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2022-03-09由 國兆文化 發表于 歷史

三河大捷

太平軍殲滅湘軍精銳的重要戰役之一。樅陽會議後,正當太平軍與江北大營激戰時,湘軍悍將李續賓乘虛在西線進攻,連陷太湖、潛山、桐城、舒城,進攻廬州三河鎮。三河鎮是太平天國的重要軍事據點和物資集中地。陳玉成奉命迅速往援,李秀成也相繼趕到。1858年11月15日兩軍在三河鎮決戰,經過三天激戰,六千湘軍全部被殲,李續賓以下文武頭目四百餘人全被擊斃。太平軍乘勝收復舒城、潛山、太湖、桐城,進攻安慶的清軍也聞風退走,天京上游的形勢大為改觀。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三河大捷

太平軍第二次西征

1860年,太平天國為解安慶之圍和鞏固首都,決定分南北兩路再次進行西征。北路軍由陳玉成指揮,沿長江北岸西進;南路軍由李秀成指揮,沿長江南岸西進;兩路兵馬同時到達武漢,南北夾擊奪取。9月底,陳玉成部出師,經安徽入湖北,1861年3月攻克黃州(今黃岡)。由於英國侵略者的破壞和南路軍會師失期,安慶形勢又極緊張,陳玉成便留部將賴文光駐守等待,自率主力救援安慶。李秀成部遲至10月下旬才出師,轉戰安徽、浙江、江西、湖北,1861年6月中旬克武昌縣(今鄂城),逼近武昌。由於李秀成有嚴重的重下游、輕上流的思想,在與北岸太平軍的聯絡遭到英國侵略者破壞時,便於7月中旬匆忙退回江西,入浙江,放棄攻取武漢的計劃。第二次西征失敗。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太平軍第二次西征

安慶保衛戰

太平天國與湘軍決戰的重大戰役。1860年6月,曾國藩湘軍攻下樅陽,完成了對安慶的合圍。太平軍第二次西征期間,從1861年4月起,陳玉成傾全力救援安慶,湘軍也全力以赴。雙方陣勢是犬牙交錯,層層包圍。湘軍深溝高壘,圍城打援;太平軍被分割為二,城內進行陣地堅守。在優勢敵人面前,太平軍毫無畏懼,苦戰了近半年。9月5日,湘軍乘城內太平軍絕糧之際,以地雷轟倒北門城牆,越濠入城。餓倒的太平軍仍持械拒敵,守將葉芸來、吳定彩等全軍一萬六千多人壯烈犧牲。太平天國安慶保衛戰失敗。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安慶保衛戰

天京保衛戰

太平天國為保衛首都天京而進行的英勇戰鬥。1862年5月底,曾國荃率湘軍主力由安慶東下圍困天京。為解天京之圍,這年十月,李秀成率三、四十萬太平軍奮戰四十餘日,殺傷大量敵人,但未能打破敵人重圍而退兵。旋採“進北攻南”以解天京之圍的戰略,又遭失敗,天京成為坐困之勢。在形勢非常危急的情況下,太平天國仍堅持戰鬥一年多。1864年7月19日,湘軍從地道轟塌城牆二十餘丈,衝入城內。守城太平軍連老弱婦幼不足萬人,能作戰計程車兵不過三、四千人,他們破釜沉舟,高呼“弗留半片爛布與妖享用!”同敵人展開悲壯激烈的巷戰。終因眾寡懸殊,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革命失敗。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天京保衛戰

捻軍

太平天國時期北方農民起義軍。它的前身是捻黨。起源於康熙年間,盛行於安徽、河南、山東、蘇北一帶。是一支“居則為民,出則為捻’的不脫離生產的農民起義隊伍。各捻之間互不統率,戰鬥時由首領發出命令,把分居的農民召集起來,按事先編好的隊別集中。起初只進行抗糧、抗差、打富濟貧等零星活動。1852年,張洛行等在毫州聚眾起義。1853年太平軍北伐,捻黨紛紛響應。1855年秋,各地捻軍首領於雉河集(今安徽渦陽)舉行會議,推張洛行為盟主,以雉河集為中心,建國號“大漢’,稱“大漢明命王”,分五色旗統領各軍,龔得樹領白旗,侯世維領紅旗,蘇天福領黑旗,韓萬領藍旗,張洛行自領黃旗。1857年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轉戰於豫、皖、蘇、魯各省。1864年天京淪陷後,捻軍與太平軍賴文光部合師,推賴文光為首領,整編隊伍,屢敗清軍。1866年10月,捻軍分為東西兩部。東捻軍在賴文光率領下,轉戰於湖北、河南、安徽、山東一帶,後又轉向蘇北。1868年1月,賴文光在揚州被俘,英勇就義。東捻軍失敗。西捻軍在張宗禹率領下,從河南入陝西,後為救援東捻軍而進入冀、魯、豫地區活動。1868年8月在茌平南鎮徒駭河邊被鎮壓。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捻軍

天地會

又稱三合會、三點會。對內稱洪門。因“拜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兄弟,月為姊妹”,故名天地會。相傳於康熙年間成立,以“反清扶明”為宗旨,盛行於東南沿海和長江流域各省。支派甚多,如小刀會、 紅錢會、哥老會等。各派獨立活動,互不統屬。主要成員是農民、手工業者和失業遊民。曾多次發動反清鬥爭。太平天國起義後,它的成員一部分參加太平軍,一部分在各地舉行起義。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強,其鬥爭矛頭主要對準外國侵略者。辛亥革命時期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武裝鬥爭的重要力量。此後,這類團體往往為反動勢力操縱和利用,日益沒落。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天地會

上海小刀會起義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領導青浦人民進行抗糧鬥爭,攻佔嘉定。上海小刀會首領劉麗川、李咸池、陳阿林等與周立春取得聯絡後發動起義。7月,殺死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蘇松太道吳健彰,佔領上海城。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近兩萬人。劉麗川稱“大明國總理政教招討大元帥”,旋即攻佔寶山、南匯、川沙、青浦。並主動爭取太平天國領導,報請洪秀全“差官蒞任”,出文告時也改稱“太平天國招討大元帥”。1854年,清政府派江蘇巡撫許乃釗率江南大營軍隊進行反撲,9月,上海附近各縣相繼淪陷,小刀會堅守孤城。1855年2月17日,清軍在法國侵略軍直接協助下攻入上海城,起義失敗。

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三)

上海小刀會起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