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正常分娩丨影響分娩的因素

2021-11-24由 MLOclub 發表于 時尚

(一)產力  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宮腔內逼出的力量稱產力。產力包括子宮收縮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

1。

子宮收縮力是臨產後的主要產力

,臨產後的子宮收縮力特點有:

(1)

節律性

:臨產開始時,

宮縮間歇期5~6分鐘,持續約30秒

。隨產程進展,宮縮間歇期漸短,持續時間漸長。宮口開全(10cm)後,

宮縮間歇期僅1~2分鐘,持續時間60秒。

(2)對稱性:正常宮縮起自兩側宮角部(受起搏點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宮底中線集中,左右對稱,再以每秒2cm速度向子宮下段擴散,約15秒均勻協調遍及整個子宮。此為子宮收縮力的對稱性。

(3)極性:宮縮以宮底部最強最持久,向下逐漸減弱,

宮底部收縮力的強度幾乎是子宮下段的2倍

。此為子宮收縮力的極性。

(4)縮復作用:每當子宮收縮時,子宮體部肌纖維縮短變寬,間歇時肌纖維重新鬆弛,但不能完全恢復到原來長度,經過反覆收縮,肌纖維越來越短,能使宮腔內容積逐漸縮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宮頸管逐漸縮短直至消失。此為子宮收縮力的縮復作用。

2。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腹壓) 是第二產程時娩出胎兒的重要輔助力量。腹壁肌及膈肌收縮力使腹內壓增高,促使胎兒娩出。腹壓在第二產程末期配合宮縮時運用最有效,能迫使胎兒娩出。腹壓在第三產程能迫使已剝離的胎盤娩出。

3。肛提肌收縮力 有協助胎先露在骨盆腔進行內旋轉的作用。

(二)產道  產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

1。骨產道

(1)骨盆入口平面:前方為恥骨聯合上緣,兩側為髂恥緣,後方為骶岬上緣。

1)入口前後徑:又稱真結合徑。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上緣正中間的距離,正常值11cm,是胎先露進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徑線,其長短與分娩的關係密切。

2)入口橫徑:左右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正常值13cm。

3)入口斜徑: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左斜徑;右骶髂關節至左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右斜徑,正常值12。75cm。

(2)中骨盆平面:前方為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為坐骨棘,後方為骶骨下端。

1)中骨盆前後徑: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橫徑(坐骨棘間徑):

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10cm,是胎先露透過中骨盆的重要徑線

,其長短與分娩關係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為骨盆腔下口。

1)出口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間的距離,正常值11。5cm。

2)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兩

坐骨結節末端內緣的距離,正常值9cm,是胎先露透過骨盆出口的重要徑線,

其長短與分娩的關係密切。

3)出口前矢狀徑:正常值6cm。

4)出口後矢狀徑: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正常值8。5cm。若出口橫徑稍短,出口橫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正常胎頭可通過後三角區經陰道娩出。

(4)骨盆軸與骨盆傾斜度

1)骨盆軸:連線骨盆各平面中點的假想曲線為骨盆軸。此軸

上段向下向後,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2)骨盆傾斜度:指婦女站立時,骨盆入口平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

角度為60°

。骨盆傾斜度過大,

影響胎頭銜接和娩出

。2。軟產道 由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管道。

(1)子宮下段的形成 由非孕時長約1㎝的子宮峽部伸展形成。妊娠12周後的子宮峽部擴充套件成宮腔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漸拉長形成子宮下段。臨產後的規律宮縮使子宮下段快速拉長達7~10cm,肌壁變薄成為軟產道的一部分。由於子宮肌纖維的縮復作用,子宮上段肌壁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由於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形成一環狀隆起,稱生理縮復環。

(2)宮頸的變化

1)宮頸管消失:臨產前的宮頸管長2~3cm,初產婦較經產婦稍長。臨產後的規律宮縮使宮頸內口的肌纖維向上牽拉,使宮頸管形成漏斗形,隨後宮頸管逐漸短縮直至消失。

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消失,宮口後擴張;經產婦多是宮頸管消失與宮口擴張同時進行。

2)宮口擴張:臨產前,初產婦的宮頸外口僅容一指尖,經產婦能容一指。臨產後,子宮收縮及縮復向上牽拉使得宮口擴張。當宮口開全(10cm)時,妊娠足月胎頭方能透過。

3。骨盆底、陰道及會陰的變化破膜後胎先露下降直接壓迫骨盆底,陰道黏膜皺襞展平使腔道加寬。肛提肌使5cm厚的會陰體變薄到僅2~4mm,以利胎兒透過。會陰體雖能承受一定壓力,分娩時保護會陰不當,也容易造成裂傷。

(三)胎兒   胎頭徑線:主要有:

雙頂徑

:為兩側頂骨隆突間的距離,是胎頭最大橫徑,臨床常用B型超聲檢測此值作為

判斷胎兒大小,妊娠足月時9.3cm。

枕額徑

:為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間的距離,胎頭以此徑

銜接

,妊娠足月時11。3cml

③枕下前囟徑: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間的距離,

胎頭俯屈後以此徑透過產道

,妊娠足月時9。5cm;

④枕頦徑:為頦骨下方中央至後囟頂部間的距離,妊娠足月時12。5cm。

2。胎位 枕先露是胎頭先透過產道,

矢狀縫和囟門是確定胎位的重要標誌

婦產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