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封建社會(筆記)

2021-08-31由 David8579 發表于 歷史

封建制社會:領主佔有土地,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功臣分封領土,是一種管理國家制度;

其自然經濟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家庭為生產單位,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狹義:指分封制(西方:中世紀,中國:周朝)

廣義:地主剝削農民(西方:中世紀,中國:自秦朝開始)

單就封建社會來說,我國的周朝和歐洲的中世紀才能算得上是封建社會,因為自秦朝開始,已經不再實施分封制,是獨創的郡縣制或者說中央集權的官僚專制社會,但是有些學者硬套西方的封建制說中國自秦之後必須是封建制,實際上兩者是有出入的,不能視而不見,不過這些學者有創意且創新了一個“中國封建制”的名詞,所以說事在人為吧,指鹿為馬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據說馬克思本人宣告其史學僅適用西歐)

地主統治的根本:封建土地所有制

生產力作為社會發展的絕對因素,封建制取代奴隸制,孕育資本主義社會。(中國雖有奴隸但無奴隸制,個人覺得奴隸制是一定會解體的,因為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特別是一個生產力已經相對成熟的社會並且奴隸佔多數,所以奴隸雖然是私有制的特別產物,但是作為一個主要的勞動力量一定不會持久下去,所以接著封建社會就很自然)

西方:土地屬於國王,領主或其他人有使用權;

農奴與奴隸類似,屬於領主只是不可以買賣;

西歐封建制:王權集中之前,領主各自為政,這種狀態不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王權集中後,經濟上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西方的王權在資本主義發展後才逐漸加強,且王權發展中成為社會公敵(其中有宗教文化的因素)

中國:雖然中國在農業社會時期社會發展領先於歐洲,但是中國早在資本開始前已經強化的君權,資本太弱小,以及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延綿千年,都無法對抗強大的君權;

封建社會解體:對生產關係關係的破壞從根本上動搖封建統治,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命,意在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商品的生產由單一滿足轉變為向社會提供產品,使生產關係有別於封建制度,原來的自然經濟受衝擊,解體,農民、手工業者由於喪失生產資料成為無產階級進入工廠(典型例子:圈地運動),這裡提一個之前在《國富論》提到的一些關於領主的勢力是如何瓦解的因素,過去領主養著其領土範圍內的農民,是因為領主有足夠多剩餘的糧食,由於過去很少商品的交換,而糧食難以長久儲存,所以領主透過養人,使自己的勢力強大,但是當可以交換的商品種類豐富後,就可以用剩下來的糧食交換各種各樣的商品滿足領主們的虛榮心,從而他們能夠提供給自己領地內人民的糧食也越來越少,所能養的人也就越來越少,漸漸地他們的勢力也就瓦解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