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時尚 > 正文

老是口苦易怒、頭目脹痛?別隻清火,解決方法很簡單!

2021-09-26由 琴書詩畫皆好樂 發表于 時尚

經常口苦、易怒、眼睛紅腫、頭部脹痛?你該去去肝火了。

你是否也常常被這些問題困擾:

夜間難以入睡,白天昏昏沉沉睡不醒;

清晨醒來嘴巴總是苦苦的;

經常到了中午,頭部莫名脹痛難忍;

連續工作只要超過兩個小時,眼睛就發乾澀痛;

脾氣也變得比較暴躁,雞毛蒜皮的事都能怒上心頭。

如果你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那你很可能是肝火旺了。

老是口苦易怒、頭目脹痛?別隻清火,解決方法很簡單!

很多人常常不把這些問題當回事兒,總覺得過段時間就好了。「能忍則忍」,是許多人對待身體不適的態度。

要知道,中國是肝病大國,有五分之一的人群正飽受肝臟疾病的困擾,正是因為大多數人平時不注意養肝護肝,長期如此才會造成肝臟「傷痕累累」。

肝臟不好,累及全身

肝生病了,可是件大事,因為肝有主藏血和主疏洩兩大功能,若肝不好,常常則會因肝不藏血、疏洩失常而誘發各類疾病。

肝不藏血

肝有血海之稱,主藏血,能夠貯藏血液以及調節血量,防止出血;除了肝臟本身,其餘臟腑以及四肢百骸都依賴血液的濡養,正如《素問・五臟生成》所言:「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若肝血不足,血不榮筋則致肢體麻木、筋脈拘攣、肌肉顫動等;血不養目則出現視物昏花、目澀刺痛;血不榮爪,則出現指甲脆薄、乾枯、易折斷;且肝血為經血生化之源,若女性肝血不足,常常會導致月經量過少,閉經等問題。

「夫肝木藏血,肝怒則不藏,不藏則血難固」,肝臟能夠收攝血液,防止出血,倘若肝藏血功能失常,則會引發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證。

肝疏洩失常

肝主疏洩,能夠調暢全身氣機,氣為血之帥,氣機通暢,血液迴圈才能流暢。肝病則會出現疏洩不及或疏洩太過兩種情況。

疏洩不及

若疏洩不及則導致氣機鬱滯,因「肝經抵少腹,協胃,屬肝,絡膽,布脅肋」,氣機不暢容易導致胸脅、乳房、少腹部的脹痛。疏洩不及,還會導致胃失通降、胃氣上逆,而引發食慾減退、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脾胃症狀。

因「肝經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若氣機執行不暢,疏洩失職,則氣鬱不能使血行,血液瘀滯,日久成癭成瘤,形成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大等。

疏洩太過

疏洩太過則肝氣上衝,氣機逆亂,而「肝開竅於目,肝經行至頭部,與督脈匯於巔頂」,因此,肝氣橫逆常常會造成面紅目赤、口苦、煩躁易怒、頭痛頭暈等症狀。

導引按蹻疏肝養血

以上種種危害,無一不是在提示我們,要多注意養肝護肝。

那麼,該如何疏洩肝氣、清瀉肝火,補養肝血?向大家推薦導引按蹻疏肝養血,簡簡單單的一個小動作,就能解決肝臟的多方面問題。

導引按蹻為《黃帝內經》記載的五法之一;「蹻」代指經絡穴位;「按蹻」,就是點按經絡穴位,並施以導引的意思,導引按蹻能夠導經正通,引氣令和。

解肝鬱丨太沖穴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是疏肝理氣的第一要穴,也被稱為「消氣穴」,對於肝氣鬱滯所致的抑鬱、脅肋脹痛、食慾差、失眠多夢、煩躁易怒,女性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老是口苦易怒、頭目脹痛?別隻清火,解決方法很簡單!

定位: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1、2趾蹠骨連線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第1、2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即找到了太沖穴。

瀉肝火丨行間穴

行間穴,為足厥陰肝經上的滎穴,滎主身熱,能清瀉肝火,對於肝火旺盛所致的中風、口歪、頭部脹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肝經風熱病症,以及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等婦科病症均起到緩解作用。

老是口苦易怒、頭目脹痛?別隻清火,解決方法很簡單!

定位:在足背部,第1、2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養肝血丨三陰交

三陰交為脾經、肝經和腎經的交匯點,因此能夠起到調理氣血、補養肝血的作用,對於肝血虧虛造成的頭暈眼花、視力減退、肢體麻木、婦女月經量少、爪甲不榮、面色無華等有很好的療效。

老是口苦易怒、頭目脹痛?別隻清火,解決方法很簡單!

定位: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

操作方法

找到相應的穴位,用中指指尖輕輕點按在穴位上,保持靜止不動30-60分鐘即可。

導引按蹻講究迎隨補瀉,中指指尖朝向與經絡循行方向一致為補法,若與經絡循行方向相反則為瀉法。

以上穴位,除三陰交用補法外,其餘2穴宜用瀉法。(肝經與脾經的經脈循行方向均為從腳掌往上行走至胸部)

導引按蹻不僅是在養肝護肝上使用,其他病症也可以選用導引按蹻來進行調理。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