爾賽合約》嚴重傷害了德國民族的自尊心。因此,德國舉國上下一致反對凡爾賽和約,產生了對戰勝國的仇視心理。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各民族主義政黨和組織象雨後春筍林立各地,民族主義成為當時相當一部分群眾的政治口號。希特勒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登上政治舞臺的,納粹黨也正是在這種思潮中應運而生的。

1918到1933年,德國經濟形勢持續走低,。一方面要穩定經濟形勢,另一方面還要償還給戰勝國的賠款,使得德國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經濟形勢更是雪上加霜,德國民眾怨聲載道,希望能夠有一個強力的政黨上臺以改善德國每況愈下的經濟形勢。

希特勒就在此契機下,率領納粹黨掌控了德國,為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患。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對外擴張,血腥屠殺

自從希特勒上臺後,他領導下的納粹黨就開始大肆宣傳所謂的“德國民族共同體”的概念,俘獲了整個德國民族的心。在他們可以宣傳之下,一時之間,所有大過民眾都把“德國不強大起來的話就完蛋了”的謊言當成真理。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在經歷了幾年的“洗腦”後,隨著德國經濟高速發展和上上下下充斥著狂熱的民族主義“知識”,納粹的消滅異己思想、反猶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復興民族主義的旗幟下被德國人容忍。整個德國就心甘情願地被納粹黨的宣傳魔笛引上了戰爭的不歸路。

1939年,德國軍隊閃擊波蘭,從此拉開了二戰的序幕。在持續6年的二戰中,納粹思想洗腦下的德軍士兵化身人形惡魔,手中沾滿了猶太人和其他無辜平民的鮮血,犯下累累罪行。

據不完全統計,納粹德國在二戰中至少屠殺了上千萬平民,無數人家離子散,無數淨土毀於一旦,其罪孽深重可見一斑!

要說起納粹德國最臭名昭著的罪行,莫過於建立集中營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集中營是被人稱為“地獄”的地方,種種黑暗在此滋生,孕育出了這個人間煉獄。

在那裡,槍決、姦淫、酷刑、生化試驗等等違揹人倫的行動被實施到平民身上,最終無數平民被折磨致死。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但是即使處於再黑暗的環境中,也會有未曾磨滅的人性站出來散發光芒,即使是在惡魔遍地的納粹集中營。

斯內德就是這樣一個良知未泯的納粹士兵,1944年,他被上級要求去槍決一個5歲女孩,但是槍響40年後,他的行為被世人所知曉,反而贏得人們的尊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槍決”女孩,觸犯眾怒

1944年,在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裡,一對母女被抓捕關了進來。時值寒冬,溫度很低,再加上食物的匱乏,五歲的莉莎身處如此惡劣的環境,一下就染上了風寒,身體虛弱不堪。她的母親非常心疼,可是無能為力。

生病的莉莎非常難受,經常哭鬧。她的母親也知道,如果莉莎因為年幼無知而惹怒殘暴的納粹士兵,那麼結果必然是死路。因此母親只能躲躲藏藏,不敢讓士兵看到自己的孩子哭鬧。

可是意外還是來了,一天集中營負責看守的頭目在睡覺時被莉沙的哭聲吵醒,本就兇殘的他大為惱火,直接叫囂道:“這個該死的小孩,她太吵鬧了,我要處死她!”之後,頭目就派手下去把莉莎帶過來,並美名其曰“為她看病”。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年幼天真的莉沙心裡十分高興,她以為自己的病有救了,自己終於可以不那麼難受了。可是母親心裡知道,女兒此去必是死路一條。

她懇求士兵放過女兒。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看到士兵無情帶走莉莎後,母親的情緒幾乎失控,昏了過去。其他的被關押的人也都落下了淚,因為他們都知道,莉沙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很快,納粹頭目讓人帶著莉莎去樹林“看病”。負責執行任務的人正是斯奈德,他本是一名德國大學生,於1943年入伍。斯內德天性善良,十分厭惡戰爭。

上了戰場後,也從沒有殺過任何一個人,甚至在遇到炮火時他還趴在地上不願參與進去。斯內德被德軍士兵嘲笑為“懦弱的男人”,因此他被下放到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看守俘虜。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此次殺害小女孩的任務,正是納粹頭目故意為之,想要“鍛鍊”他的勇氣。

同時,狡猾的頭目還派了兩個士兵一起去,目的正是監督斯內德,防止他放走小女孩。

斯奈德聽到自己要親手殺死這個小女孩時,內心幾乎要崩潰了。但他沒有任何辦法,在上級和同伴的槍口下,他只能被迫服從。隨後,他帶著莉沙走出奧斯維辛集中營,前往行刑的樹林。

天真的莉莎依舊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死亡,眼神中透露出來的是一個獨屬於孩子的童真無邪。斯奈德看著如此可愛的女孩,最終做出了一個決定。隨後不久,樹林裡傳來幾聲槍響……

再之後,一張照片流傳開來: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倒在血泊之中。

莉莎的母親在接受戰後採訪時,一臉恨意地說:“我一定要找到這個劊子手斯內德,然後親手解決他。”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時隔多年,真相曝光

