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2022-01-26由 長了鹿角的兔子 發表于 美食

關於食物的書,我最先想到的是“中華談吃聖手”——唐魯孫。

對於這個真正的好幾代“富貴”,才能滋養出來的“閒人”,是一位真正吃遍天下的“大人物”。

不過,看書之前,請準備充足的零食,以免被饞的流口水!

(嘻嘻——)

一《天下味》唐魯孫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唐先生這個系列算起來有八九本,《中國吃》、《故園情》、《南北看》、《酸甜苦辣鹹》等等 ,我挺喜歡這本《天下味》的,裡面寫的不但是吃的,還有一些作者對往昔的人和事的無盡回憶。

算是真正的貴族描寫宮廷的一些生活,建築,還有更重要的是宮廷的美食。

比如這一章,很特別,描寫的是乾清門“進克食”記,有這麼一段:

“跟著有一位矮老頭兒,捧著一張大托盤進來,每桌放下兩大盤白煮肉,另外還有幾個發麵荷葉卷子,肉片有巴掌大小,有肥有瘦,薄到可以和北平冬天賣的羊頭肉媲美,真是凝脂玉潤,其薄如紙。白肉蘸醬汁,夾在卷子裡吃,甘韻適口,肥而不膩。那比砂鍋居的白肉要高明多啦。”

一邊吃,資深侍衛還會普及一下“閒說”,清太祖的故事,“萬曆媽媽”等等。

還有這一章,讀起來更是口水肆意:

“據說宣威醃製火腿的豬隻,不但品種優異,而且飼料都是經過加工,所以養的豬都是皮薄肉嫩,製成火腿不但顏色豔紅柔曼,味道更是醇厚香潤,既酥且嫩。另外有一種竹葉的火腿,紅肌白痢,香不膩口,好喝兩盞的,都喜歡用竹葉燻來下酒。”

讀起來有一種北方的豪爽。

二 《中國吃》唐魯孫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這本,寫得有一種特別的人情味,是那種在北平的老飯館地道的口味,裡面迎來送往的夥計們的特別講究,還有和老饕朋友們的相互打趣,都有一種十分濃郁的特殊情懷。

“買醬肘子大家都喜歡買肘花兒,那是肉的精華所在,可是到天福買醬肘子,會吃主兒都偏要點兒肥的,等醬肘子切好,立刻跑到對面元寶齋切面鋪,來上兩個剛出爐的叉子火燒,趁熱把醬肘子夾好一口咬下去,熱油四濺,一不小心能把舌頭燙了衣服油了。”

這是最熟悉的西單牌樓天福,吃的是簡單的火燒夾肉,熱氣騰騰,濃香四溢,那時的舊時光,就是老北平最好的寫照。

讀起來像是穿越時空,真想回到那個時候,吃一口火燒夾肉。

三 《幸而還有梅花糕》 華明玥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那年,去蘇州,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還有現代與園林結合的蘇州博物館,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清晰的江南的味道。

那天,在無意之間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才再一次回味起了那時只屬於蘇州食物的味道,青團,米酒,梅花糕,花香藕,都是我當時吃到過的,一邊讀,一邊回憶,更添一種韻味。

“青團軟潤可愛,形同碧玉,那層皮子端的是咬嚼有韌勁,有青草香氣,關鍵就是要用到艾草的汁水。”

“青團之香,整個就是蘇州的氣息,軟軟糯糯,清淡卻悠長。”

作者溫婉,筆下的食物都顯得溫柔起來,帶著江南的“吳儂軟語”,連那些記憶中的遺憾和委屈都像是撒嬌似的說出來,別有一番風味。

四 《孤獨的人都要吃飽》 張佳偉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這一本的內容真的太單純了,就是十分平常的食物,臭豆腐、肥腸面、三文魚黃豆燉豬腳、魚頭湯和滷雞爪……

只是“恨”太短,這麼多好吃的,都不知道推薦那種才好,十分磨人,作者那股子下廚房的熱乎勁,真讓人羨慕。(配飯使用剛好。)

“世上有了姜、蔥、蒜、鹽、醬油、酒、醋、麻油、味霖、奶油、山葵、豆瓣醬、豆豉、茶葉、紫蘇、乾酪、辣椒、花椒等讓食物點石成金的東西,可以讓一切食物改頭換面,但到最後,所有調味料和食材都無法取代的,還是花了時間,好好做出來,最俗氣的肉。”

不過看前兩章就好,都是關於吃的,後面的部分過於天馬行空了,像是硬在湊字數。

五 《魚翅與花椒》【英】扶霞·鄧洛普

今天你吃什麼?—— 一個關於食物的書單。

這本書,很特別,一個英國人,來到中國尋找美食,學會美味的過程中,像是一種“探險”,其實被這本書中放大了特殊的文化“汙點”,對於國人來說,讀起來可能有點不太友好,但是,我們看“吃”的部分就好了。

從“味道”來說,對食物的本身來說,還是很有趣的。

起碼,那些看不到的地方菜系的氣質,就被好好地描繪出來了。

川菜是辣中帶著一絲絲的甜味,麻中帶著一份爽,就像是悠閒而迷人的四川人,有著一種難以捉摸的體貼;湘菜的辣是直接而無妥協餘地的,就跟那裡培養出來的軍隊領袖一樣;揚州菜有一種在太平盛世裡的“平和”,溫暖而帶著甜味,吃下去是會撫慰人心的。

當然,還有看點十足的中西文化“衝突”,比如:

“同樣是二零零二年,英國銷量極大的報紙《每日郵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呸!切個屁!”的著名文章,公開抨擊中國菜,說“(中國菜是)全世界最具有欺騙性的。做中國菜的中國人,會吃蝙蝠、蛇、猴子、熊掌、燕窩、魚翅、鴨舌和雞爪”。這篇文章裡表達的情緒,恰好應和了那些最初去中國的歐洲旅行者的恐懼,說你永遠沒法確定“筷子上夾著的那些黏糊糊的熒光色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很大的篇幅都在描寫作者本人是怎麼學做中國菜的,還有一些“偷師”的趣味慘夾在裡面,顯得有味道一點,很顯然,她是真的愛上了成都這個“美味”的城市,簡直死心塌地,就像是題目中的“花椒”,就是愛的一種表現吧。

“我閉上雙眼,放了點花椒到雙唇之間。是綠色的味道,帶著點苦澀,又非常新奇,立刻就讓我舌尖一卷;幾秒過後,那種微妙的刺痛感來了。四川的花椒給舌頭帶來的麻酥酥的感覺真的是無可比擬,你還沒覺察到自己已經暗暗地開始時“嘶嘶”,很快就滿口生津,味蕾被吸引得無法呼吸,這感覺能一直持續二十分鐘,然後再逐漸緩慢地褪去卻。”

多麼可愛的親身描述,她是真的愛呀!不是嗎?

尾聲

中國人一直奉行的是“民以食為天”,其實更多的是喜歡和家人,朋友們在一起“吃飯”的那一份溫暖,大家圍爐而坐,呼朋喚友,一起分享最近的喜、怒、哀、樂,以及宣洩壓力。

反正,

心情不好,吃一頓

,還不好就再吃一頓就好了!

那麼,

願大家胃口棒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