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2022-03-03由 劉超順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波蘭-立陶宛國家在烏克蘭地區的西擴

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同種同源,被統稱為古羅斯人。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維京人(

俄羅斯稱為瓦良格人

)首領留裡克征服了諾夫哥羅德的羅斯人部落,建立了留裡克王朝。此後,留裡克王朝不斷擴張,逐步統一了羅斯各部,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基輔羅斯疆域

弗拉基米爾一世在位時期(980年——1015年),羅斯人與拜占庭帝國通婚,接受了東正教洗禮。11世紀中期以後,大公國解體,羅斯人進入封建割據時代。

與此同時,羅斯人的西部鄰居波蘭和立陶宛卻在崛起。然而,第一個入侵羅斯人的還不是他們,而是遠在中國北方的蒙古人。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拔都開始西征歐洲;至宋度宗嘉熙四年(1240年)攻入基輔。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淪為了蒙古金帳汗國的屬地。但是,隨之而來的蒙古“

內部紛爭妨礙了他們在烏克蘭行使堅決而持久地控制

”。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疆域極盛的立陶宛大公國

這時,西方的立陶宛開始興起,並抓住機會進行東擴,一路橫掃白俄羅斯、烏西地區,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陶宛攻克基輔。次年,又在藍水河戰役中擊敗蒙古軍,至十四世紀末,立陶宛已控制烏克蘭大部分地區。

隨後進入烏克蘭的是波蘭人。波蘭人發端於維斯瓦河流域,10世紀中葉,波蘭部落酋長梅什科一世兼併了周邊各部,建立了統一的波蘭國家。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波蘭在克拉科夫保衛戰中擊敗蒙古人。此後,波蘭國力不斷壯大,並積極對外擴張。元順帝至正六年(1340年),波蘭開始出兵烏克蘭,但很快被立陶宛挫敗。當然,小小的挫折並不足以讓野心勃勃的波蘭人放棄對烏克蘭的想法。到了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波蘭成功蠶食了加利西亞全部和沃倫一部。但是,為了對付強大的條頓騎士團,在控制以上地區後,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立即與立陶宛人講和,並打算透過與立陶宛人聯合,共同對付條頓騎士團。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瓦迪斯瓦夫二世

為此,兩國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實現了王朝合併,推舉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為聯合王國的國王,兩國在烏克蘭的屬地自然也合二為一。

波蘭人的改造與烏克蘭民族的形成

我們知道,波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而居住在烏克蘭的羅斯人信奉的卻是東正教,這自然讓以虔誠羅馬教徒和征服者自居的波蘭人很是不滿。為此,波蘭決定逼迫這些居住在烏克蘭地區的羅斯人改信天主教,甚至還要求他們放棄魯塞尼亞語,統一使用拉丁語。

在波蘭人強制的政令與武力脅迫之下,不少羅斯人,特別是貴族知識階層改信了天主教。當然,也有許多羅斯人堅持自己原來的信仰,併為之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反抗波蘭統治者,這些人要麼被波蘭人鎮壓處決,要麼淪為了波蘭封建主的農奴。當然,更多信奉東正教的羅斯人留在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地區;而第聶伯河以西的羅斯人因為與波蘭地理上的接壤,而被較高程度的波蘭化。由此,

第聶伯河成為了烏克蘭文化和心理認同的分水嶺。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曾威震歐洲的波蘭翼騎兵

然而,不管是河東的羅斯人,還是河西的羅斯人;不管是信奉天主教的羅斯人,還是仍保留東正教信仰的羅斯人。在經過長時期分離和異族統治之後,他們無論是在習俗、語言,還是心理認同方面,都與本為同族兄弟的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有所不同。

到了17世紀左右,現代意義上的烏克蘭民族已基本形成,而該民族形成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波蘭人。

