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2022-02-05由 青言論史 發表于 歷史

有關曹操的出身,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筆桿子陳琳的話來形容,就是四個字——“贅閹遺醜”(語出《為袁紹檄豫州文》)。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這位後來名列建安七子之一、此時尚處於曹操對立面的大才子,在他的這篇曠世雄文裡如此歷數曹氏的家世: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在陳琳的筆下,無論是曹操的祖父曹騰,還是父親曹嵩,都是罪孽深重,死有餘辜。這一家子,真是“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壞透了。

問題是,真的如此嗎?我們得從史書之中找答案。

在陳壽的《三國志》裡,他如此評價曹騰:

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如果說陳壽寫作《三國志》時,曹魏剛滅亡不久,還需要為尊者諱的話,那麼一百多年後劉宋史學家范曄在作《後漢書》的時候,就實在沒必要去討好那個已經亡國一百五十餘年的曹魏政權了——

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實際上,儘管東漢後期被視作是宦官誤國的時代,但是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於曹騰的評價大抵還是以正面為主。因此,陳琳評價曹騰的話只能當做是發動戰爭前對敵人的醜化,以為自己贏得道義上的合理性而已。

但是,他對於曹嵩的形容卻不能說是空穴來風——作為曹騰的養子,曹嵩確實是花錢買過官做(因贓假位),而且是花了巨資(一億錢)買了三公之位(太尉);至於有沒有“輸貨權門”,恐怕也是確有其事。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但是,你要說曹操是“贅閹遺醜”,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實在不能成立。

畢竟,曹嵩只是曹騰從同鄉譙郡夏侯氏抱養的一個孩子,和曹騰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

當然,無論曹騰、曹嵩父子是奸是忠,都不影響一個事實——曹操是地道的幹部子弟,而且是高幹子弟。曹騰被漢桓帝封為費亭侯,加官特進(相當於副國級散官),死後其爵位由曹嵩承襲。這使得曹操一出身,起點就比他後來的對手們——劉備、孫權等人要高得多。

但是,父祖們的官爵卻並不能令曹操在政治上的起步階段贏得多大的優勢,原因很簡單,他是“贅閹遺醜”。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是不是親爺爺,不重要;該姓夏侯還是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既然已經繼承了曹家的香火,那你就是宦官的子孫。而宦官,是被當時的主流精英——也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不齒的。

為什麼會不齒宦官呢?可能是和他們絕了香火、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有關。不過這個理由既不好直接講,也未必是主要原因。畢竟受宮刑的人也不止只有反面角色,還有史官的楷模——太史公司馬遷。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最常見的理由,是因為宦官們把持朝政,禍及天下。這個倒是確有其事——東漢王朝自中期以後,宦官就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並佔據C位,成為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看來,宦官勢力的出現動了一些人的乳酪。那麼他們是誰呢?根據當時的政治環境來看,應該是外戚。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與此前和此後都不同,東漢王朝的外戚是一股極其強大的政治力量,並且和皇帝的關係也極為微妙。之所以如此,和兩個原因有關——

其一,是因為東漢皇室反覆與幾大家族聯姻,導致這些家族勢力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尾大不掉;

其二,則是因為東漢皇帝普遍短壽,沒活過十歲就駕崩的大有人在。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這兩大原因所造成的結果,就是當新的皇帝被立起來的時候,他所要面對的外戚勢力,可能和自己半點親緣關係都沒有。

這些盤踞高位、手握重權之人,既無法靠血緣籠絡,更需對其提心吊膽;箇中如“跋扈將軍”梁冀者,廢殺皇帝有如兒戲,怎麼能不讓小皇帝們膽寒?

