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2022-01-15由 巖巖說史 發表于 歷史

1856年12月,韋志俊找來幾百只羊,然後吊起來,一直踢著戰鼓。又在武昌城上插滿旗幟,製造準備戰鬥的假象,以迷惑湘軍。也許是羅澤南陣亡帶來的心理陰影,號稱湘軍第一猛將的李續賓不敢強攻武昌,轉而採取“圍困戰術”,憑藉湘軍強大的後勤優勢,打持久戰、消耗戰。

湘軍不敢輕舉妄動,韋志俊趁著夜色,率3萬兵馬撤離武昌。次日,李續賓率湘軍進入武昌,“收復”失地,咸豐皇帝很高興,便授予他按察使。接下來,李續賓率軍攻打九江,對付林啟榮,還是以消耗戰獲勝。韋志俊撤離武昌,是一次無奈的選擇,透露出太平天國滅亡的因素。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韋志俊,廣西桂平人,北王韋昌輝的弟弟,也是一員攻防兼備的悍將。韋志俊兩次率軍攻克武昌,並兩次鎮守武昌,還擊斃了曾國藩系湘軍的二號人物,李續賓的師父羅澤南。第二次攻克武昌,英王陳玉成的成名戰,就是在韋志俊的率領下取得的,韋志俊是陳玉成的上司。

1856年2月,曾國藩在江西戰敗,被石達開圍困在南昌,處境非常危險。羅澤南為了快速拿下武昌,然後帶兵去南昌救援老朋友,便連續強攻武昌。結果,韋志俊誘敵成功,羅澤南在城下遭受埋伏,撤退時被城牆上的槍炮打死。

羅澤南陣亡沙場,曾國藩早年創辦湘軍時的左膀右臂,全部報銷。之前,塔齊布在九江城下被林啟榮活活“氣死”,此時羅澤南又被槍炮打死,宣告曾國藩一味強攻城池的戰略失敗。湘軍想要獲勝,必須另外想辦法。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胡林翼,湘軍統帥,綜合實力比曾國藩強,沒有胡林翼力挽狂瀾,清朝也許熬不過1856年。沒有胡林翼極力推薦,以及進行必要的“周旋”,曾國藩、左宗棠也不會有發展的機會。胡林翼能力強,人際關係好,在清朝如魚得水,是咸豐皇帝的紅人,許多八旗貴胄都很敬佩他。

曾國藩還沒一官半職,掛著“幫辦團練大臣”頭銜幹活時,胡林翼已經是湖北巡撫,位列封疆大吏。胡林翼知道,陣地戰、攻堅戰,這是湘軍的弱項,也是太平軍的弱項。此時,湘軍、太平軍,兩者之間的戰鬥力並沒很大差別,守衛城池的一方,佔據優勢。

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太平軍擅長運動戰,卻缺乏重型武器,又沒有水師,這是他們的弱項。湘軍則不一樣,有強大的水師,牢牢控制長江航道,這是獲勝的關鍵。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胡林翼決定改變作戰策略,放棄攻堅戰,採取“圍困戰術”。湘軍在城下挖掘壕溝、構築營壘、修築炮臺,把軍營打造成一座堅固的堡壘,圍困武昌的同時,吸引太平軍前來攻堅。湘軍擁有水師優勢,堡壘內的湘軍不會出現補給問題,糧食、彈藥、武器、兵馬,隨時可以補充。

“堡壘戰術”面前,太平軍攻堅能力弱,水師力量缺乏的弱點暴露無遺。摧毀“江南大營”後,石達開率3萬兵馬西征,與胡林翼、李續賓大戰。結果,石達開進攻受挫,不能攻破湘軍的“堡壘”,只好退守洪山。不久,天京事變爆發,石達開率兵回京“靖難”,武昌再無援軍。

打消耗戰,沒有後勤補給,韋志俊也吃不消。“天京事變”後三個月,城內彈盡糧絕,洪秀全又拒絕派兵增援,韋志俊只好率兵撤退,放棄武昌。但是,韋志俊謀略過人,太平軍主力沒有受損,湘軍並未追擊,也算是立下大功。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想要死守武昌,難度很大。要知道,清軍已經四面反撲,各戰場紛紛告急,太平天國兵力不足,無法兼顧。所以,選擇撤退,儲存有生力量,是正確的選擇,韋志俊並沒有錯。可惜,洪秀全不理解,他無法原諒韋志俊,想要殺了他。

丟失武昌,並非韋志俊的錯,能儲存主力,是他的功勞。“天京事變”時,北王韋昌輝支援洪秀全,一起對付楊秀清,否則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後來,雖說韋昌輝與洪秀全關係惡化,但韋志俊始終堅守武昌,並未參與事變中來。 如果非要糾結“天京事變”,洪秀全為何還要給楊秀清恢復爵位。

立下大功,儲存了主力,韋志俊功大於過。此時,如果洪秀全雄才大略,懂得籠絡人心,效仿秦穆公籠絡孟明視的故事,韋志俊也不會心灰意冷,走投無路時投降清朝,成為太平天國的勁敵。

太平軍撤離武昌:韋志俊儲存主力,無奈之下投降清朝

1859年,韋志俊走投無路,留在太平天國,洪秀全沒給他機會;效仿石達開率兵外出單幹,又沒有這個實力;退隱山林,清軍隨時將其活捉。如此,韋志俊只好聯絡湖北巡撫胡林翼,向清朝投降。洪秀全沒有寬廣的胸襟,讓廣大將士心灰意冷,這是太平天國滅亡的重要原因,韋志俊的例子就是典型。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