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2021-12-28由 軍備解碼 發表于 歷史

據報道,法國與阿聯酋近日達成了80架“陣風”戰鬥機的採購協議,合同金額140億歐元(約160億美元)。這是“陣風”對外出口訂單金額、銷售數量最高的一次,外界普遍解讀為西方世界對於法國向澳大利亞出口潛艇專案被“搶走”後的一次補償,極大地緩解了法國軍事工業此前的焦灼和痛苦。相比之下,國產殲-10戰鬥機雖然定位、效能都與“陣風”非常相似,卻始終沒有獲得確鑿的出口訂單。因此,探究法國“陣風”從早年無人問津,到如今火爆異常的蛻變歷程,對殲-10未來的出口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關於“陣風”的外形,稱之為優美和醜陋的都不在少數

從外在表現看,“陣風”和殲-10都是第三代單座、中型戰鬥機,並且同樣是鴨翼加三角翼佈局。只是“陣風”搭載了兩臺M-88渦扇發動機,而殲-10早期搭載一臺俄製AL-31F發動機,如今已換裝一臺國產渦扇-10發動機。在目前已量產的三代機中,“陣風”和殲-10的外觀和技術性能非常相似,甚至兩者從早期到後期的技術演化路徑也很接近。但如今“陣風”先後出口卡達、埃及、印度、希臘、克羅埃西亞和阿聯酋,總出口數量高達244架,而國產殲-10的出口情況至今仍是個未知數,這其中蘊含諸多緣由,確實值得深思。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殲-10的出口情況仍是未知數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法國原本打算與英國、德國等聯手開發下一代戰鬥機,但由於德國、英國更傾向於雙發重型戰鬥機,而法國根據自身需求和出口經驗,決定研發一款雙發中型機,因此雙方分道揚鑣。英德等後來開發了著名的“颱風”戰鬥機,而法國則獨自開發出“陣風”戰鬥機。“陣風”原型機在80年代末首飛,於90年代末首先交付法國海軍使用(當時法國海軍的需求最迫切,因此優先供應)。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颱風”戰鬥機效能也很不錯

“陣風”於2003年基本成熟之後,法國開始將其推向外貿市場,原本希望“陣風”能像之前的法制“幻影”、“幻影-2000”戰機一樣,創下又一個出口高峰,但讓法國沒有想到的是,“陣風”此後在亞洲、美洲、非洲的一系列競標中接連失敗,儘管獲得了印度126架和利比亞14架的訂單,但兩宗訂單又都由於種種原因取消。一時之間, “陣風”戰鬥機成為了法國航空工業折戟沉沙的代名詞。不過,達索公司(“陣風”生產公司)畢竟經驗豐富且久經考驗,在歷經多次失敗之後,針對戰機效能和競標過程進行了縝密分析,最終認為,“陣風”當時的出口失利,原因大致有三條: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第一批交付的“陣風”是艦載型號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早期“陣風”多用途能力嚴重不足。由於法國海空軍的訂購數量較少,提供的研發資金也較為有限,因此,“陣風”在發展過程中,優先考慮空戰能力,然後逐步強化對地能力,從而漸進完成從純空優型號到多用途型號的轉變。這也就意味著,早期的“陣風”F1、F2型多用途能力極為有限,這是“陣風”早期出口時面臨的最大問題。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早期“陣風”多用途能力也很有限

畢竟在進入三代機時代之後,受制於空戰模式的巨大變革和戰機價格的大幅攀升,全球絕大部分國家購買的戰鬥機數量都直線下滑,不再出現二代機時動輒數十甚至上百架的規模。因此,各國空軍在規模逐漸壓縮的情況下,開始要求戰鬥機有儘可能全面的多用途效能,以便於使用一款戰鬥機滿足多種需求,同時減輕後勤保障、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壓力。而早期法國“陣風”F1、F2型,在多用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慘遭淘汰也就可以理解了。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陣風”的單次出口數量並不高

第二,陣風當時的出口價格非常昂貴。作為一款雙發中型戰鬥機,法國賦予“陣風”的標籤原本是價格較低,但效能相對較高,以形成對重型戰鬥機的價效比優勢,這也是法制戰鬥機的一貫特性。然而,由於當時法國本身“陣風”的採購數量較少,使得其在出口時分攤了過多的設計費用,製造成本也相對較高,導致早期“陣風”價格高昂,但效能又並不出色,相比於當時國際市場的美製F-15、F-16及俄羅斯蘇-30戰機,根本沒有價效比優勢,直接影響了早期“陣風”的出口。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當時國際市場上的蘇-30價效比很高