然而此後數十年,斯內德彷彿人間蒸發,莉莎的母親拼命尋找,卻再也找不到他的蹤跡。她本以為斯內德是死在了之後的戰亂中,直到40年後一次英國展覽的舉辦,這才把當年的真相暴露。

1982年,英國一個城市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戰爭中的人性”的圖片展。令人奇怪的是,一個年近70的老者佔據了展覽的主要位置,而在他身旁的,正是莉莎被殺害的那張照片。

原來,這個老人正是拍攝這張照片的記者。當時,為了戰爭的需要以及增加對俘虜的威懾,納粹頭目讓他拍下女孩被槍決後的照片。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照片是真實的,但是射殺莉莎的人卻並非斯內德,而是他的同伴。

而斯內德為了保護莉莎,也一同死在了同伴的槍口下。

記者回憶道:“那一天,我和斯奈德還有另外兩個士兵來到樹林中。行刑的最後關頭,平時懦弱的斯奈德不知哪來的力量,堅決要放了女孩,與另一名士兵發生了激烈爭鬥,那名士兵惱羞成怒直接向斯奈德和女孩開槍,斯奈德則用身體緊緊護住女孩……”

雖然斯內德的犧牲並沒有換來莉莎的生命,但他的舉動無疑是彰顯人性光輝的。這次圖片展也終於洗刷了斯奈德揹負一生的罵名。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靈一個弱小的生命,雖然失敗了,但是這份舉動背後的偉大,堪稱納粹陰影籠罩之下的一束光芒。人們終於知道他們錯怪了斯內德,取而代之的是尊重與敬意,或許,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事實上,斯內德的最終命運和他的祖國有著相似之處,即最後都得到了世人的寬恕。不同的是,斯內德是當年蒙冤,如今事情真相得以曝光,所以他也不再蒙受不白之冤;而他的祖國德國則是憑著真誠的懺悔和誠懇的認錯態度,最終得到世人的諒解。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反思自身,重得認可

二戰結束後,德國一再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於納粹政府發動戰爭、肆行種族屠殺的懺悔。從公開譴責納粹罪行到釋出官方道歉文告,從宣稱德國對納粹罪行“永久擔責”到透過教育、立法和金錢賠償等方式開展檢討清算,德國反思之深、行動之實有目共睹。

在德國政壇,主流政黨堅決與右翼極端勢力劃清界限,政府大力倡導文化和宗教包容,對待種族主義行為毫不容忍。

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世紀之跪”更是成為德國自省的一個代表性瞬間。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一方面,德國對納粹殘餘勢力進行了嚴厲打擊。在盟軍對德國戰犯審判之後,德國也對眾多的納粹國家機器中的官員,即所謂的“脅從者”進行懲處。為了防止他們抵抗盟軍的佔領,實行解除職務的措施。

即便是有的納粹要犯隱姓埋名藏匿幾十年,一旦其身份被證實,也要追究其戰爭責任。

德國對戰犯清查得越徹底,德國民眾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就越清晰。

另一方面,德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也可以看到他們的悔過之心。在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有一片紀念碑群用於紀念被殺的猶太人,其佔地超過兩個半足球場。

兩千七百多個水泥碑,長寬如單人床,密密麻麻排列著,沒有任何文字元號。參觀者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碑群,好像進入一個街區。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德國曆史學家科佩爾形容這個紀念碑時表示:“(它)至少可以說明,德國人是有擔當的。我認為德國人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承擔責任。以德國名義所做的事情,我們都要記住,要承擔。有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彼此理解和深入交往。”

如此真誠的反省和擔當,不得不說,德國知錯能改的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大部分國家的認可。或許正是這份敢於認錯的勇氣與擔當,德國才能從當初的一片廢墟中走出,重新變為如今的世界強國之一。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結語

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說犯錯了並不可怕,只要改正過來就是一件好事,可怕的是不肯承認錯誤。不得不說,在這一點上,德國政府做得很好,他們真誠而懇切的認錯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二戰中同為法西斯陣營的日本。在二戰期間,日本在我國犯下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絲毫不少於納粹德國,甚至猶有過之。可是,時至2022年,日本政府依舊竭力否認侵華罪行,篡改歷史教材、供奉二戰戰犯等等行徑甚囂塵上。

對此,我們要保持充分警惕——日本反華勢力就猶如一條棲息在陰暗處的毒蛇,時刻準備在我國虛弱的時候下手。我們要牢記那段屈辱的歷史,正所謂“以史為鑑,警鐘長鳴”,絕對不能讓歷史重演!

士兵保護5歲小女孩,被同伴射殺:槍響之後40年,士兵贏得了尊重

參考文獻

[1]王玉蓮。走上法西斯獨裁專政之路——希特勒納粹黨是怎樣上臺的[J]。太原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2):155+157。

[2]張遠。對待歷史問題,德國為日本提供一面鏡子[N]。新華每日電訊,2021-10-09(005)

[3]“懦弱”的納粹士兵[J]。參考網,2017。4。10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