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男子突發心梗倒在地鐵站,多虧“神器”救了他......

2021-12-20由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發表于 歷史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男子突發心梗倒在地鐵站,多虧“神器”救了他......

AED,

瞭解一下?

12月7日早高峰,在武漢地鐵鐘家村站內,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

站臺工作人員立即廣播尋找醫護人員給予幫助,幸運的是,現場有5位醫務人員站了出來,跪地交替進行胸部按壓。

男子突發心梗倒在地鐵站,多虧“神器”救了他......

來自湖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護士,憑藉著10多年的護理經驗,她果斷開啟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裝置,將電極片貼至暈倒乘客身上,根據AED提示音進行了一次放電,隨著中年男子身體的一次抖動,乘客心跳恢復。

AED,救命“神器”

AED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裝置,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操作者即可使用該“救命神器”。

對於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

每延遲急救1分鐘

成功率就下降10%

心臟停跳10分鐘後

搶救的成功率幾乎為0!

男子突發心梗倒在地鐵站,多虧“神器”救了他......

如果在四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大約有60%的搶救成功率,這被稱為“黃金四分鐘”。如果使用AED配合進行電擊除顫,成功率高達90%!能極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

“黃金4分鐘”的存在,意味著AED要在4分鐘之內能夠送到,這也意味著,至少每400米就要配備一臺AED。而相關資料顯示,日本全國有大約60萬臺自動體外除顫儀,平均每10萬人約有234。8臺。

AED的配置史,經歷了血淚教訓

2019年11月29日下午13時50分許,北京地鐵2號線一名男性乘客心臟病突發,於和平門站開往前門站區間倒下。

經群眾、地鐵工作人員、急救人員搶救無效,14時57分被宣告死亡。《新京報》記者多次向地鐵站站長、多名地鐵站工作人員確認,該站沒有AED緊急救助裝置。此後,一名乘警也向記者證實,地鐵站未設定AED。

此次乘客猝死事件,再次將“地鐵站未設定AED”這一議題推上風口浪尖,也將AED的配備不健全對公共安全的隱患暴露了出來。

自2020月10日起,北京市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AED工作,計劃在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裝置全覆蓋。

除北京外,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廣配備AED,深圳市就是AED推廣和使用的“先行者”。今年9月,武漢地鐵實現線網所有車站AED全覆蓋。目前,AED在地鐵已兩次成功救人。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公共場所AED設定上起步較晚,存在數量不足、知曉率不高、會使用人員不多的等問題。接下來,除了AED的推廣工作之外,還應該大力加強急救知識的宣傳工作,真正發揮AED的救命作用。

除了配備AED以防不時之需外,防止心梗發生也很重要!急性心梗發病突然,但之前會出現一些先兆預警訊號。

心梗發作前具體有哪些症狀呢?

1.心梗前典型症狀

心梗發生前的常見表現,就是心絞痛和胸骨後疼痛。如感覺到心絞痛或心前區胸骨後疼痛,且程度逐漸加劇、範圍加大,並伴有強烈壓迫感、胸悶、出冷汗、噁心嘔吐等情況時,很大機率會出現心梗,需立即呼叫120及時就醫。

2.心梗前不典型症狀

心梗發生前,有時還會出現其他部位疼痛症狀,軀體疼痛現象與勞累、激動等有關聯,可能出現上腹痛、牙痛、下頜痛、後背痛等情況,同樣需要加以重視。

不典型症狀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前胸+左肩+左腋下+左上肢痛;

②胸骨後+頸部痛;

③後背痛;

④上腹部疼痛;

⑤牙痛,頸部+咽喉痛;

⑥下頜+咽痛;

⑦偏頭痛;

⑧左下肢+左腹股溝痛;

⑨無痛性心梗(多見於老年人或有糖尿病患者),只有心悸不適;

⑩胸骨上窩疼痛或不適;

⑪下嘴唇和無名指指尖發麻;

⑫有些沒有一點胸痛的,只有頭暈的病人也可能是心肌梗死。

最後提醒大家

寒冷的秋冬季節是心梗高發期

心梗患者會有所增加

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察覺身體發出某些訊號

千萬別不當回事!

文字綜合於人民日報、醫學界、深圳急救、新京報官微等

本文首發

醫學

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整理:溪子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轉載需聯絡授權

- End -

#FormatImgID_4#

#FormatImgID_4#

徵 稿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長期招聘線上約稿作者,1.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用技能、誤診病例、臨床用藥、有趣的內容;2.心血管內科醫生有趣的診療故事;3.心血管內科行業重磅進展;4.其他(心血管內科醫生感興趣的內容即可)。歡迎來稿分享!我們將為您提供有競爭力的稿費和展現您才華的平臺。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稽核透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