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2022-03-19由 青青第二課堂 發表于 美食

青青藍

修復衝突中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聆聽,並具備同理心,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孩子

17歲的兒子自殺後,時隔一年多,45歲的父親徐世海臥底“約死群”救人的新聞又上了熱搜,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他說:

“自己經歷過的痛,不想再讓別人經歷了。”

網友們紛紛心疼這位父親:

“用自己的痛苦去救贖別人,這個父親太偉大了,希望嚴厲打擊這種群,真的太害人了。”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這位父親,讓‘約死群’裡的青年們能及時剎車,還有機會看到美好的世界。”

兒子死後,他很長時間都無法接受,痛苦地一遍遍問自己:

我的孩子明明那麼優秀又懂事,怎麼就走到了這一步?

經歷了喪子之痛,他臥底兒子生前常去的“約死群”,一邊用餘生救贖別人,一邊試圖找到兒子自殺的真正原因。

但兒子的死,或許早就有蛛絲馬跡。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01

把別人的孩子救了,

自己的孩子卻沒救到

2020年5月11日,兒子浩宇出事前一天,徐世海正隨救援隊在黃河打撈一個老人。

晚上回到家,浩宇還貼心地給他倒了茶,洗了衣服又拖了地。

第二天一大早,有保安來敲門說:

有個孩子從頂樓跳下來了,是不是你家孩子?

徐世海跑出去,看到浩宇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穿著平時最喜歡的白衣黑褲,最喜歡的運動鞋。

“……抱歉,我對這樣的世界已經厭倦了,我討厭這個社會的現狀,討厭對這個世界的不滿,討厭我身邊的一切,討厭我自己活的像個傻X。”

這是浩宇臨死前給朋友發的資訊。

沒人知道這個17歲的男孩,死之前經歷過怎樣漫長的黑夜,體會到怎樣的絕望,才走到這一步。

徐世海的世界從那一刻崩塌了,很長時間都接受不了這個悲劇。

在徐世海眼裡,兒子1米86的身高,長得很帥,樂於助人,有藝術天分,個性陽光。跳樓前,他已經規劃好未來,打算從事新媒體或設計行業。

最讓徐世海驕傲的是,孩子一直很理解他、很聽話。

徐世海始終想不通,那麼懂事優秀的孩子,到底因為什麼連命都不要了?

為了追查浩宇的死因,徐世海翻遍了他留下的所有東西,查詢了浩宇所有的社交媒體賬號。

直到查到兒子常登陸的QQ,他錯愕又震驚:

原來,外表陽光開朗的小徐,早就加入了不少“自殺群”、“約死群”。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而他加入的普通遊戲群、興趣群、動漫群裡,也常常出現與自殺相關的話題。

他這才知道,自己對兒子的關注遠遠不夠。

“約死群”裡面都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聊的都是關於“死亡”的話題,而且有的還會結伴相約自殺:

“活夠了,真的夠夠的。”

“死了才能解脫。”

“我走了,你們來不來?”

原來,兒子浩宇不知從何時起,早就陷入沮喪的低谷,自己卻絲毫沒有察覺。

而這些“一心求死”的孩子大多和浩宇差不多年紀,這些死亡發言也深深刺痛了徐世海。

於是他“偽裝成”年輕人,臥底進入“約死群”,只要有人發了“想死”的話題,他就馬上加對方為好友,並設為“特別關注”,進行私聊。

起初他的語氣中免不了有些說教意味,經常被踢出群。

為此,他開始學習網路用語,偶爾在發言時加上粗話。也會閱讀研究青少年的心理書籍,甚至為了跟上潮流,還會去學校門口聽學生的聊天。

學聰明過後,他開始獲得大家的信賴,也因此開啟了

“救人”模式

一次,有男孩在群裡發了一句“再見”,便爬上宿舍樓頂。

徐世海為了幫助男孩,陪他聊了5個小時。

凌晨4點,男孩的一句話才讓他心安下來:放心,我想開了。

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名“守望者”,每當有人想“跳下懸崖”,他都想拉一把。

有時他也會感慨:

“把別人的孩子救了,自己的孩子卻沒救到。”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02

你眼中優秀的孩子,

內心早已痛苦不堪

起初,徐世海將兒子的死歸於“約死群”和那些黑色漫畫。

但隨著在“約死群”裡的深度埋伏和臥底,他越來越發現對於浩宇的死,自己其實也難辭其咎。

因為他發現,孩子們自殺的原因,除了校園暴力和性侵二者佔小部分原因外,絕大部分是因為家庭關係

:嚴苛的父母,被忽視的孩子。

有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14歲孩子,在母親的嚴厲要求下,既要保證學業優秀,又要承擔照顧弟弟的職責。

在外人看來,孩子已經非常優秀了,是個懂事的小男子漢了,但不管如何努力,他得到的只有母親的苛責。

家庭的突變、母親的不斷苛責、青春敏感期、壓力巨大……

重重重壓之下,這個年僅14歲的孩子頂不住了,想到了死。

“我太沒用了。”

於是他離家出走想獨自赴死。徐世海找到他的時候,跟他聊了6個小時,他一直在哭。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另一個孩子的經歷更恐怖。

她是一名高二學生,是大家眼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由於壓力太大,導致她的精神崩潰,她不得已跪求家長和老師,請假休整,卻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你不就是在家等死。”

