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真的嗎?滅的是哪一國?

2021-12-16由 若塵天下 發表于 歷史

公元647年,唐太宗年間,一個叫王玄策的人帶領30人的使團出使天竺,結果天竺某國不講武德,攻擊了這個使團,殺光了除正副二使的其它成員,搶掠了財物,擄走正、副使二人。

後來,在他人的幫助下,二人逃了出來,不知出於怎樣的考慮,這位深感羞辱的外交大使,沒有先選擇回國報告,而是就近向友邦國家借了約一萬兵馬,竟然直接滅掉了這個天竺國的政權。

後世大多將這段歷史稱為“王玄策一人滅一國”。

現在,這段歷史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說怎麼是一人呢,就算借的軍隊不算數,也是正負使二人;有人說他滅掉的不是一國,只是割據的小軍閥;有人說這樣做打破了國與國的勢力格局,對唐朝不利;眾說紛紜,大有否定這一歷史事件的正義之意。

我們不能站在今天的歷史高度去論是非,歷史既然是歷史,就要把它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分析。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真的嗎?滅的是哪一國?

那時那片大陸叫做天竺,不只是一個國家,在那片大陸的北面是戒日王屍羅逸多建立的中天竺摩揭陀帝國,首都為曲女城(今卡瑙季)。

因為玄奘西行的緣故,戒日王與大唐交好,雙方互派使節訪問,只為促進了唐朝和五天竺國的友好往來及文化交流,別無它圖。

當時的王玄策,當過最大的官是黃水縣令,為什麼派他出使,大唐沒人了嗎?可見他肯定不是泛泛之輩,第一次是做為副使出訪天竺,遇事這次是第二次。

這次沒有上次那樣順利,戒日王屍羅逸多在洹河晨浴時不幸溺亡,大臣阿羅那順篡位成功,掌握了中天竺的政權。可能是得位不正,而王玄策也順道出訪了吐蕃,阿羅那順害怕北部的吐蕃和大唐聯合,會以此為由干涉他的統治。

他可能感覺剛剛篡位太容易了,有點飄飄然了,阿羅那順便派兵伏擊了王玄策的使團,30人的隊伍,除了正使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外,全部慘死,不僅各國的貢品被奪,王玄策和蔣師仁也被俘虜。

在戒日王的妹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幫助下,王玄策和蔣師仁成功逃走。當時的吐蕃松贊干布和大唐文成公主聯姻,兩國正處在蜜月期,而泥婆羅的新政權是在吐蕃的協助下建立的,二人一路向北,發檄文徵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真的嗎?滅的是哪一國?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

作戰三天,王師斬殺敵軍三千人,溺水而亡的敵軍則超過萬人,被俘者至少一萬一千人,這一幕似曾相識。

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

580座城邑投降,天竺各國震懼,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30000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其它諸國也紛紛前來跪拜表態。

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12000人、牛馬20000餘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當然,幹這件事不只是一人,滅的也不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這個國家,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是消滅了其中的邪惡政權,並沒有吞併其國土。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真的嗎?滅的是哪一國?

雖然後來有很多誇張的成份,其中的細節是後人加上去的,無非是人們出於樸素的感情,傳揚過程中的藝術加工。那關羽後來還被封神了呢,岳飛也被封王了,歷史上被封神的大有人在。

王玄策這樣做對嗎?當然沒錯,因為他所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也不只是隨團的30個人,他代表的是大唐,受汙辱的是大唐的國家形象,如果不予還擊,長此以往,必有覬覦者得寸進尺,國家利益必然受損。在當時那個時代,世界上皆是強者的天下,落後了就要捱打,放在今天也是一樣的道理,何況有錯的一方不在我。

所以,

正義不必遮遮掩掩,正義之人不應被人說三道四!

“青春熱血灑崑崙,赤膽忠誠只為國”,向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而英勇犧牲的英雄致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