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2022-01-03由 聞是文化 發表于 歷史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此帖在網上難以找到詳細準確的譯文。本篇譯文部分註解來原於網上,部分為自己所標註。網上的譯文很多,但原文也好,譯文也好,明視訊記憶體在很多錯誤,有的原字未顯示出,有的為錯別字,有的斷句不準,有的解釋牽強,易於誤人。本文綜合幾篇對原文及譯文做了校正,為了前後連貫通順,部分採用意譯,應該是目前能看到的最精確的吧。當然,仍有難解釋之處或解釋不當之處,請高人繼續指正——九天雲海)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A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flies to a cluster of

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謹奉寓書於右僕射定襄郡王郭公閣下: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註釋:金紫,金印紫綬。

檢校:隋唐時期,把有識務之官稱為識事官,無識務之官稱為散官。檢校就是散官之一。

上柱國:唐代採取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之勳號,通稱勳官,分為12級。上柱國是最高階。魯郡開國公:廣德二年(764),即顏公56歲,晉封為魯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寓書:寄信。

原文: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謂不朽,抑又聞之,端揆(kuí)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僕射挺不朽之功業, 當人臣之極地。豈不以才為世出,功冠一時。挫思明跋扈之師,抗回紇[hé]無厭之請,故得身畫凌煙之閣。名藏太室之廷。籲足畏也,然美則美矣,而終之始難。故曰: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可不儆懼乎?書曰:爾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爾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能。

註釋:厭:飽,滿足。凌煙之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高閣,繪有功臣畫像。太室之廷:太廟的中堂。弗,不。矜,自大。伐,自誇。端揆:尚書省長官。百寮:百官。

譯文:人的最高修為是立德,其次是立功,這才叫不朽。皇帝身邊的各位大臣,是百官的師長,各路諸侯及王爺,是為人臣子的最高地位了。現在僕射即有不朽的功業,又位於人臣極地,才學及功績都是極高的。挫敗了史思明的叛軍,回絕了回紇人的無理要求,所以你的人像被畫在凌煙閣內,姓名記於太室內。很令人敬畏啊。但美是美,要長久保持就難了。所以說:功高而不顯露,才能長富,位高依然謹慎,才能保持尊貴。你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再想想你現在做法,你不感到害怕嗎?書上說:人不自誇,無人與你爭功,不隨便發動戰爭,無人與你爭成敗。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以齊桓公之盛業,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會。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節末路之難也。從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來。未有行此而不理,廢此而不亂者也。

註釋:行,實行。理,理順。

譯文:以齊桓公的盛業,打著“勤王”旗號,數次招集各路諸候,號令天下,於是有了“葵丘之會”。霸業即成,稍有放縱,導致各

諸候

紛紛叛離。所以說,以走百里為目標,要以九十里做為一半去做準備,這是說做任何事後一半都是難做好的。從古至今,按這個道理去做事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前者菩提寺行香。僕射指麾宰相與兩省臺省已(以)下常參官併為一行坐,魚開府及僕射率諸軍將為一行坐。若一時從權,亦猶未可,何況積習更行之乎?

註釋:宰相與兩省臺省:唐代設立尚書中書門下。尚書省以左右僕射為首長。這裡用的是漢魏舊稱。兩省即中書門下。臺省是指監察機構稱御史臺和諫官合稱臺諫。常參官:唐制,皇帝正衙日在前殿會見群臣,稱常參。

開府:開建府屬以置僚屬。漢末李傕、張揚、董承等以將軍開府。開府之名始此。從,通縱,放縱。積習,積久而慣習。更行,此乃指改變原有秩序。

譯文:前段時間到菩提寺行香,僕射指揮各位尚書等常參官坐在一列,魚開府及僕射、各位軍將坐在一列,如果是偶然安排一次,也就算了,但不能形成習慣而因此改變了制度。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軍,破犬羊凶逆之眾。眾情欣喜,恨不頂而戴之。是用有興道之會。

註釋:郭令公即郭子儀。指:廣德二年十一月,郭子儀父子,率軍擊毀了吐蕃Tǔbō,安定了邊疆。是,這樣。興道,張揚正氣。

譯文:前段時間,郭令公父子率軍擊敗了吐蕃軍隊,眾人景仰,恨不得把他們高舉起來,像帽子一樣戴在頭上。所以聚會以示祝賀。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A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flies to a cluster of