第三,當時國際買家對“陣風”的實際效能還有懷疑。當時,“陣風”進入法國海、空軍服役只有數年時間,沒有經過戰爭檢驗。相比之下,當時F-15、F-16、蘇-30,甚至米格-29,都是經歷過大小多場實戰的型號。尤其是美製F-15、F-16戰機,先後經歷了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多次大規模戰爭,表現出色、效能成熟,又與“陣風”的出口目標國家高度重合。正是在這些因素影響之下,“陣風”戰鬥機早年的出口異常艱難,幾乎是毫無進展。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F-15E實戰中的優異表現帶來了大量訂單

而法國達索公司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後,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改革。除了加快“陣風”後期型號的開發,並於2010年成功推出了真正具備多用途能力的“陣風”F3型,並搭載了真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使其蛻變成為一款先進的三代半戰鬥機。同時,進一步拓展了機載武器,包括達索公司精心準備的“風暴陰影”對地巡航導彈、“流星”遠端空空導彈,使得“陣風”F3型的戰鬥力幾乎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法國又針對“陣風”價格過高、很多國家無力負擔的現實狀況,為“陣風”出口提供了優惠貸款。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流星空空導彈是“陣風”的殺手鐧

至於最後一點,法國還積極將“陣風”送往一線,多次在北約框架下參加實戰行動。第一次是在2011年投入利比亞戰爭,並且表現相當不錯,之後又在2013年、2015年多次參加利比亞、伊拉克戰爭。而且,法國還非常擅長向外界展示“陣風”的優秀效能,尤其是在空中加油機支援下進行遠距離航行。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6月,當時包括3架“陣風”在內的7架法國戰機,從法國本土起飛,花費39個小時共飛行1。7萬公里(中間曾短暫降落),抵達法屬塔希提島。期間在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創下了連續飛行12小時的記錄(經歷7次空中加油),展示了“陣風”優良的可靠性和遠距離作戰的能力。透過這些做法,達索公司基本解決了 “陣風”早期型號存在的問題,提升了外界信任度,並逐步獲得出口訂單。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空中加油的“陣風”

2015年2月,在經歷多年努力之後,“陣風”終於迎來了第一份出口訂單,也就是埃及購買的24架“陣風”。而在這之後,“陣風”的出口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當年4月,又獲得了卡達的24架訂單,之後卡達又追加12架,兩次合同總金額超過70億美元。2016年9月,印度也宣佈採購36架“陣風”,合同金額超過80億美元。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印度購買的“陣風”令其信心大增,呵呵

進入2021年之後,“陣風”的出口更是迎來大爆發。先是希臘在1月宣佈購買18架“陣風”(12架二手機和6架新機),合同金額約28億美元;5月,埃及對已到貨的“陣風”效能比較滿意,又引進了第二批30架,合同金額約45億美元;9月,希臘宣佈加購6架“陣風”(一般認為這6架是二手機);11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購買12架“陣風”,合同金額約12億美元。再加上此次來自阿聯酋的80架“陣風”訂單所帶來的160億美元收入,“陣風”在2021年共出口146架,合同金額超過25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之前的出口數量,那麼“陣風”的總出口數量已達到242架,全部訂單金額約450億美元,這些驚人的出口成績,足夠讓法國達索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希臘空軍的法制“陣風”

從“陣風”早期出口艱難,後期非常火爆的演變,可以直觀地看到,多用途能力或先進效能、戰鬥機出口價格、實戰效能,是買家比較關注的三個核心要素。當然,這是在不考慮戰鬥機購買國與出口國的關係,及國際關係影響的前提下。而國內殲-10這些年來出口一直艱難,恰恰也就是在這三個領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陣風”的大量出口值得認真學習借鑑

首先,殲-10早期是一款定位類似截擊機的高空高速戰機,以至於殲-10的第一款單座量產型號,殲-10A的最大飛行速度高達2。2馬赫。但與“陣風”後來逐漸從空優F1型,逐漸演化到多用途的F3、F4型一樣,殲-10也在後期逐漸融入了更多的多用途元素。後面生產的殲-10B、殲-10C,不再將以高空高速作為首要目標(最大速度降至1。8馬赫),而是更加傾向於跨音速和高亞音速的穩定性。從國內的報道和訓練資料來看,殲-10C掛載精確武器的能力,也確實達到了較高水平,尤其是在殲-10C搭載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航電系統的情況下,足以使用幾乎所有國產先進機載武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殲-10已經解決自身基礎效能存在的問題。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陣風”的掛點佈局相當優異

