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袁隆平辭世,他畢生追求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2021-11-10由 笨墮墮 發表于 歷史

中國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今天在長沙因病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在中國民眾經歷慘痛的3年大饑荒(1959-1961)之後不久開始研究雜交水稻,以期提高水稻產量。他說自己的畢生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是所有人遠離飢餓”;“糧食永遠是頭等大事。”老人家把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這個事業。

袁隆平系江西省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根據他育種的雜交水稻品種及研究,水稻單位產量由畝產300公斤提高到900公斤以上,之後產量穩步提升。到了2020年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份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再一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袁隆平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2006年4月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法國農業勳章獲得者。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是中國詩人臧克家為紀念一代文豪魯迅而寫的著名詩句。此時此刻,對於當今中國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詩用來悼念和讚揚剛剛逝世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可謂十分恰當。

袁隆平生於1930年,1953年畢業於重慶的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初任教師不久後,袁隆平開始做研究。1960年中國全國性饑荒深深刺激了袁隆平,讓他深切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樸素道理。從這一年開始,他轉向研究水稻,立志做出一番事業。1966年文革爆發,整個中國前所未有地突出政治掛帥,科學研究普遍被踐踏,袁隆平一度遭受批鬥,被列為“牛鬼蛇神” 的候選人。但即使如此,他依然頑強地堅持研究。所幸的是,當年他寫的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獲得國家科委的認可和支援,給了他繼續研究的空間。這既是那個極左時代的一個幸運,又有力說明袁隆平不畏外部壓力,對於科學研究的專注。

正是這種異於常人的專注,持久的付出,和自身天賦,讓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大獲成功。早在1981年,即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袁隆平就已憑藉水稻研究,獲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以世俗眼光觀之,那時的袁隆平已經是功成名就,完全可以享受生活,甚至啃老本。但袁隆平不是這樣的人,或者說他早已脫離低階趣味,不願躺在功勞簿上。他繼續孜孜以求,數十年如一日地從事研究,一生堅持做一件對中國和世界重要的事情,最終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卓越成就,大幅提升了水稻產量,有效幫助中國乃至世界化解了最為基本的糧食安全及短缺問題。

袁隆平辭世,他畢生追求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恰如中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所說,“依據科學理論、繼承科學傳統、努力農田實踐、敢於研究創新——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長期認真的工作帶來了水稻的增產,也造福了中國和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