她的父親扔下一句冰寒徹骨的話,並斷了孩子的生活費。

滿腔絕望之下,她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親情,也有了死的念頭。

要不是遇上徐世海,這個孩子或許已經不在人世了。

2018年,穀雨實驗室披露了一份研究報告——《中小學生自殺問題現狀調查研究》。

報告總結了

中學生自殺的6大原因,其中家庭矛盾以33%的高佔比,穩居榜首。而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也是家庭所導致的。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雖然與孩子朝夕相處,但或許你從未真正瞭解過自己的孩子。

就像徐世海滿世界找兒子的死因,卻發現他對浩宇“也沒有什麼更深的理解”。

在徐世海的記憶裡,他和浩宇無話不談。

可浩宇在遺書中寫道:

“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廢話,以至於後來我也懶得再去分享。”

“所有人只在意我做了什麼,那麼,自殺這件事現在成真了,你們滿意了吧。”

“你們其實什麼都不懂,還要裝作我都是為了你好。”

3月10日,浩宇在QQ空間裡發:“世界,晚安。”

還配了一張讓人看了特別心酸的一張圖,暗示著浩宇有兩張面孔,笑臉背後,暗藏著一張哭臉。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這個滿腔是恨的孩子,留下的遺書籤名是

I’m just a joker . 一個連自己都逗不笑的小丑。”

徐世海說:“我不知道恨的是什麼”。如果這也是浩宇,那麼他認識的那個“陽光向上開朗的孩子”,又是誰?

那個在家長眼裡優秀、樂觀、懂事的孩子,原來內心早已痛苦不堪。

這並非個案,還有很多家長,直到孩子出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根本沒認真瞭解過孩子。

2020年12月9日,在眉山,也發生過一起青少年自殺案件。

一個12歲女孩,與家人發生爭吵。女孩從樓上一躍而下,醫護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搶救。但最後搶救無效,孩子死亡。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2016年6月17日,一男生小斯高考結束後自殺,並且寫下了2800字的長文,“控訴”父親怎麼對自己不好,還說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孩子母親說:“自己兒子怎麼捨得打,管得嚴都是為了孩子好,不知道孩子竟然想了這麼多。”

最讓人痛心是,50%到75%的人在自殺前,都有徵兆。

比較明顯的徵兆是,直接表達“活著沒意思”、“我真的想死”。

有的孩子則會寫遺書,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送給別人。

一個18歲的高中生在與徐世海聊天的時候說:“父母總認為衣食無憂了,就沒有什麼好不開心的了。在他們的眼裡,我的痛苦難受都是無病呻吟。”

在自殺群裡待得越久,徐世海越是發現:

“現在的孩子早已不像我們當初了。孩子們不會再為一點零食、一塊橡皮而苦惱。比起更好的物質生活,他們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就像《務虛筆記》裡有一段話:

“一個真正想死的人,不會再計較人們說什麼。一個拿死說來說去的人,以我的經驗來看,並不是真的想死,而是還在渴望被愛。”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03

真正的愛,是我們的關係比對錯更重要

知乎上有個熱度很高的帖子:

一個小女孩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北京,但是她中考沒考上北京的學校,不得已獨自回到老家讀高中。

女孩在老家很孤獨,各方面都不適應。她哭著打電話給媽媽說:我很孤單,很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媽媽卻說:我有什麼辦法?誰讓你當初不好好學習的?這個時候說這些有什麼用!

多年以後,她對此事仍然心有齟齬。

她也知道回北京讀書不現實,但其實她只是希望媽媽能跟她說一句:“別怕,媽媽在。”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真正讓他們傷心難過的,不是他們遇到的挫折或者犯下的錯誤,而是遇到問題時父母的不以為意或冷嘲熱諷: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當初我怎麼告訴你的?現在知道後悔了!

一個巴掌拍不響!先反省反省你自己。

這隻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的,只會將親子關係越推越遠而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其實他們想要的,不過是簡單的一句話:

別怕,爸爸媽媽跟你在一起!

兒子自殺後,我混進他的約死群,發現了一個讓很多父母后悔一生的真相.....

親子關係中總會有衝突,發生衝突並不可怕,關鍵在於衝突之後如何修復關係。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

聆聽,並具備同理心,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孩子。

就像我一個跟爸媽關係非常好的朋友,跟我說過她小時候跟爸爸媽媽爭吵後的經歷。

她說媽媽很情緒化,常常為了點小事就跟她吵架,但媽媽冷靜下來後,都會主動來敲她的門,拉著她的手說:

寶貝,對不起,原諒媽媽好不好?

而每次和爸爸意見發生衝突後,爸爸會專門做她愛吃的菜來哄她,會笑嘻嘻地聽她說她的想法。

她已經不記得當初是為了什麼跟父母吵架,但都記得父母願意主動服軟,主動聆聽帶給她的感動。

孩子的世界並不如家長們幻想地那樣簡單。

有些事大人覺得沒什麼,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可能天都要塌下來了。

所以永遠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我的孩子一向很好,沒有異常。

處在崩潰邊緣的孩子們,家長不知情的一句指責,或是自殺群裡沮喪氣氛的感染,都可能將他們推向死亡的深淵;

與之相反的是,當苦悶情緒纏繞孩子們的時候,父母耐心的聆聽和勸導,或者只是一句關心,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當父母能夠這樣一次次地在親子關係出現裂痕後主動向孩子伸出雙臂,就是在告訴孩子,我永遠接納你,永遠不會放棄你。

而真正的愛就是,

我們的關係,比對錯更重要。

只要你堅持這樣做,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健康快樂地長大。

在看你就贊讚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