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肖勤:為貴州“黃金十年”貢獻精神食糧。

2022-02-06由 黔圖 發表于 歷史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已進入關鍵之年,貴州舉全省之力精銳出戰、一戰到底。“文軍”作為扶貧攻堅戰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將在2020年這場脫貧攻堅“大會戰”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對此,貴州省政協委員、遵義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肖勤表示,將舉全省文藝工作者之力,做好這一偉大時代的記錄與見證,為貴州“黃金十年”貢獻精神食糧。

肖勤:為貴州“黃金十年”貢獻精神食糧。

貴州省政協委員、遵義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肖勤

記者:文藝工作者如何為脫貧攻堅貢獻智慧與力量?今年又有什麼建議?

肖勤: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奮鬥者,也需要敬業的書寫者和記錄者、見證者。在今年的提案中,我建議將2020年作為文軍扶貧工作年,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統一持續開展思想文化宣傳、影視劇創作、報告文學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提案中,我有兩點建議:一是對十八大以來全省犧牲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的100餘名工作隊員的感人事蹟進行整理收錄,完成《他們曾經在路上》貴州省脫貧攻堅百名英烈報告文學集,並作為文史資料收存,以激勵更多前行者和奮鬥者。

二是對貴州交通事業大發展進行系列紀錄片拍攝。回顧貴州近十年發展,一條條高速公路和高鐵、一座座橋樑和隧道為貴州聯接起了一個高原上的平原,為貴州通江達海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關於貴州橋樑的奇蹟,時常見諸報端媒體。然而,整體亮相、專業講述、難度科普、故事揭秘卻顯得不足,大部分是個別式、花絮式、片段式播報,顯得支離破碎。很多人只知道這座橋是世界最高橋,那座橋是世界最長橋,卻不知道每一個奇蹟背後施工條件的險惡對施工人員的考驗之巨大。我們都說要講好貴州故事,那麼,講好貴州橋樑建設故事,也就是紀錄貴州精神、貴州智慧、貴州力量。

因此,我建議,啟動貴州橋樑大型敘事型紀錄片拍攝工程,透過對貴州世界排名前100的橋樑建設背後故事的展現,增強貴州人民不懼困境、突破困境、將先天不足轉變成後天優勢的信心、決心,展現貴州人民將昔日窮山惡水變成青山綠水,再變成金山銀山的拼博精神與創新精神。

記者:都說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人心,文化旅遊如何能夠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肖勤:縱觀目前整個貴州,鄉村旅遊隨處可見,但真正要吸引遊客、留住遊客,深挖文化是關鍵,更是開發之初的首要任務。例如,西江千戶苗寨如果只是有那麼一個苗寨,沒有苗族聚居的故事、沒有苗族遷徙的故事、沒有高山流水的苗家酒文化、沒有苗族姑娘跳起蘆笙舞的舞蹈文化,我想西江千戶苗寨頂多也就成了一個過路的景觀。

同樣,岜沙苗寨沿襲著用鐮刀剃頭的習俗,以及保留了每出生一個孩子會種下一棵樹的少數民族風俗。以上種種皆是文化,就是這些區別于都市生活的文化的神秘,讓遊客願意去一探究竟,願意去體驗去感受不一樣的生存狀態。所以,旅遊最根本的點還是要站住文化,這樣才能夠真真正正在助推脫貧攻堅,在帶動群眾致富上有所作為。

記者:您今後調研的方向是什麼?

肖勤:我在之前的“文藝家開展七進”活動中發現,部分易地扶貧點群眾還存在反覆培訓無提升,沒有誤工費不願意參訓,成人培訓多、孩子培訓少的現象。今後,我的調研方向會側重於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培訓上,建議安排部分培訓資金用於文藝家培訓走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結合各安置社群實際,承擔曲藝進易扶點、表演進易扶點、書法進易扶點等培訓,振奮易扶點貧困群眾,特別是貧困孩子的精神面貌,縮短安置社群孩子們與城市孩子之間的文化差距。

對於貧困群眾的孩子而言,文藝不僅能讓他們能有歸宿感與認同感,更能打破他們與城市生活之間的情感隔閡,從而有自信、愛表達。

脫貧攻堅的成果鞏固,要花一到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時間去完成,而孩子的狀態,很大一部分決定著一個貧困家庭最終是否能夠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我們關注易扶點群眾是否搬得進、住下得、穩得住的同時,貧困群眾子女的思想狀況和精神狀況也值得我們關注與幫助。

轉自多彩貴州網,作者:石琳婕 王永娟 文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