原文:僕射又不悟前失,徑率意而指麾,不顧班秩之高下,不論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悅軍容為心,曾不顧百寮之側目,亦何異清晝攫金之士哉?甚非謂也,君子愛人以禮,不聞姑息,僕射得不深念之乎。

註釋:苟,隨便。心,中心,引申為根本。姑息,無原則的寬容。禮記檀弓上:君子愛人以德,細人愛人以姑息。

譯文:但僕射又不顧先前的失誤,隨意安排,不管位置高低,不論文左武右的規矩,只是為了取悅魚開府,而不顧百官的感受,這與白天搶劫有什麼區別嗎?太不應該了。君子喜歡講禮節的人,而不喜歡無原則講寬容的人。你不這樣認為嗎?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真卿竊聞:軍容之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況乎收東京有殄(tiǎn滅絕) 賊之業。守陝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仰,豈獨有分於僕射哉?加以利衰塗割,恬然於心,固不以一毀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

譯文:我聽說:魚開府的為人,修養很高,而且有平叛亂的業績、守城池的功勞。朝上朝下非常景仰,還會在乎僕射如何劃分座位嗎?把名利地位減小,用粉飾分割的辦法加以改變,他的內心也十分安閒。而且並不因為一次誹謗而增添憤怒,一次尊敬而增添喜悅。何況是半個席位的座次,幾步的位置差距,這哪能埋沒他的志向呢?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且鄉里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長幼,故得彝倫敘而天下和平也。

註釋:齒:人之年齡。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詔: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彝倫:天地人的常道。

譯文:百姓以長幼為高低,宗廟的祭禮活動以爵位分高低,朝廷以位置等級分高低,都是要分出高低的,以標明大小。所以人文倫理得以延續,而天下太平。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僕、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然,未嘗參錯。至如節度軍將,各有本班。

註釋:兩省:唐代稱中書門下為兩省。五品:古代把官職分為若干等級,曹魏時期分為九品。明清之後又分正從。供奉官:在皇帝左右供職的官員。勳官:從唐代開始將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的勳[xūn] 號,稱勳,通勳官。勳官也分等級。唐代有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軍都尉,輕軍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等十二級。三師:指太師、太傅、太保。三公: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公,也稱三司。令僕:尚書令與僕射的合稱。少師:官在周朝開始設定少師、少傅、少保,亦稱三孤。保傅:古代輔導天子和諸侯子弟的官員,通稱為保傅。左右丞侍郎:左右丞,唐代尚書省設左右丞,尚書在左右丞之上。侍郎,中書、門下及尚書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的副職。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之九位高階官職。三監: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之合稱。

譯文:中書門下兩省、五品以上官員坐成一列,十二級尉大將軍依次列坐。三師、三公、令僕、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丞、侍郎坐成一列。九卿三監等官員依次與十二衛大將軍對坐。從古到今就是這樣的規矩,從來沒有差錯變化。至於象節度史將軍等各有朝廷中的本班位次。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卿監有卿監之班,將軍有將軍之位。縱是開府特進,並是勳官,用蔭即有高卑,會宴合依倫敘,豈可裂冠毀冕,反易彝倫?

註釋:特進,官名。朝廷所敬重者賜位特進,位在三公下。勳官:起於南北朝,授予有功者官號,名位很高但無實職。最初只稱散官,至唐始稱為勳官。有上柱國、柱國等十二等,自正二品至從七品。用:使用,實施。蔭:封建時代子孫因先世有功勳而推恩得賜官爵曰蔭,並且是祖上有功而賜的官爵。倫敘:論理敘說。

譯文:九卿三監有九卿三監的班位,軍中將領有軍中將領的位次。即使是開府特進,文武百官各有高低貴賤之分,上朝宴會各以各的官階按秩序而坐,冠冕即代表等級,怎麼能無視他們的等級而隨意更改呢。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貴者為卑所凌,尊者為賊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聞。如魚軍容階雖開府,官即監門將軍,朝廷列位自有次敘。但以功績既高,恩澤莫二,出入王命,眾人不敢為比。

