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2021-12-26由 鼠嘴 發表于 歷史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主要記載東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的遺聞軼事。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品藻 第九(下)

【原文】

61。孫興公、許玄度皆一時名流。或許重許高情,則鄙孫穢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於許。

【翻譯】

孫綽、許詢都是一時名流。有人看重許詢的志趣高遠,就鄙視孫綽的汙穢下作行徑;有人喜歡孫綽的才華,就認為許詢並無可取之處。

【點評】

孫綽雖然有文采,不過私人生活似乎不太檢點,所以也常常成為士族中被蔑視的物件之一,看《輕詆篇》就可以深刻體會到他被各方名士所鄙夷。

【原文】

62。郗嘉賓道謝公子:“造膝①雖不深徹,而纏綿綸至②。”又曰:“右軍詣③嘉賓。”嘉賓聞之雲:“不得稱詣,政得謂之朋耳。”謝公子以嘉賓之言為得。

【註釋】

①坐膝:原指促膝而談,這裡指交談、談論。

②纏綿:原指情誼深厚,此處指思考周密。綸至:思路清晰,井井有條。

③詣:拜見。此處引申為“應尊敬(不如……)”。

【翻譯】

郗超評價謝安:“清談的內容雖然不是很深刻透徹,可是感情真摯纏綿。”有人說:“王羲之比郗超差一點。”郗超聽後說:“不能說他比我差,只能說我們兩人不相上下罷了。”謝安認為郗超的話不錯。

【原文】

63。庾道季雲:“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無愧文度。自此以還,吾皆拜之。”

【翻譯】

庾龢說:“要論思路條理,我自愧不如韓伯;要論志氣強硬正直,我自愧不如王坦之。除此以外的人,我都自信勝過他們百倍。”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64。王僧恩①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註釋】

①王僧恩:王褘之的小名,是王藍田(王述)的二兒子。

【翻譯】

王褘之輕視支道林,王述就告訴他:“不要學你哥哥,你哥哥本來比不上他。”

【點評】

王述的長子王坦之素來就輕視支道林,但王述覺得支道林的見解知識比王坦之厲害多了,所以看到另一個兒子王褘之也輕視支道林,讓他不要學哥哥。

【原文】

65。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體。”

【翻譯】

簡文帝問孫綽:“袁喬如何?”孫綽回答:“不清楚的人不會感受不到他的才能,瞭解他的人不會認同他的德行。”

【點評】

簡而言之,有才無德。

【原文】

66。蔡叔子①雲:“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註釋】

①蔡叔子:蔡系,字子叔(此處誤為叔子)。

【翻譯】

蔡系說:“韓伯雖然肥得好像沒有骨頭,但靠肌膚也能站得住。”

【點評】

據說韓伯很胖,胖得都看不到骨架。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67。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曰:“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支乃過殷,然舋舋論辯,恐殷欲制支。”

【翻譯】

郗超問謝安:“支道林的清談比起嵇康如何?”謝安說:“嵇康要不停追趕,才能趕得上啊。”郗超又問:“殷浩比起支道林如何?”謝安說:“在超凡脫俗上,支道林超過殷浩,可是在滔滔不絕的辯才方面,恐怕殷浩的口才會制服支道林。”

【原文】

68。庾道季雲:“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曹蜍、李志①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盡。”

【註釋】

①曹蜍:曹茂之,字永世,小名曹蜍,東晉彭城人。官至尚書郎。李志:字溫祖,東晉江夏鍾武人。官至員外常侍、南康相。

【翻譯】

庾龢說:“廉頗和藺相如雖然已經死去上千年,他們的精神品質依然留有生氣。而曹蜍、李志雖然活著;卻頹唐倦怠如同黃泉死人。要是人人像他們那樣,就要退回到結繩而治的上古去了,那樣恐怕都會被狐狸貒貉之類的野獸吃了。”

【點評】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卻已經死去。這裡曹和李明顯是反面例子,是這章難得的完全貶低。

【原文】

69。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①:“君家道衛君長云何?”孫曰:“雲是世業人。”謝曰:“殊不爾,衛自是理義人。”於是以比殷洪遠。

【註釋】

①孫僧奴:孫騰,字僧奴,西晉官員,孫楚曾孫,孫統之子。

【翻譯】

衛永是蕭輪的大舅子,一次謝安問孫騰:“你倒是說說衛永這個人怎麼樣?”孫騰說:“聽說是個無法擺脫俗世的人。”謝安說:“完全不是這樣,衛永是個探索義理的人。”當時人們把衛永和殷融並列。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70。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翻譯】

