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2021-12-29由 燦爛海灘 發表于 歷史

太史慈,可謂是江東早期的頭號猛將,他在孫策時期和孫權早期都有不俗的表現。此人不僅勇猛果敢、多謀善斷,忠孝仁義更是他最大的特點。他的境遇跟江東十二虎臣中的甘寧有些類似,都是原來的敵方陣營中數一數二的謀武勇將,在交戰之後投靠到了孫氏兄弟帳下效力。不過相對來說,太史慈跟孫策的見面更具戲劇性和傳奇性。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以支援舅父吳景征討橫江為由巧言矇蔽了袁術,率部東渡開始了定鼎江東建立基業的計劃。由於孫策長相俊朗且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所過之處頗受地方百姓的愛戴,一路之上更是有許多人慕名加入到其帳下效力。到達歷陽的時候,原本一千多人的部隊翻了五、六倍。孫策東渡的第一戰,便是在江東的劉繇及其部署之間展開。孫策就是在跟劉繇作戰的過程中,戲劇性地跟太史慈碰了面,但是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的態度並不友好,而是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殺。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據《三國志•太史慈傳》中的記載,起初太史慈為了逼禍跑到了遼東,返回之後沒地方可去,於是就投靠了同鄉劉繇,“慈自遼東還,暫渡江到曲阿見繇”。當時又正好趕上孫策來襲,所以就有人向劉繇建議:任命太史慈為大將軍,命其率部抵禦孫策。不過這一絕好的建議卻沒有被採納,原因也很令人匪夷所思。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劉繇說:“我如果任用太史慈,許子將還不笑話我嗎?”這就是劉繇拒絕任用太史慈為大將軍的原因。這句話中的“許子將”,據說是東漢末年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評論家,當時正好在劉繇帳下效力。關於許子將對太史慈有什麼樣的評價,史料當中並沒有記載,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受許子將的影響,劉繇失去了一次有可能取得勝利的機會;但卻機緣巧合地促成了太史慈與孫策之間的一場偶遇,造就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當時劉繇讓太史慈到前線去勘察敵情,“使慈偵視輕重”。太史慈在探查的路上,誤打誤撞地跟孫策碰了面。他們第一次會面的情況比較特殊,太史慈就帶了一個隨從,“時獨與一騎卒遇策”,孫策身邊則有十二位大將跟隨,“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按理說這樣的見面方式是比較尷尬的,敵我雙方的實力相差甚遠,太史慈跟孫策的戰力比是一比七。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史慈沒有絲毫的退縮,而是直衝上來要跟孫策決一死戰,“慈便前鬥,正與策對”。孫策人稱小霸王,自然也是藝高人膽大,看到有人向他挑戰瞬間也來了興致,兩個人就這樣打了起來。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太史慈和孫策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纏鬥,兩個人打得是難捨難分、險象環生,過了很久也沒能分出勝負。在打鬥中,太史慈的馬受了傷,手中的一支戟也被孫策奪去了,“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而孫策也吃虧不小,腦袋都差一點被砍掉,頭盔都給打沒了,“慈亦得策兜鍪”。兩個人打得昏天地暗、不分伯仲,在旁邊看的人提心吊膽、直冒冷汗。直到太史慈的援軍趕到之後,在兩邊騎兵們的共同阻隔之下,才最終把兩個人強行分開,“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透過這一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太史慈的勇猛無畏和孫策旗鼓相當、不分上下,稱他為江東第一猛將也絲毫不顯得過分。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孫策對太史慈那麼信任和重用的原因,因為他們身上有許多共同點太過於相似了。另外,兩人透過交手之後所產生的“英雄相惜”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感覺把兩個人牢牢地聯絡在了一起。這在後來孫策俘獲太史慈之後,他之間的一場對話就能體現出來。

江東頭號猛將趣事:一場誤打誤撞的偶遇,造就千古佳話

據《三國志•太史慈傳》中記載,孫策親率大軍征討涇縣,太史慈兵敗被俘。孫策在營帳中親自為太史慈鬆綁,握著他的手說:“還記得那場打鬥嗎?如果當時你把我俘虜了會怎麼樣呢?‘若卿爾時得我云何?’”太史慈回答說:“估計跟你處理的方式差不多吧,‘未可量也’。”透過這一段對話我們就能看出來:兩個人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在其內心深處已經產生了太多了共鳴,這也就註定了兩個人必然會拴在一輛車軌之上,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奮鬥。

參考書籍:《三國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