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2022-05-19由 川味龍門陣 發表于 美食

對四川人來說,油油飯應該不會陌生,它是許多人童年關於吃的美好記憶,因為早年那碗油油飯太香了。從名稱上看,“油油飯”取得相當到位,三個字分別代表三種原料,豬油、醬油、白米飯,一字對應一物,表達精準,一目瞭然。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油油飯

一般來說,家常川味是無須統一規範的,川中的煮婦煮男各有一套適於自家的烹飪經驗。但在油油飯的製作上,大家形成了高度統一,只因操作實在簡單,幾乎是最簡單的川味美食,三種原料和轉、拌勻即可,本質就是一碗川味拌飯。

不同年代的川人對油油飯的“香”有不同的感受和追求。

50、60後的油油飯是“稀缺的香”

物資匱乏的年代,一些地區別說豬油、大米,即使醬油都不是常備之物,油油飯就顯得格外稀缺。家中來了最尊貴的客人,老人才會把壓缸底的那點米舀出來淘淨煮好,從吊了大半年的那塊肥臘肉上割下一溜,小心翼翼地清洗、蒸熟、切片。

這時,長期啃紅苕吃苕尖的娃娃們,就會直勾勾地盯著菜板,不奢望能吃上一片臘肉,珍饈是招待客人的,只希望能在第一時間用菜板上切臘肉後留下的那點油,拌一碗油油飯解饞。老人心知肚明,用菜刀將臘肉油刮下來,放到娃兒們的碗裡。

儘管這點油還帶有菜板的殘渣,但能吃上這樣一碗油油飯,已當是過年了。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豬油

後來條件稍微好轉,部分家庭逐步備上了豬油、醬油,米缸也不會只有兩公分打底,油油飯雖說不至於一年吃一回,終歸也屬於稀有品種,偶爾吃一次就會心滿意足好長時間。

尤其是那坨豬油,狀如凝脂,色如煉乳,化入飯中,香氣沁人。醬油也是濃厚粘稠,隱約泛著油光。拌上一碗甑子飯,晶瑩剔透的米粒被豬油和醬油包裹起來,白玉中間呈現陣陣紅褐,就像一碗精雕細琢的琥珀碎。

饞暈了的娃兒們,或者狼吞虎嚥,或者小口慢嚼,陶醉其中。見底之後,碗壁上殘留的油跡也不放過,一下接一下,舔得乾乾淨淨,比用水洗得還光生。

70、80後的油油飯是“珍藏的香”

再後來,生活狀況進一步改善,熟油海椒、味精、豆瓣醬(亦稱胡豆醬)、麻油、豆豉、蔥薑蒜陸續進入家庭廚房。川人對於味道,沒條件時會創造條件追求,一旦有條件就無所不用其極。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蒸甑子飯

這時的油油飯多了一些複合味道,除了傳統的老三樣之外,有的還會加點熟油海椒、麻油,有的會放點辣豆瓣醬,有的會勾一小撮味精,還有的則會淋上些許蒜泥,撒上些蔥花,盡顯“尚滋味”本色。

當然,最普遍的還是老三樣,不過在原料和做法上有所提升。早年四川秈稻居多,雖然和粳稻相比粘性稍差,但這恰恰是蒸甑子飯的最佳原料,油油飯的一大特徵就是顆粒分明,鬆散爽口,太糯的品種反而沒有那個散口的風味。

川內各地都有優質秈米,用攀枝花木、水冬瓜木或杉木做的甑子蒸將出來,趁熱舀一大瓢在碗內堆個帽兒頭,旋即放入一小坨豬油,再淋上十來滴醬油和轉。豬油用吃豬草、潲水長大的肥豬兒板油熬製,醬油在醬園作坊或副食品鋪子就可以打到,川人也叫豆油,如果用德陽醬油、溫江醬油或先市醬油,就更添“名優”風味咯。

豆瓣醬和豆豉,通常家裡的中饋能手們都會做一點以供日常,拌油油飯時,講究點的會將豬油和醬油,或豆瓣、或豆豉先上鍋蒸化,再與甑子飯拌勻而食,那便是私人珍藏的人間至味。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醬油拌飯

90、00後的油油飯是“精緻的香”

最近二三十年,川人的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油油飯早已不是僅限於打牙祭的美饌,家家都可信手拌來,娃兒們對油油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便出現了升級版的油油飯。

原料都要精挑細選,而且還要進行復雜化處理,比如用高檔飯煲蒸制上等精米,熬製豬油時要加高階白酒、雞油等增香,醬油也要重新複製,用幾種香料細火慢熬,最後還要放進炒香的肉臊。

如此精細化加工的油油飯,雖然口感確實優良,但總覺得少了些香味,或許是以前久饞不得之香味,餓肚皮的時候吃啥子都香,抑或是早年原生態工具與食材賦予的天然之香味,這是現在高階食材所欠缺的。再有,就是逝去的親人的味道。

四川人的童年美食“油油飯”,最簡單的川味拌飯

搭辣油油飯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僅供示意

轉載請註明:川味文化

【關注“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