王獻之問謝安:“支道林和庾亮相比,如何?”謝安很不樂意,回答:“前輩從來沒這麼比較過,庾亮自然勝過支道林。”

【點評】

所以說老這麼比來比去,你們不煩,當事人也煩啊。

【原文】

71。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雲:“先輩初不臧貶七賢。”

【翻譯】

謝遏等人一起談論“竹林七賢”的優劣,謝安說:“前人從來不褒貶七賢。”

【點評】

“竹林七賢”在當時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啊,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沒有評價他們好壞的資格。畢竟“竹林七賢”是首開“魏晉風度”的前輩。

【原文】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①成就。”

【註釋】

①窟窟:應為“掘掘(kū)”,勤奮的樣子。

【翻譯】

有人把王坦之和謝玄並列,謝玄聽說這事就說:“他也算是努力出人頭地了呢。”

【點評】

就是說不屑跟王坦之比。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73。謝太傅謂王孝伯:“劉尹亦奇自知,然不言勝長史。”

【翻譯】

謝安對王恭說:“劉惔也是很有自知之明,可是他不會說自己勝過王濛。”

【點評】

王長史就是王濛,是王恭的爺爺。這段話沒頭沒尾的,不知道是什麼背景。

【原文】

74。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①。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子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註釋】

①王黃門: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子重指王羲之第六子王操之(生卒年不詳),他擅長寫草隸。子敬是王獻之的字。子敬最小。

【翻譯】

王徽之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訪謝安,王徽之和王操之談論了一些日常瑣事,王獻之則只寒暄了幾句。三人離開後,在座的客人問謝安:“剛才那三位賢士哪個更好一些?”謝安說:“小的最好。”客人問道:“怎麼知道呢?”謝安說:“《周易》上說‘好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所以我這麼推斷。”

【點評】

子敬就是王獻之,是和父親王羲之並稱“二王”的小聖。幾個兄弟裡面也是他的名聲最高。

【原文】

75。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翻譯】

謝安問王獻之:“你的書法和令尊相比,如何?”王獻之回答:“我們的書法本來就不同。”謝安說:“外面的人不這麼認為。”王獻之說:“外面的人哪裡懂!”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76。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問:“何如劉尹?”謝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邪?”謝雲:“身①意正爾也。”

【註釋】

①身:我,第一人的代稱。

【翻譯】

王恭問謝安:“支道林和王濛相比,如何?”謝安說:“王濛的清談溫潤而富有趣味。”王恭又問:“和劉惔相比,如何?”謝安說:“唉,劉惔太優秀了。”王恭說:“如您所說,兩個人他都比不上嗎?”謝安說:“我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77。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劉之標①。”

【註釋】

①王、劉之標:王濛、劉惔的風度。

【翻譯】

有人問謝安:“王獻之到底是和哪一位前輩相當?”謝安說:“從近處說,王獻之集中了王濛、劉惔二人的風度。”

【原文】

78。謝公語孝伯:“君祖①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雲:“劉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註釋】

①君祖:指王濛。

【翻譯】

謝安對王恭說:“您的祖父和劉惔齊名,自然是不遜色的。”王恭說:“劉惔那樣的人並不是難以超越的,只是祖父並不想去爭強好勝。”

【點評】

王濛和劉惔當時齊名,兩人關係也不錯,所以孫子王恭說自己的爺爺也不會去特意比較。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79。袁彥伯為吏部郎,子敬與郗嘉賓書曰:“彥伯已入,殊有興往之氣。故知捶撻①自難為人,冀小卻,當復差耳。”

【註釋】

①捶撻:笞刑。東漢開始,做郎官的一旦犯錯就要接受笞刑,以荊條或小竹板擊打臀部、腿部或背部。

【翻譯】

袁宏擔任了吏部郎,王獻之寫信給郗超說:“袁宏已經入朝,之後的生活特別壓抑人的志氣。我本知道受了杖刑自然會難做人,所以希望他能退一步,這樣反而會好。”

【原文】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①,子敬賞“井丹②高潔”,子猷雲:“未若長卿慢世③。”

【註釋】

①《高士傳》:書名。歷史上有兩個版本。一本是嵇康所著,已散佚。另一本是皇甫謐所著,共有三卷。人及贊:指書中所寫的人物傳記及附在文後的讚語。讚語一般採用韻文形式,對傳主加以點評、頌揚。

