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2021-06-24由 慧菊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不在其位者未必沒有權——-塞·約翰遜

我們都知道,武則天作為第一個在封建年代敢於向世俗男權挑戰的女人,打破綱常走向政治舞臺中心稱帝,這些是非功過註定了她會成為爭論的焦點。世人或讚頌或抨擊,沒有人能評論得了她的功過,即便連她自己也僅在死後留下一塊無字碑供後人評說。

而在我國曆史上除了武則天之外,也曾差點出現第二位女皇帝,在去世的時候身著龍袍,擁有除了皇帝名號之外的所有實權,她就是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說到劉娥,我們第一印象就是“狸貓換太子”,但是經過對歷史進行考察可以發現,劉娥與武后一樣擁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雖然也曾臨朝稱制多年仍不肯還政,可是《宋史》中卻對其評價 “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而這究竟是有什麼不同,讓劉娥即使在流言纏身的情況下仍可以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貧窮孤女,初入王庭

劉娥祖籍太原,祖父父親曾擔任官職,也算是出身名門。然而好景不長,劉娥出生後不久,父母去世,劉娥變成了孤女,並以賣唱為生,後迫於生活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輾轉來到東京汴梁。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因為自己身份低微,後期大權在握時為了更好地樹立自己的威信,曾流傳出其母親旁氏在懷劉娥時夢到一輪明月降落到懷中的故事。

而此時剛到汴梁的劉娥,生活艱難,龔美將她賣給指揮使張耆,張耆讚賞劉娥美貌將其推薦給宋太宗第三子趙恆,深受寵愛。

後來被宋太宗得知,認為劉娥魅惑皇子,將劉娥驅逐出府。也正是這些不斷地出現的苦難磨鍊了劉娥的意志,讓她在經歷各種不公平對待時還能韜光養晦。

劉娥雖被太宗驅逐出王府,趙恆卻把她偷偷藏在指揮使張耆家中。等到太子趙恆即位,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才將劉娥接入宮廷,但由於文武百官的反對,無法給予任何名份,這一點與武則天被唐高宗李治接入宮中境況相似,都是無名無份,步步為營。

在那種情況下,要說劉娥是一朵小白花是不可能的,沒有出眾的手段是無法從一個二嫁婦人進入皇宮內院獲得恩寵的。

如此,一個貧窮孤女進入皇宮的序幕由此展開。

獨得恩寵,初露鋒芒

入宮後,劉娥不與一眾後宮嬪妃爭寵,卻與寵妃楊氏親密異常,甚至後來一同撫養宋仁宗,這一方向和武則天相反,武后從第二次入宮以來,一直被視為工具和眼中釘,很少有過於親近的人,雖然後期成為皇后但名聲卻受到損害。

而劉娥入宮選擇了韜光養晦,結交好友,憑藉著帝王的寵愛和憐惜一步步升為德妃。

其間,劉娥認龔美也就是前夫為兄長,此時,宋真宗趙恆是完全信任劉娥和龔美的,龔美雖曾迫於生活賣妻,但為人還算正直能幹。劉娥除此之外並無其他親人,這為外戚專權解決了部分隱患,也是她後期遭受抨擊較少的重要原因。

隨著郭皇后去世,後位之爭正式拉開序幕,劉娥多年的韜光養晦結束。

經過前朝後宮多年的糾纏,原劉娥侍女李氏為宋真宗誕下唯一的皇子,也就是現在流傳甚廣的“狸貓換太子”原型,但根據《宋史》記載“李宸妃生仁宗,後以為己子,與楊淑妃撫禮甚至”,由此可見,“狸貓換太子”多為杜撰。

兩年後,劉娥被正式冊為皇后,然後紛爭遠遠沒有結束。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身為皇后的劉娥內修宮闈,外治國事,逐漸顯露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受到宋真宗更多的信任和倚重。

隨著劉娥能力不斷增強,權勢不斷擴大,且宋真宗身體每況愈下,越來越擔心劉娥會威脅到趙氏天下。

以皇帝和寇準為主導的天禧黨爭爆發,目的是為了遏制劉娥勢力,但被劉娥提前察覺,以寇準罷相而告終。

寇準心有不甘,決定策劃兵變,奈何被手下告密連遭三貶,而此事,皇帝卻並不知情,問及群臣竟無人敢答。

由此可見,劉娥展露出不輸於武后的政治才能,在長久地接觸朝廷事務後已經掌握了很大的權勢,為皇帝所忌憚。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大權獨攬,臨朝稱制

一個大權在握的太后一般需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二是朝堂上有權臣當道;三是在之前積累了足夠的人脈;第四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皇帝尚且年幼,需要太后代為執掌國事,而這些條件劉娥恰好滿足。

宋真宗去世後,宋仁宗即位,劉娥作為太后正式進入政治舞臺中心,臨朝稱制。在臨朝這十餘年,她終結“天書”運動,結束黨爭,發行交子,創辦諫院、州學,興修水利,功績卓著。

與武后初成為太后一樣,任人唯賢,勵精圖治,這些豐功偉績被後人讚頌,稱讚她 “有呂武之才”也並不誇張。

也許每一個擁有權利的人都渴望得到更高的地位,劉娥也不例外,她曾問群臣對武后的評價,也隱隱約約暗示自己想要稱帝的心思,但是遭到群臣反對後最終作罷。

這也正是她與武后最大的差別,倫理綱常的不斷加深,她終究沒有邁出稱帝的一步,即使平時再喜歡穿帝服,終究也不敢跨雷池半步。

直至天道二年,劉娥身著龍袍去世,隨著她曾經貶黜的人陸陸續續恢復舊職,劉娥正式退出政治舞臺。

縱觀劉娥的一生,她展現了與武后一樣的政治才能,功績卓著。

武則天死後300年,差點出現第二個“武則天”,在下葬時身著帝袍

同時她又重視權利,到死都未還政於宋仁宗,一度想比肩武后稱帝,而為何後世對她的評價卻仍是“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一是因為我國封建王朝凡是當權的太后沒有不扶植自己母家的,而劉娥由於是一介孤女,母家除了曾認作義兄的前夫再無旁的親人,等劉娥退出政治舞臺時也沒有外戚勢力來進行清算;

二是由於各種原因她未能稱帝,對於當時社會她只能算是那個封建王朝的服務者而不是挑釁者。

這也是那個時代對於女性束縛的悲哀,即使才能超群,也只敢在死後身著龍袍,而後人的評價也多是站在封建制度的維護上認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參考文獻:《宋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