在殲-10研發早期,雖然確定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的原則,但對空作戰仍然是殲-10最核心的任務,畢竟當時國內面臨著極強的空防壓力。再加上當時並沒有尺寸較大的國產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使得殲-10的外掛架設計和佈局不太理想。其雖然有11個掛架,但腹部的5個掛架中,只有最中間的掛架具備掛載副油箱的能力,也無法掛載大尺寸對地、對海武器。兩翼下的6個掛架中,2個翼尖掛架一般是用來掛近距格鬥彈,2個靠近翼根的掛架,則由於早期設計缺陷,內部管線和資訊接口布局存在一定不足,實際上也只能用來掛載大型副油箱,雖然後期殲-10C在改進之後,可以掛載霹靂-15空空導彈,但需要使用特殊掛架,而且只能掛載1枚。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殲-10C最典型的空戰掛載方案

只有翼中的2個重型掛架效能最優秀,可以掛載反艦導彈、大型對地導彈、中距空空導彈等重要武器,這對於擁有大量殲-16、殲轟-7A的中國空軍而言,並不是太大問題。但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殲-10實際上只有2個通用重型掛架的現狀,恐怕難以達到要求。事實上,“陣風”雖然也是中型機,但共有14個掛點(艦載型號有13個掛點),其中有4個重型掛點,至少6個掛點具備搭載流星遠端空空導彈的能力。如此對比,兩者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而偏偏對殲-10掛架的改進,涉及到內部管線,甚至整個機翼結構的改變,在中國空軍並沒有這項需求,也沒有大量出口意向的情況下,始終沒有完成,這可以說是限制殲-10出口的最重要因素。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陣風”的掛點佈局相當優異

至於殲-10出口的價格問題,由於目前並沒有真正的出口案例,因此很難估計。但鑑於此前“梟龍”戰鬥機在競標阿根廷空軍訂單時,曾報出5000萬美元的價格,效能更勝一籌的殲-10恐怕至少也得6000萬美元,甚至6500萬美元才有比較合理。這個價格比起“陣風”有較大的優勢,但考慮到殲-10帶去的一整套後勤維護裝置,以及與大多數國家目前使用的北約武器和通訊、指揮體系無法相容,尤其是與美製預警機配套的情況。實際上,大部分國家購買殲-10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高於表面計算的數值。因此,在實際情況中,其他國家購買同等數量的殲-10與“陣風”,付出的資金未必會相差很多。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殲-10C外掛架使用情況看的非常清楚

最後,也是經常被外界提及的一點,那就是殲-10沒有實戰經驗。這實際上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法國可以在北約框架內,派遣“陣風”參加利比亞、伊拉克戰爭,但殲-10並沒有這樣的條件。以至於後期形成了殲-10不參加實戰,沒有實戰經驗導致很少有國家購買,但沒有國家購買就意味著很難有實戰經驗的邏輯怪圈。到目前為止,如果說前兩個影響因素還有可能解決的話,那麼關於實戰經驗方面,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殲-10C翼中可以使用雙聯裝掛架

除此之外,殲-10出口也有一個很少提及的問題,那就是其搭載的渦扇-10。之前殲-10B、殲-10C都使用來自俄羅斯的AL-31F系列發動機,導致其他國家在引進殲-10時,實際上還要引進俄羅斯的發動機後勤保障體系,這是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太能接受的事情。但隨著新生產的殲-10C搭載了國產渦扇-10最新改進型號,這一點不足已經得到解決。

從殲-10A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登場亮相以來,關於殲-10出口的訊息已多次在輿論熱炒,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經官方證實的殲-10出口訊息。應該來說,這是殲-10發展過程中比較遺憾的問題,畢竟成規模出口,是對一款戰鬥機甚至中航工業而言,是再好不過的能力和技術證明。

陣風斬獲160億美元大單,6年賣出242架,殲-10何時能追上?

殲-10最新型號已搭載國產發動機

當然,這一點並不能否認殲-10的優秀和功績,殲-10在空防艱難時刻誕生並批次生產,又作為殲-20隱身戰鬥機的前期驗證型號,吹響了中航工業奮起直追的號角,其卓著貢獻足以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印記。目前出口方面的詬病,只能說是有一點遺憾吧。但殲-10這種因歷史原因和本身侷限帶來的遺憾,也完全可以交由效能更加優秀,又具備獨特優勢的下一代隱身戰鬥機來完成。那時,又將是中航工業的嶄新一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