②井丹:字大春,東漢扶風郡(今屬陝西)人。博學高論,性格高潔。

③長卿:指司馬相如,西漢成都人,辭賦名家,與卓文君相戀私奔,在成都賣酒為生,後為一代文宗。慢世:不拘禮法,不拘世俗。

【翻譯】

王徽之、王獻之兄弟一起欣賞《高士傳》一書所記的人物和書中的讚語,王獻之欣賞井丹的高潔,王徽之說:“不如長卿玩世不恭。”

【原文】

81。有人問袁侍中①曰:“殷仲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故殷作誄雲:“荊門晝掩,閒庭晏然。”

【註釋】

①袁侍中:袁恪之(生卒年不詳),字元祖,曾任黃門侍郎、侍中。

【翻譯】

有人問袁恪之:“殷仲堪和韓伯相比,如何?”袁恪之回答:“兩人在義理上的成就,優劣難分上下,不過在門庭蕭索清寂,明顯保留著名士的風流上,殷仲堪不如韓伯。”因此殷仲堪在給韓伯的誄文上寫道:“柴門白天閉掩,門庭清淨安然。”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82。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①清悟,嘉賓故自上。”

【註釋】

①鈔撮:抄襲,聚攏。

【翻譯】

王獻之問謝安:“郗超和庾龢相比,如何?”謝安回答:“庾龢的清談實在是集合了他人的感悟,郗超原本就出類拔萃。”

【原文】

83。王珣疾,臨困,問王武岡①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武岡曰:“世以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嘆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註釋】

①王武岡:王謐(360—407),字稚遠,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大臣,丞相王導之孫,吳國內史王劭之子,襲爵武岡侯。

【翻譯】

王珣病重,臨死的時候,問堂弟武岡侯王謐說:“輿論界最終把我家領軍(王洽)和誰並列?”王謐說:“世人把他和王坦之並列。”王珣翻身面向牆壁,嘆氣說:“人還是要活得夠長啊!”

【點評】

王珣的父親王洽是王導的兒子,年輕的時候才能、名聲都超過王坦之,不過死得早,所以王珣有此感慨。

【原文】

84。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翻譯】

王恭評價謝安“濃厚深沉”。又說:“長史(王濛)謙虛寬和,劉尹(劉惔)才智出眾,謝公(謝安)和樂通達。”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原文】

85。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貴徹①。”

【註釋】

①王孝伯指的是王恭,林公是指支道林,右軍是指王羲之,司州是指王胡之。

【翻譯】

王恭問謝安:“林公和右軍王羲之相比,如何?”謝安說:“王羲之勝過林公。可是林公比起王胡之,還是尊貴而通達的。”

【原文】

86。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①曰:“我何如卿第七叔?”於是賓客為之嚥氣。王徐徐答曰:“王叔是一時之標,公子是千載之英。”一坐歡然。

【註釋】

①王楨之:字公幹,東晉末年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之孫,王徽之之子。

【翻譯】

桓玄任太傅的時候,大會賓客,朝中大臣全都來了。眾人才入座,桓玄就問王楨之:“我和你七叔相比,如何?”當時在座的賓客都為王楨之緊張得不敢喘氣。王楨之從容回答:“王叔只是一代人的楷模,您卻是千古英才。”滿座的人聽了都很高興。

【點評】

王楨之死去的七叔,就是王獻之。桓玄權勢在身,這麼問是讓人很難回答的。王楨之的回答很圓融,不過還是有拍馬屁的嫌疑。

【原文】

87。桓玄問劉太常①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賢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註釋】

①劉太常:劉瑾,字仲璋,歷任尚書、太常卿。他母親是王羲之的女兒、王獻之的姐妹。

【翻譯】

桓玄問太常劉瑾說:“我和謝安相比,如何?”劉瑾回答:“您高明,太傅深厚。”桓玄又問:“比起賢舅王獻之來又如何?”劉瑾回答:“楂、梨、橘、柚,各有各的美味。”

【原文】

88。舊以桓謙比殷仲文①。桓玄時,仲文入,桓於庭中望見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得及此也!”

【註釋】

①殷仲文:桓玄的姐夫。桓謙(?—410):字敬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車騎將軍桓衝次子,封宜陽縣侯,歷官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尚書令、散騎常侍等。

【翻譯】

過去總是把桓謙和殷仲文並列。桓玄執政時,殷仲文入朝,桓玄在廳堂上望見他,對同座的人說:“我家的桓謙哪裡趕得上此人啊!”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十六)

喜歡的話請轉發、關注!

免責宣告: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