譯文:下級凌辱上級,小人指揮君子,竟然到了這個地步,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比如象魚軍容,官階雖開府,又是監門將軍,在朝廷的座位自古以來都是有一定的先後次序的。因為功勞很大,又得皇上的恩寵,言行代表皇上,他人不敢相比。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不可令居本位,須別示有尊崇,只可於宰相師保座南橫安一位。如御史臺眾尊,知雜事御史別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

註釋:師保:古代擔任輔導和協助帝王的官有師有保,同稱師保。御史臺:官署名漢御史所居官署為御史府,東漢以來改稱御史臺。

譯文:想讓他的位置突出,顯出對他的尊敬,可以安排在宰相師保的位置以下。如在御史臺及各類御史等位置旁另置一榻,使大家共同瞻仰,就可以了。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聖皇時,開府高力士承恩宣傳,亦只如此橫座,亦不聞別有禮數。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輔國倚承恩澤,徑居左右僕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願僕射與軍容為直諒之友,不願僕射為軍容佞柔之友。

譯文:開府高力士深受皇帝的恩典,時時傳達皇帝旨意。也不過只是南面橫一座位,也沒聽說有別的禮數等級。何必這樣安排而損壞了軍容的形象呢。再比如李輔國倚仗皇恩寵幸,竟然座位在左右丞相及三公之上,能不讓天下的百姓懷疑和怪罪嗎。古人說好人有三類朋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害他人的人也有三類朋友,即逢迎、諂媚的朋友,阿諛奉承的朋友。希望郭僕射和魚軍容成為正直誠實的朋友。不希望僕射和魚軍容作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朋友。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又一,昨裴僕射誤欲令左右丞勾當尚書,當時輒有酬對。僕射恃貴張目見尤,介眾之中,不欲顯過。今者興道之會,還爾遂非,再猲([hè]恐嚇)八座尚書,欲令便向下座。州縣軍城之禮亦恐未然。朝廷公讌(yàn同‘宴’)之宜不應若此。

譯文:再比如前幾天,裴僕射不小心讓左右丞責難尚書,當時尚書就有答覆。僕射倚仗地位身份高貴瞪眼責怪。大庭廣眾之下,不要做的太過分了。今天這次盛會,再次違背常理,指使八座級別尚書還要向下首坐。各州縣及軍事首領的行為禮節裡恐怕也沒有這樣的。朝廷上舉行的重大的宴會活動,不應該這樣。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今既若此,僕射意,只應以為尚書之與僕射,若州佐之與縣令乎?若以尚書同於縣令,則僕射見尚書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

註釋:州郡一級的副職和佐吏泛稱州佐。

譯文:現在既然這樣,按僕射的意見,尚書與僕射的關係,等同於州佐與縣令的關係嗎?如果尚書等同於縣令,那麼僕射見尚書令,會像州佐對待刺使一樣對待尚書令嗎?不會吧!

原文:今既三廳齊列,足明不同刺史矣。且尚書令與僕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階。六曹尚書並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類。尚書之事僕射禮數未敢有失,僕射之顧尚書何乃欲同卑吏?

譯文:現在朝廷官員都到齊了,足以說明不同於州郡之屬官侍奉刺史啊。況且尚書令與僕射同是二品官員,只是比較上下位置。朝廷六部的官員都是正三品,又不是隔品的官員,表示尊敬的差別。尚書對待僕射從未有禮數上的差錯。可是僕射對待尚書,怎麼像對待地位很低的官吏一樣呢?

原文:又據宋書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國家始升別作二品。高自標緻,誠則尊崇。向下擠排,(無乃)傷甚?況再於公堂,猲咄[duō呵斥] 尚伯。

譯文:又根據南朝宋書百官志的記載,八座類的官員都是正三品,到了隋朝和我朝才分別升作二品。位置高了就要做榜樣,為人謙誠自會受到尊崇。向下排擠官員,實在是太傷害官員的心。更何況在朝適上當面呵斥高官員們呢。

原文:當為令公初到,不欲紛披,僶俛(mǐnmiǎn 同“黽勉”,努力,勤奮)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紀綱,須共存立,過爾墮[huī毀壞]壞,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電含怒,責斁(yì解除)彝倫之人,則僕射將何辭以對。

