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正文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2022-01-15由 在之禾度假酒店 發表于 美食

相信很多人對鱖魚這種魚都不會陌生,從古代時它們就成為了無數人餐桌上的美味時鮮,最著名的當屬唐代詩人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但是說到臭鱖魚,用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來形容不同人群對這道菜的態度再恰當不過了。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一個“臭”字讓很多人對於這道菜望而卻步,大部分第一次吃臭鱖魚的人,第一筷夾得都十分猶豫,腦子會質疑縈繞在空氣中的臭味,直到他們吃下第一口,才驚豔於“臭鱖魚”這聞著臭,吃著香的神奇魅力。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蒜瓣狀的魚肉,是臭鱖魚的顯著特點

第一次吃的人很難理解這個從南方傳來的“臭”魚吃法,其實安徽本地人從來都沒有人叫過“臭鱖魚”這個名字,本地人明明都叫它“醃鮮鱖魚”或者“風味鱖魚”。而且“醃鮮”這兩個字完美地詮釋了徽州人對於儲存食物和加工食物的雙重智慧。因為古代徽州人經常四處行商,對於食材儲存之法只有醃漬這一條路,為了儲存新鮮的鱖魚,“夏醃三,冬醃七”這種醃漬概念全是徽州人摸索出來的經驗。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徽州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講究重油、重色、重火功,臭鱖魚可謂將這種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地區的口味的傳承總是有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那麼這條臭臭的鱖魚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

臭鱖魚在徽州統稱“桶鮮魚”或是“醃鮮魚”,關於臭鱖魚的傳說很多,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古時候徽州地處山區,重巒疊嶂,只有小溪、小河和新安江,少有江河大魚,所以要吃鱖魚就要在天冷的時節從銅陵、貴池等地靠挑夫用原始的肩挑方式進入徽州,這一來一往最快也要六七天的時間,以當時的條件,十有八九鮮魚都得臭了,所以在運輸的過程中,臭鱖魚被路上的時間施加了魔法。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彼時有一名州府衙役叫王小二的,想要討好知府大人,又順便賺些銀子,也兼職幹起了販賣鱖魚的,不料魚在途中腐臭了,情急之下,王小二叫挑夫將魚刮鱗剔腮、開膛破肚,在周身抹一層厚厚的鹽除臭,然後用重油重料的方式紅燒了,於是似臭非臭間又多了一份難得的鮮香,很快受到了食客們的大加讚賞,一躍成為徽州菜的一絕!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至於這個故事的真假,現在尚有爭議,沒有一個真正確定的版本,所以各位看官們您權當聽一樂呵。

話說回來,很多名菜在出了本地之後,風味會衰減,臭鱖魚也不例外。很多人愛這一口的人吃過徽州本地的之後,再去外地吃臭鱖魚,會覺得“遍地難得本尊味”,而對於徽州本地人來說,臭鱖魚真的只是他們平時餐桌上最尋常的美味而已。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隨著各地飲食文化的互相傳播,一個安徽人在北京看見臭鱖魚這件事已經變得不足為奇,但真正讓一個安徽人感到驚訝的,是很多湘菜館竟然把臭鱖魚當成招牌菜來賣!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很多安徽人的第一反應是:你們的剁椒魚頭在湘菜館裡竟然連c位都沒有,好可憐啊。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我們在這裡不討論湘菜和徽菜誰借鑑誰,單純從臭鱖魚的角度來說,湘菜和徽菜在處理魚上的做法大不相同。安徽的臭鱖魚經常是一盤一條大魚,而湖南人則喜歡用很多小魚製成臭鱖魚;與徽派抹鹽不同的是,湘派用臭豆腐或是臭滷醃漬鱖魚的,所以味道會更強烈一些,當然辣度也遠勝徽派。

此外,徽派臭鱖魚大多搭配筍丁、小米椒、青蒜等使用紅燒做法,而湘派基本是以洋蔥墊底,充斥了大量辣椒的乾鍋做法。

一條“臭”名昭著的魚

左為徽派臭鱖魚,右為湘派臭鱖魚

當然無論是徽派還是湘派的臭鱖魚,都是聞著臭吃著香,建議一直因為“臭”而牴觸臭鱖魚的看官們不妨一試,相信你們絕對會愛上這種奇怪刺激的舌尖體驗。

部分內容及圖片摘錄自網路

編輯|JUANZI

在之禾度假酒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