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家居 > 正文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2021-11-23由 三農三農與眾不同 發表于 家居

新的一天開始之際,一個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好的心情會讓新的一天充滿生機,做什麼事情會感覺到特別的順利。這也是所謂的心情會影響一切的原因所在,農村有句老話叫:喜鵲枝頭喳喳叫,好事要來到。喜鵲也是民間的吉祥鳥。原本叫鵲兒,因為王母娘娘看到人間沒有花開,所以把春、夏、秋花灑滿了大地,讓這三個季節花開不斷。王母酷愛不懼嚴寒冬季才開放的臘梅,所以其他三個季節的花兒都被放逐到凡間,唯獨臘梅派人看守只能生長在天上。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話說鵲兒是心腸非常熱的鳥兒,看到人間冬季無花一派凋零氣象,沒有絲毫的生機。就把天上的臘梅偷銜了一枝栽種在了凡間。這樣一來凡間的冬季才有了臘梅開放,每到梅花開放之際,鵲兒都會高興地在枝頭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所以民間也把鵲兒稱為了喜鵲,喜鵲登梅也成為了吉祥富貴好事來到。鵲兒因為偷採梅花後來被王母知曉。王母把鵲兒捆住雙腿關在了籠子裡。這也致使直到現在喜鵲走路依然是蹦蹦跳跳。這也源於過去被捆過的雙腿。

喜鵲的熱心腸不僅給人間帶來了梅花,喜鵲看到牛郎跟織女被銀河相隔不能相聚,在農曆的七月七這一天,所有的喜鵲都會去搭建鵲橋,讓牛郎跟織女透過鵲橋來相會。為了報答喜鵲搭建鵲橋,織女把自己的手織絕技傳給了喜鵲。所有喜鵲的搭建鳥窩的技術是一流的,不僅堅固耐用,而且還能夠遮風擋雨,這也是源於喜鵲得到了織女的真傳。喜鵲是民間傳統的吉祥鳥,跟喜鵲同屬鴉科的烏鴉,卻成了喜鵲的反面教材。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關於烏鴉向來都沒有什麼好話,民間有句老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其中一種鳥指的就是烏鴉。烏鴉之所以被人討厭,原因也是很多的,一來是長得難看,全是烏黑的烏鴉黑漆漆的看上去非常的醜陋,單從第一印象就讓人反感。而且烏鴉的哇哇叫聲更讓人聽著難受。當有人唱歌或者說話不好聽的時候,還經常使用烏鴉叫來形容,可見烏鴉的叫聲確實是讓人反感。除了長得難看,叫聲難聽之外,烏鴉什麼都吃的習性,也是讓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村裡的老人說烏鴉的肉是臭的,就連貓狗遇到死去的烏鴉,也是聞聞之後扭頭就走。據說這是因為烏鴉是食腐鳥類,所以自身的肉味道非常難聞,貓狗都不吃烏鴉,可見烏鴉有多討人嫌。跟烏鴉一樣民間還有一種讓人討厭的鳥,這種鳥兒晝伏夜出喜歡晚上活動。因為專門喜愛吃田鼠,所以說確實屬於益鳥的一種,但由於這種鳥兒的叫聲非常的難聽,而且還喜歡在晚上鳴叫。加上民間的傳統說法,導致這種益鳥被披上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這種鳥兒就是貓頭鷹,過去的農村貓頭鷹數量很多,傍晚的時候貓頭鷹開始逐漸活動,有的特別喜歡站在村口的樹上,夜深的時候發出的叫聲讓人聽著極為的不舒服。民間關於貓頭鷹的說法很多,說什麼的都有,這也讓這種鳥兒成為了極為厭惡的鳥。貓頭鷹跟烏鴉雖然被大家討厭,但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實質的影響。即便是聽到了貓頭鷹或者是烏鴉在庭院周圍叫喚,最多也只會讓人心情不爽而已。並不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影響,反而最為擔心的是在家裡牆角聽到蛤蟆的叫聲。

有句老話:“兩條腿的人多的是,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這三條腿的蛤蟆可不是一般的蛤蟆,而是傳說中的招財金蟾。傳說金蟾原本是一個修煉多年的蛤蟆精,修煉成功之後一直興風作浪專做壞事。後來被呂洞賓的徒弟劉海使用法術將其收服,在跟劉海打鬥期間,蛤蟆被打斷了一條腿,所以就成為了三條腿。蛤蟆精後來被感化,將自身的法力轉化成為招財納福,張著嘴專門從外面往家裡銜錢和金銀財寶。只進不出也讓金蟾成為了招財的象徵。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在庭院角落的蛤蟆自然不會是三條腿的金蟾,既然不是金蟾,按理說也不應該擔心什麼,畢竟蛤蟆興不起什麼風浪,為什麼民間會有老話:就怕蛤蟆牆角跳呢?這也是有很多原因的,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多年經久不衰,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蛤蟆的出現也有很多的預兆,牆角出現蛤蟆叫,很有可能由於雨水的侵泡,庭院的牆已經出現了塌陷或者是很大的裂縫,從而讓蛤蟆進的家來。所以說房屋具有潛在的倒塌危險。

蛤蟆喜歡潮溼的環境,家裡如果是乾乾淨淨,而且陽光照射充足,乾燥的環境蛤蟆是很少出現的。所以說牆角出現了蛤蟆叫聲。一來是庭院地基塌陷導致過於潮溼,二來近期還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幅度的降水。所以對於一些不牢固的房屋來說,自然就要擔心害怕,除了對於房屋會帶來危害之外,蛤蟆還會引來其他的捕食者,其中蛇是最愛跟著蛤蟆前行的,所以說蛤蟆的出現,也會增加家裡進蛇的機率。這也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鄉下話“不怕兩鳥宅院叫,就怕蛤蟆牆角跳”,今天帶你瞭解一下

農村的這些俗語老話,都是經過多年的實踐觀察之後得出的結論,雖然說很多的老話俗語隨著生活的改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依然是很好的談資被大家津津樂道,對於這句老話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