譯文:現在郭令公來上朝,不應該胡亂從事,勤勉敬業,很合情理。朝廷的紀律法度是靠大家來維護存在和發展的,實在因為你而使朝廷的綱紀毀壞,恐怕壞事也會波及到自身。日後天子若發怒,責問是誰破壞了綱紀,那麼僕射如何應答呢。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附版本2:魯郡開國公顏真卿爭座位帖註釋

唐廣德元年(763),吐蕃入寇唐土,盡取河西、隴右之地。然後降涇州,入邠州,掠奉天、武功,直逼京師,幸得郭子儀率兵反擊,才讓倉促出奔的唐代宗車駕返都。在代宗率百官迎接郭子儀凱旋之師的安福寺興道會上,尚書右僕射郭英義為討好魚朝恩,把其座位安排在僕射一行,禮遇高於六部尚書。魚朝恩,一介宦官,然獨掌禁兵,氣焰萬丈。時任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的顏真卿據刑憲典章,凜凜然提出嚴正的批評,既斥郭英義之佞,復奪魚朝恩之驕,忠義之氣,橫溢於文字之間,這便是著名於史的“與郭僕射書”《爭座位帖》。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十一月 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謹奉寓書於右僕射、定襄郡王郭公閣下:

註釋

:金紫:金印紫綬,金紫光祿大夫,文職二十九級散官的第四級,正三品。檢校:調查檢舉的意思,加於官名之上表示皇帝任命。刑部尚書:刑部長官正三品。上柱國:唐代採取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之勳號,通稱勳官,分為12級。上柱國是最高階,同正二品。國公:九等勳爵的第三級。廣德二年(764),顏公56歲時,晉封為魯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

僕射:唐代尚書省長官,從二品。郡王:九等勳爵的第二級。

開府:即開府儀同三司,唐代文職二十九級散官的最高階,從一品。

寓書:寫信。

僕射:官名。秦始置,漢以後因襲之。漢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五人,一人為僕射,位僅次尚書令,職權漸重。漢獻帝建安四年,置左右僕射。唐宋左右僕射為宰相之職。左右僕射分領尚書諸曹,左僕射又有糾彈百官之權,權力大於右僕射。宋以後廢。

郭公:郭英義字元武,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子,精熟武藝,以軍功累遷諸衛員外將軍、隴右節度使,收復兩京後,還掌禁兵。代宗時,權為東都留守,時東都新復,他不能禁暴,縱軍與朔方、回紇之眾大掠都城。廣德元年(763),封定襄郡王,在京師大起甲第,窮極富麗。永泰元年(765),繼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軌。兵馬使崔旰因眾怨襲成都,郭英義逃亡被殺。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謂不朽。抑又聞之,端揆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僕射挺不朽之功業, 當人臣之極地。豈不以才為世出,功冠一時。挫思明跋扈之師,抗回紇[hé]無厭之請。故得身畫凌煙之閣,名藏太室之廷,籲足畏也!然美則美矣,而終之始難,故曰: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可不儆懼乎!《書》曰:爾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爾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能。

註釋

:太上:最高。端揆:尚書省長官,指宰相。百寮:下寮,指百官。明思:史明思,玄宗時叛軍。回紇(he):少數民族,漢代和三國時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紇人的祖先,後來到南北朝後期到隋代,回紇人又演變為回鶻,繼而分裂成西洲回鶻,蔥嶺回鶻,河西回鶻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鶻人逐漸分化和演變成現代的維吾爾族人。厭:飽,滿足。凌煙之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高閣,繪有功臣畫像。太室之廷:太廟的中堂。矜:自傲自大。伐:自誇。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以齊桓公之盛業,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會。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節末路之難也。從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來,未有行此而不理,廢此而不亂者也。

註釋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會盟宋、陳等四國諸侯,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周天子賞賜。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貂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葵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丘。理:順理。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前者菩提寺行香。僕射指麾宰相與兩省臺省已(以)下常參官併為一行坐,

魚開府

及僕射率諸軍將為一行坐。若一時從權,亦猶未可,何況積習更行之乎?

