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2021-05-09由 微娛文娛視 發表于 母嬰

驃騎兵

摘要:經常會在空戰相關的文章裡,看到長機僚機這樣的說法,那麼長機和僚機怎麼定義的,長機和僚機分別負責什麼任務?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經常會在空戰相關的文章裡,看到長機僚機這樣的說法,那麼長機和僚機怎麼定義的,長機和僚機分別負責什麼任務?

喜歡軍事的人,一定會對古代戰場的“騎射”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騎著賓士的戰馬,開弓射箭,大概就是古代戰場最具技術含量的戰技了,那麼最具技術含量的戰鬥就一定是兩個弓騎兵的互射,這種騎射對戰馬的操控,與同時對弓箭的操控,都是要具備很高的技術。之所以技術含量高就在於戰馬的機動和速度,對於射手的影響,射手不經過常年累月之功,就根本無法縱橫於戰場馳騁騎射。

然而戰馬的速度才多少,馬背上的顛簸對弓箭準確性的影響才多大?跟飛機的速度比,跟靜止有什麼區別?很多人就是以為戰機空戰狗鬥時的航空機槍跟地面機槍差不多,其實只要想想二戰時德國88毫米高炮,為什麼是以打坦克揚名天下的就應該明白了,或者想想後來滿世界流行高射機槍平射,那效果簡直驚人。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在空中對向或橫豎交錯時,作為一個一閃而過的目標,已經超出人的反應範圍,飛機本身為滿足高速飛行的結構強度,也並非想象中那麼脆弱,即使二戰初期那些木質膠合板飛機,空戰時互射的航空機槍子彈,都跟地面槍支彈藥不一樣,彈頭擊中機體後,並不是地面武器的錐形彈,而是像一根香菸一樣的鋼質圓柱體,這樣的彈丸亂飛,才能更多的撕扯破壞對手的機體,航空機槍射速不夠,初速不夠,會連對手的毛都摸不著!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本號關聯影片號“老周新觀察”,可在站內搜尋,同時全網各大影片平臺同步推出,敬請加關注多支援】

那麼空戰自然而然的就演化為只有咬尾攻擊,才是效率最高的攻擊方式。天空又是一個三維立體的戰場,所以飛機狗鬥就是大家使盡渾身解數,左右迂迴,上下翻飛,各種花式能量機動,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擺脫對方咬尾和形成對對方的咬尾!最先是飛機受不了這種高強度機動動作,然後發展到飛行員身體過載極限。顯然,無論飛機還是人體,最後都會面臨一個機動能力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單打獨鬥也就到了頭,而戰爭的目的是勝利,不是好看,尤其戰爭中後續力量的成長也需要保護和有成長機會,那麼戰術協作的團隊力量,就顯出無比重要的必要性,而飛行空戰,雙機編隊就是最基本的協同作戰,由老飛行員或主力飛行員飛長機,擔負主攻,帶個新手或稍弱的同伴擔任掩護的僚機,僚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掩護長機不被咬尾,從而使長機能夠放手攻擊,沒有後顧之憂。這裡面的殘酷性甚至包括僚機要靠犧牲自己,來誘使敵方先咬尾攻擊自己,以保證長機不被突襲,並且有機會反擊。

雙機編隊,偷襲的敵機要強行咬尾長機,自己就會先被掩護長機的僚機咬尾,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轉過頭去咬尾僚機,先解決自己的危險。不過空戰的難度也很少一次咬尾攻擊成功的,這時僚機可以提醒長機後,自行則選擇擺脫,長機也會拉昇翻飛,形成對僚機的掩護狀態,這時就是大家在空中飛出各種平的、橫的、豎的圈子的時候,敵機也已經失去突襲優勢,接下來就看各自水平了。

僚機是有犧牲自己掩護長機的任務,但也不是說必須犧牲自己才能保護長機,現在僚機的命運更大程度是交給雷達先程序度,或者空戰體系的完整強大上,因為現在已經是超視距攻擊時代,一旦航電系統被壓制,靠飛行員肉眼發現攻擊到來之際,往往已經是死到臨頭了……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僚機的“僚”源自同僚,也就是夥伴的意思。在英語裡面是“wingman”,直譯有羽毛、機翼、側翼的意思。在漢語裡我們翻譯時採用其“同僚、同伴”的“僚”,以表達其共同戰鬥、情同手足的意思。

長機的“長”是官長、長輩的意思。在英語裡面是“leader”或“lead aircraft”。有領導者、領隊的意思,我們翻譯時,直接表明了長機在編隊中的領導地位,是雙機編隊的核心。

那麼為什麼要區分長僚機?