因此,小皇帝們從自己身邊的侍從——也就是宦官之中尋找心腹加以培植,自然也就順理成章起來。宦官無家無室,自己的根就在皇宮裡。既無後顧之憂,更樂意以死報效,他們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皇帝最倚仗的力量。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那麼,這些宦官的出現,又礙著士大夫階層什麼事了呢?原因很簡單,士大夫們與外戚更親近。

隨著光武帝在武帝后再一次強調儒家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東漢的學術圈幾乎由儒學完全壟斷,且選官取材也大幅向儒生群體傾斜。而在當時如此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能讀得起書、做得起學問的人,家庭條件也必然不會太差——畢竟,在紙張還沒有成為普及的書寫工具以前,靠劈竹子曬竹簡所傳承下來的知識,不是誰都獲取得起的。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因此,一條“富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鏈條,悄然形成。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一些從治書講經到壟斷仕途的家族逐漸形成,完成了從學閥到門閥的轉變。

這些家族之間互相授業通婚,形成了複雜的利益網路。而作為實際上最高權力的爭奪者,外戚家族們自然也非常樂意和這幫掌握著話語權和大半個官場的家族們結好。

於是,外戚與士大夫這兩個看似不大相干的群體之間便能無縫對接。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這樣的政治生態使得士大夫們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優越感——

對於自己的“圈內人”,極盡吹捧之能事,如“三君”、“八俊”、“八及”、“八廚”等;對於不屬於自己這個圈子的,則根本不屑一顧。在他們的心中,天下的主權是劉家的,但治權卻應該是自己的。

這個時候,讓一幫不僅出身寒門還身體殘缺的傢伙染指中樞乃至地方的權力,豈不是混賬?

因此,在袁紹眼裡,曹操雖是從小玩到大的玩伴,但實際上只是個外地鄉巴佬閹人抱養的子孫而已。自己既然是“四世三公”、名門之後,那曹操不是贅閹遺醜,又是什麼?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對於這一點,自幼就生長在洛陽城的曹操應該感受更深。儘管不論是袁氏還是楊氏,甚至連皇室劉氏,戶口本上籍貫那一欄都和自己一樣得填外地;然而作為已然在帝都生活了數代人的頂級家族,他們已經可以在自己面前稱一聲“老洛陽”了。

因此,年少之時的曹操,根本沒把心思放在讀書上。陳壽說他“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曹瞞傳》更稱其“

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批評曹操的,說他是知道自己到了歲數就會有人給自己推舉個孝廉從而得到進入官場的機會;但換個角度想一想,在那個連做學問也要看家世和出身的時代,曹操要當博士講儒經,又有哪個望族會接受他呢?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然而當曹操初入官場,以二十歲的年紀擔任京城公安局局長(洛陽北部尉)時,他所做的事情卻令人瞠目結舌。

很多人都知道,在曹操這短短的京官任期內,他棒殺了漢靈帝寵幸宦官蹇碩的叔父,並以其作為後來曹操被外放為頓丘令的理由。畢竟,太監孫子殺了太監叔叔,哪兒有這樣的混賬事情?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但是當我們細細研究這段歷史時,卻發現並不簡單:

(曹操)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鹹疾之,然不能傷,於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

蹇碩叔父之死,只是一個典型案例。實際上,當時曹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沒有一個手下留情的。而最後把曹操從北部尉的位子上拱走的,也並不是蹇碩。

從“寵臣”這兩個字來看,反倒更有可能是那些大臣們乾的事情。

想來也是如此:一個剛二十歲就做到廳級幹部的毛頭小子(雖然在那個時代是常態),不好好打點上下、左右逢迎,反倒在京城首善之地大搞“恐怖”政策,對那些向來安分守己、只不過偶爾小小犯禁的名門大族們動大刑,這樣的後生,不把他搞出京城,以後豈不是要翻天?

再說曹操(二)——明明身為三公之子,為何被人罵作贅閹遺醜?

於是曹操開始了他的外放生涯。不過好在他還有一個在朝中說得上話的老爹,不久以後,他又以“能明古學”的名義被徵調回京擔任議郎。這個調動,明眼人一看即知有文章,因為曹操向來不喜歡讀書,對那些儒家的繁文縟節更是沒興趣,說他明曉古學,還不如說他是個大數學家靠譜。

那麼,經過宦海第一次浮沉的曹操,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考驗呢?咱們下回再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