註釋

:宰相與兩省臺省:唐代設立尚書中書門下。尚書省以左右僕射為首長。這裡用的是漢魏舊稱。兩省即中書門下。臺省是指監察機構稱御史臺和諫官合稱臺諫。常參官:唐制皇帝正衙日在前殿會見群臣,稱常參。開府:開建府屬以置僚屬。漢末李傕、張揚、董承等以將軍開府,開府之名始此。

魚開府:魚朝恩,天寶末年內侍宦官,曾被封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負責監領九個節度使的數十萬大軍。唐軍收復洛陽後,魚朝恩被封為馮翊郡公,開府儀同三司。代宗廣德元年,吐蕃兵進犯,代宗出逃陝州。魚朝恩以保駕有功被封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並統率京師神策軍。後領國子監事,兼鴻臚、禮賓等使,掌握朝廷大權。干預政事,懾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裡,貪賄勒索。權傾朝野。他侮辱宰相、欺壓大臣,朝廷內外皆惡之。魚朝思仗其恩寵,常與代宗爭執。一次,他為其幼子令徽求賜紫衣,代宗還沒有下旨,有司已執紫衣上前,令徽立即穿上,向代宗拜謝。後被代宗授意宰相元載設計縊死。魚朝恩的出現為唐中、晚期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

從權:權宜變通。積習:積久成習。更行,指改變原有秩序。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軍,破犬羊凶逆之眾。眾情欣喜,恨不頂而戴之。是用有興道之會。

註釋:

郭令公:郭令公指郭子儀,職河東副元帥、兼中書令、爵汾陽郡王,令公是對中書令的尊稱。父子之軍指郭子儀及其第三子郭晞,廣德年間郭子儀父子率軍擊毀了吐蕃(Tǔbō),安定了邊疆。犬羊:指西北遊牧部族。是:這樣。興道之會:廣德二年十一月郭子儀父子自涇陽凱旋,唐代宗命宰臣百官在京城西郭的開遠門迎接,並在安福寺舉行弘揚佛法的盛會。興道:振興道德。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僕射又不悟前失,徑率意而指麾,不顧班秩之高下,不論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悅軍容為心,曾不顧百寮之側目,亦何異清晝攫金之士哉?甚非謂也,君子愛人以禮,不聞姑息,僕射得不深念之乎。

註釋

:苟:隨便。軍容:魚朝恩曾被封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故稱其為軍容。心:古人以為思考是心的功能,此句意為不能只考慮取悅魚朝恩。側目:不屑。清晝攫金:大白天擭取不義之財。

姑息:無原則的縱容。《禮記。檀弓上》:君子愛人以德,細人愛人以姑息。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真卿竊聞:軍容之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況乎收東京有殄(tiǎn絕)賊之業。守陝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仰,豈獨有分於僕射哉?加以利衰塗割,恬然於心,固不以一毀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

註釋

:竊:謙詞。殄:滅絕。分(fe去聲):區別。意為怎會去料想僕射安排座位的用意呢!

利衰塗割:利衰,出於佛教術語“八風”。八風謂世間能煽動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後排撥為“毀”,背後讚美為“譽”,當前讚美為“稱”,當前排撥為“譏”,逼迫身心名“苦”,悅適心意名“樂”。佛教認為不為愛憎之情迷亂心性,則八風不動。塗割,佛教術語,說有仇恨的人拿刀割佛,有愛心的人拿香塗佛,佛都能慈悲為懷,生滅強忍。 恬然:坦然。汩:汩沒,埋沒。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且鄉里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長幼,故得彝倫敘而天下和平也。

註釋

:齒:年齡。《漢書》“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指鄉里尊崇長者。禮儀上鄉村看重年歲,宗廟看重爵位,朝廷看重職位,都有同樣的身份尊嚴,彝倫:彝,常也;倫,理也,天地人的常理。意為明長幼尊卑才會天下和暢平順。

原文: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僕、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然,未嘗參錯。至如節度軍將,各有本班。卿監有卿監之班,將軍有將軍之位。縱是開府特進,並是勳官,用蔭即有高卑,會宴合依倫敘,豈可裂冠毀冕,反易彝倫?