波蘭與俄羅斯的百年爭奪

在瓦迪斯瓦夫二世之後,聯合王國內部發生內訌,國力受到損傷,對烏克蘭地區,特別是東烏地區的控制力也日益下降。

眼見波蘭-立陶宛內部的混亂,渴望維護信仰,又無力單獨推翻異族統治的烏克蘭東正教徒們將目光投向了曾經的同胞兄弟,現在的東正教旗手——俄羅斯(

當時還稱莫斯科大公國

)。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公主索菲婭

景泰四年(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公主,同時宣佈繼承拜占庭雙頭鷹國徽,並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旗手”,號召所有東正教徒踴躍擁護莫斯科。

面對烏克蘭人主動投懷送抱,莫斯科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很快,它便派人 潛入烏東地區,向當地的東正教兄弟們宣傳,告訴他們只有“莫斯科大公才是他們信仰的捍衛者”。

莫斯科公國的滲透和擴張給波蘭和立陶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隆慶三年(1569年),透過盧布林聯合,波蘭-立陶宛聯邦宣告成立,重新聯合後的國家國力強盛,在隨後的一系列戰爭中連續擊敗俄羅斯人,控制了除克里米亞之外的大部分烏克蘭地區。甚至在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入莫斯科。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強盛一時的波蘭-立陶宛聯邦

正如美國史學家保羅·庫比塞克所言,“

正當其他歐洲國家經歷中央集權化過程的時候,波蘭-立陶宛共和國卻不同尋常地走向權力分離

”,波蘭史學家諾曼·戴維斯稱,此時的波蘭-立陶宛就是“

貴族的天堂

”。貴族們不僅在中央控制著國王的選舉,在地方上還擁有對當地議會和法庭的控制權,

波蘭-立陶宛看似是疆域遼闊的歐洲第一大國,但其實更像是一群藩鎮諸侯拼湊的政治邦聯,堪稱東歐版的“神聖羅馬”。

進入17世紀中葉,日漸衰落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在烏克蘭的統治變得岌岌可危。順治五年(1648年),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發動反對波蘭人統治的起義,俄羅斯乘機舉起“東正教”大旗,加緊對烏東地區的滲透。赫梅利尼茨基在對波蘭戰爭受挫後,遂決定邀請沙皇來作為東正教捍衛者,為自己主持大局。這下,俄羅斯簡直做夢都能笑醒。順治十一年(1654年),《佩列亞斯拉夫和約》簽訂,俄羅斯兵不血刃,一口吃掉了第聶伯河以東的全部烏克蘭領土。

之後,俄羅斯繼續對烏西,甚至是波蘭與立陶宛本土進行擴張和滲透。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俄羅斯不僅吞併了烏西地區大部分領土,還順手聯合普魯士、奧地利將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所有領土全部瓜分,讓這個百年宿敵消失在了人類版圖之中。

波蘭人難忘的領土情節

儘管一戰後再次新生的波蘭已經是一個二三流國家,但它對往日聯合王國時代的輝煌和烏克蘭領土的野心卻一刻不曾忘記。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蘇波戰爭後波蘭的疆域變化

1919年,波蘭聯合烏克蘭地區的親波勢力,對立國未穩的蘇俄政權發動戰爭,試圖藉此恢復聯合王國時代的領土,實現大波蘭計劃。經過二年大戰,波蘭成功收復了位於烏克蘭西部的利沃夫等地區。

然而,俄國人怎能善罷甘休,1939年,希特勒閃擊波蘭,依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在德軍攻入波蘭腹地後,蘇聯在波蘭東部發起襲擊。9月17日,蘇軍正式越過蘇波邊境,一口吃掉了整個波蘭東部的領土。

波蘭與烏克蘭的歷史糾葛:斬不斷、理還亂

二戰後,歐洲的疆域變遷

二戰後,蘇聯也沒有將這些領土歸還波蘭,而是拿德國東部的領土補償波蘭。

參考資料

保羅·庫比塞克《烏克蘭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