隨著現代空戰武器的不斷髮展,以前那種大機群作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而隨著國際大和平環境的不斷穩固,通常各國的編隊戰術都以雙機、四機等小編隊作為戰術單元,這就像陸軍的小組一樣,需要明確組長、副班長等。

雙機編隊通常稱為長僚機,也叫1號機位(長機)和2號機位(僚機)。其中機位也是飛行時在飛機編隊中的位置。

三機編隊時通常叫長機和僚機組,也叫長機和僚1、僚2。或者叫1號、2號、3號(機位)。如果長機故障(包含戰損),那麼就由2號機(僚1)接替長機位。

四機編隊時通常則叫長機組(1、2號機)和僚機組(3、4號機)。也叫1、2、3、4號(機位。如果長機故障(包含戰損),由3號機(僚機組長機)來接替長機位,依次再是2號機(長機組僚機)接替。

雙機編隊的陣型有梯隊、楔隊、縱隊、橫隊等幾種。其中梯隊屬於最常見的,在日常的訓練與作戰中使用最多。梯隊分為左梯隊和右梯隊,區別是以長機平飛為基準,從左側看到僚機叫左梯隊,從右側看到僚機叫右梯隊。梯隊的標準是,僚機通常在長機左(右)觀察角30-60°左右,通常為45°。梯隊是常規編隊戰術,當然根據雙機間的間隔距離又可以分為疏開和密集隊形。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楔隊同樣也分為左楔隊和右楔隊。觀察方法和梯隊一樣,通常觀察角度超過60-80°時就是為楔隊。楔隊隊形是梯隊的變形,通常適用於大間隔的編隊戰術,主要用於試探性進攻。

縱隊就是一前一後的隊形了,有可能長機在前,也有可能僚機在前,具體要根據當時的空戰情況和戰術協同來定。縱隊多用於誘攻型戰術,前機負責掩護或引誘,有機會就打,沒機會就閃。後機負責主攻。依據其距離又分為小縱隊和大縱隊。

橫隊是典型的搜尋隊形,也叫發現隊形。也分為左橫隊和右橫隊,區別方法同梯隊一樣。戰鬥時就像兩盞手電筒同時照明,發現的面積肯定就更大。當然在搜尋時可以同時開,也可以同時關,也可以一開一關,交替進行。如果用到了橫隊基本上也就屬於優勢的局面了!

長機僚機其實是一種雙機相互配合的戰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就發現一架戰機作戰單打獨鬥的缺陷。誠然,幾乎所有戰鬥機飛行員最初的訓練都是單打獨鬥,然而這種戰術問題很多。

簡要來說就是容易遭到偷襲。實戰證明,歷史上約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戰機不是空戰中被擊落的,而是來自敵人的偷襲。全世界很多空戰王牌,都是這樣被擊落的。比如我國抗戰空軍著名的王牌周志開,就是突然遭到日機低空偷襲,機艙被擊碎,周志開頭部中彈犧牲。以周志開的飛行技術,如果不是單機執行任務被偷襲,空中格鬥是絕對不會落下風的。

為什麼單機容易被偷襲擊落,主要就是一個人的視線畢竟會有死角,而且在攻擊時也很難分心兼顧自己背後。而要是雙機配合,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制,減少被偷襲的機率,這是雙機編隊最重要的。

在空軍裡,長機和僚機是怎麼區分的,各自承擔的任務有什麼不同?

長機在攻擊的時候,其實很難兼顧到自己的側後,這時就需要僚機來進行掩護。通常情況,正常來說,長機是主攻,飛行員比較有經驗,負責攻擊。僚機相對來說資歷就要淺一些,主要負責掩護。兩機配合,可以擊落敵機,自己又不會被擊落。由於僚機主要是負責掩護,所以相對來說危險性更大一些,比長機被擊落的機率更大。所以,真正厲害的長機,還要有效保護好自己的僚機。二戰時德軍頭號王牌哈特曼,他的強悍之處,除了擊落戰績最高,達到了352架,還在於保證沒有一架僚機被擊落。

雙機編隊除了相互掩護,減少被偷襲的可能,還有老手帶新手的作用。長機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對於僚機新手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還是以哈特曼為例,他一開始還是新人的時候,表現就很糟糕,曾經連續兩次迫降。尤其是第二次迫降,他駕機衝入蘇軍戰機群中,打光了自己的子彈。如果不是長機有效掩護他,他早就被蘇軍擊落了。而哈特曼的長機也是一名擊落十多架飛機的王牌。哈特曼每次在行動中出現失誤,都會受到長機嚴厲的批評,同時也給予專業的指點。因此,哈特曼的飛行技術和戰術素養都提高很快,最終成長為一名超級王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