註釋: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後沿置。

兩省:唐代稱中書門下為兩省。五品:古代把官職分為若干等級,曹魏時期分為九品。明清之後又分正從。供奉官:在皇帝左右供職的官員。勳官:從唐代開始將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的勳[xūn] 號,稱勳,通勳官。勳官也分等級。唐代有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軍都尉,輕軍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等十二級。三師:指太師、太傅、太保。三公: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公,也稱三司。令僕:尚書令與僕射的合稱。少師:官在周朝開始設定少師、少傅、少保,亦稱三孤。保傅:古代輔導天子和諸侯子弟的官員,通稱為保傅。左右丞侍郎:左右丞,唐代尚書省設左右丞,尚書在左右丞之上。侍郎,中書、門下及尚書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的副職。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之九位高階官職。三監: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之合稱。參(cen)錯:參差交錯。節度:節度使,唐初沿前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

特進:官名。朝廷所敬重者賜位特進,位在三公下。勳官:起於南北朝,授予有功者官號,名位很高但無實職。最初只稱散官,至唐始稱為勳官。有上柱國、柱國等十二等,自正二品至從七品。用:實施。蔭:子孫因先世有功勳而得賜官爵曰蔭。倫敘:論理敘說。裂冠毀冕:彝倫:天地人的常理。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貴者為卑所凌,尊者為賊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聞。如魚軍容階雖開府,官即監門將軍,朝廷列位自有次敘。但以功績既高,恩澤莫二,出入王命,眾人不敢為比。

註釋

:賊:不正派的,如賊沓兮兮。出入王命:言行代表皇上。監門將軍:隋唐時中央十六衛之一左右監門府(衛)主官,正四品,左、右各一人,掌管宮殿門禁有及守衛之事。

原文:不可令居本位,須別示有尊崇,只可於宰相師保座南橫安一位。如御史臺眾尊,知雜事御史別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

註釋

:不可令居本位,須別示有尊崇:想讓他的位置突出,顯出對他的尊敬。師保:古代擔任輔導和協助帝王的官有師有保,同稱師保。御史臺:官署名漢御史所居官署為御史府,東漢以來改稱御史臺。

爭座位帖~譯註(比較精準)

原文:聖皇時,開府高力士承恩宣傳,亦只如此橫座,亦不聞別有禮數,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輔國倚承恩澤,徑居左右僕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願僕射與軍容為直諒之友,不願僕射為軍容佞柔之友。

註釋:

聖皇:指唐玄宗。高力士:本名馮元一,唐代宦官,父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武則天的賞識,在玄宗期間由於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李輔國:唐肅宗時當權宦官,本名靜忠,曾賜名護國,相貌奇醜無比。安史之亂期間,勸說太子李亨繼承帝位。唐肅宗即位後,被加封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並改名為輔國。之後又因擁立代宗即位,被冊封為司空兼中書令。大權在握後李輔國更加為所欲為,最後被人刺殺身亡。

益者三友:指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指逢迎、諂媚、阿諛之友。佞柔:諂佞柔媚。

原文:又一,昨裴僕射誤欲令左右丞勾當尚書,當時輒有酬對。僕射恃貴張目見尤,介眾之中,不欲顯過。今者興道之會,還爾遂非,再猲八座尚書,欲令便向下座。州縣軍城之禮亦恐未然。朝廷公讌(yàn同‘宴’)之宜不應若此。

註釋:

裴僕射:裴冕,字章甫,今山西永濟蒲州人,河東冠族。歷殿中侍御史,時任左僕射。勾當:行事。尤:顯著。 介眾之中不欲顯過:公眾之中,不要太過分。猲(hè):恐嚇。讌(yàn):同宴。

原文:今既若此,僕射意只應以為尚書之與僕射,若州佐之與縣令乎?若以尚書同於縣令,則僕射見尚書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

註釋

:州郡一級的副職和佐吏泛稱州佐。益:更加。

原文:今既三廳齊列,足明不同刺史矣。且尚書令與僕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階。六曹尚書並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類。尚書之事僕射禮數未敢有失,僕射之顧尚書何乃欲同卑吏?

又據《宋書.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國家始升別作二品。高自標緻,誠則尊崇。向下擠排,(無乃)傷甚?況再於公堂,猲咄尚伯。

註釋

:隋及國家:隋代及本朝。尚伯:尚書級的官員

原文:當為令公初到,不欲紛披,僶俛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紀綱,須共存立,過爾墮壞,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電含怒,責斁彝倫之人,則僕射將何辭以對。

註釋

:紛披:散亂狀。僶俛(mǐnmiǎn):俛同勉,勤勉,勉力。隳(huī):毀壞。斁(du):敗壞。彝倫:彝,常;倫,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