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禍臨頭卻不忘國家,為了祖國而不惜犧牲,面對災難卻不離職守

2021-11-09由 皖地浮渡 發表于 歷史

第二十七回 晉楚舌戰

婚禮結束後,楚國大夫子圍便參加在鄭國召開的天下14國和平會議。

公元前546年這次天下會盟,史稱“弭兵會盟”。是33年前“宋之盟”的繼續,本次會盟歷史上很有名,是東周上下段的一個分界點,整個東周前半段是以諸侯兼併為主,大夫兼併為輔;後半段則是以大夫兼併為主,諸侯兼併為次,堪稱戰國時代即將開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宋之盟的背景,原本是宋國大夫向戎痛感諸侯爭霸,戰亂不已,因此發起和平倡議。當時有發言權的超級大國,主要是晉、楚、齊、秦。向戎與晉國總理大臣趙武、楚國執政總理屈建私交不錯,一說就通。齊國和秦國也表示支援。諸小國處在夾縫中,早已苦不堪言,更是樂觀其成。

於是,公元前579年夏天,以宋為東道國,晉、楚、齊、秦及其同盟國代表,共同簽訂了和約。此後小國得到了半個世紀的和平安寧,宋有六十五年,魯有四十五年,衛有四十七年,曹有五十九年。

而此次在鄭國舉辦的14國峰會,史稱“弭兵之會”。弭,就是停止和消除的意思;兵,指戰爭。所謂“弭兵之會”,其實也就是當時的“天下和平大會”。

可惜,天下和平大會,其實天下一點都不太平。

盟會還沒開始,楚國就提議要求各大國的同盟國相互朝見。這個提案表面上看很是合理。就像江湖大佬拜了把子,各自門下小弟當然也要見見,然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但實際上,楚國其實別有用心。參加盟會的國家中,只有陳、蔡、許三個小國是楚國的馬仔,其餘魯、宋、衛、鄭等國家表面上是晉國這邊的。但魯和宋是拜了楚國的碼頭,魯國的小弟邾和莒,宋國的小弟滕和薛,也會跟了去。再加上曹國,楚國便宜佔大了。

晉國當然不能同意。

於是,晉國代表團團長,便讓會議的發起人轉告楚人:晉、楚、齊、秦,地位相當。晉國不能指揮齊國,就像楚國不能命令秦國。楚國如果能讓秦國國君駕臨敝國,敝國寡德之君又豈敢不去請齊君?

楚人最後耍賴皮說,那就我們兩家的小弟見見好啦。可見,一開始晉楚兩國就在較勁。

本次參加會議楚人帶了許多兵的,會議代表甚至“衷甲”,也就是禮服裡面穿了防彈背心。如此如臨大敵,暗藏殺機,讓晉國代表團頗為緊張。

晉國代表團副團長安慰團長道:“打著謀求和平的旗號來發動戰爭,楚人應該還不至於。”但,要價則是肯定的。

楚人的要求,是先歃(讀sha),就是歃血。這是當時諸侯各國盟會的重要程式。具體的做法:牽頭牛,割下左耳放在盤裡流著血,然後參加會議的代表依次用手指頭沾血塗在嘴唇,叫“歃血為盟”,相當於在盟約上簽字。

不過,簽字可以同時,但歃血卻有先有後,排在第一個的,一般被認為是盟主,盟主就應該先歃。

楚國先歃,晉國表示不同意。晉國團長說:“我們是當然的盟主,沒有誰可以在晉國之前先歃血。”

楚人回答道:“你們晉國口口聲聲稱貴我兩國地位相等,那就輪流坐莊,憑什麼每次都是晉國優先?”

代表團內部協商,晉國副團長私下對團長說:“諸侯歸服的是德政,不是誰做主持人。歷來的諸侯盟會,都有小國來主持的。這次就讓楚國做一回晉的小弟,又有何妨?”

於是,楚人先歃血。

弭兵之會楚國佔盡了上風。原因也很簡單,這時的楚國已成為南方的強國,北方的晉國則開始走下坡路。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援著楚國強悍的立場和強硬的態度。種種外交辭令,不過是華麗的面紗。

然而,就在楚國子圍春風得意,會議即將結束之時,戰爭爆發了。

發動戰爭的是魯國的季武子。季武子事先不打招呼,突然襲擊莒國城市鄆(讀yun,今山東沂水),並據為己有,莒人則一紙狀告到會上。

莒國在歷史上,是一會兒依附於魯,一會兒依附於楚的。現在魯國欺負,他當然要請楚國做主。

楚國子圍以盟主自居,也當然不能不管。何況這事還發生在世界和平大會期間,如果不聞不問,實在說不過去。

於是,楚國代表團正是照會晉國,請同意誅殺魯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叔孫豹,以謝天下!

晉國,該如何表態呢?

很難,很難。

事實上,誠如楚人所言,弭兵之會還沒散,魯國就發動了與參加會議莒國的戰爭,當然是對會議的公然挑釁,對誓言的公然背叛,對盟約的公然褻瀆。但這事是季武子乾的,叔孫豹並不知情。殺叔孫豹,豈非冤枉?

晉國代表團團長助理卻趁火打劫,派人對叔孫豹索取賄賂,並暗示:只要叔孫豹肯花錢,他可以在晉國代表團長和楚國那裡代為說情。

叔孫豹斷然拒絕,並對來人其說:“我等參加盟會,是為了保家衛國。國家出了事,總要有人頂罪。我如果靠賄賂而免於一死,那些人無從洩憤,就只能進攻魯國了。這會給國家帶來災禍呀,怎麼能保衛她?”

叔孫豹接著說:“何況一個使節,奉君命而臨大事,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國家出了事,花錢去私了,豈非化公為私?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我叔孫豹寧願去死,也不行賄!”

於是,叔孫豹扯下一塊綢緞對使者說:“我的腰帶太窄了,請拿回這個回去交差吧!”

晉國代表團團長聽說後,肅然起敬。便對晉國代表說:“一個人,大禍臨頭卻不忘國家,這是忠心;面對災難卻不離職守,這是誠信;為了祖國而不惜犧牲,這是堅定。忠信堅貞,這是道義。這樣的人,難道也可以殺嗎?”

當然不可以。

事實上,不但晉國代表團力保叔孫豹,就連楚人最後也網開一面。

所以,必須保住叔孫豹。保住叔孫豹,就是保住一種氣節、一種精神。有這種氣節和精神,就是男子漢大丈夫。是漢子就應該受到敬重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