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2022-03-02由 微笑海洋86 發表于 歷史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

長塑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猜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當知世郎王薄,把這首歌謠擴散出去後,就唱響了隋朝滅亡的序曲。這首歌直白點就是:

我是山東長白山前的“知世郎”

看我帥氣紅上衣錦色揹帶褲

我手擎長塑伸到半空中,片刀發出比太還耀眼的光芒!

我上山當土匪就以猜鹿為食,下山為強就吃(地主老財的)牛羊!

如果官兵到了,我想也不想提刀就迎上,假如到遼東戰場上白白送死,相比之下被官軍砍掉腦袋又算得了什麼?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王薄為何作這首反動的歌曲呢?很簡單,他是想造反了。他一個平民百姓為什麼要造反啊?也很簡單,當朝天子非得打高句麗,兵役太重了,到了高句麗,十死無生,還不如反了,死也死在家鄉的土地上。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是時,隋煬帝楊廣當家。當時的楊廣為了征討高句麗已經興師動眾了,組織百萬人馬。三徵高句麗,也拉開了隋朝滅亡的幕布。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612-614年

第一次隋朝軍人超過一百三十萬,運輸民夫是軍人的兩倍。

第二次隋朝出兵至少六十餘萬

第三次隋朝出兵近百萬

隋場帝一徵高句麗,損失一隊超過34萬。民夫也損失慘重。二徵,三徵軍隊損失慘重。

這三徵下來,隋朝也就基本完蛋了,各地紛紛起義,隋煬帝也失去了對國家的掌控,蝸居江都,後被宇文化及所殺。

那麼,為什麼隋煬帝一定要三徵高句麗呢?有一下幾個原因。

當時隋朝對外戰略是“朝貢制度”,高句麗從隋朝建立一直與外資勾搭,拒不朝貢。多次騷擾邊境。

高句麗佔領遼東,侵害了隋在北方發展的利益。

報仇雪恥,為隋文帝徵高句麗失敗報仇。讓高句麗知道天朝上國的厲害。

隋煬帝對局勢的樂觀把握,文臣不想再打,武將不想再打,士卒不想再打,百姓不想再打,就他一個瘋狂的要打。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強盛一時的大隋,轉眼灰飛煙盡,自享37年國祚。

也正如秦的短命,成就了強漢。隋的短命鑄就了盛唐。唐在隋的基礎上繁榮昌盛。

隋留下了什麼遺產,能讓大唐收益無窮呢?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

無向遼東浪死歌——隋朝的滅亡的序曲

在基礎設施上,修建隋馳道,修建大運河,完善水陸交通,方便經濟往來。

這些政策成就了隋的開皇之治,也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隋煬帝的好大喜功,橫徵暴斂,註定了隋的短命,這是歷史的必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