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2021-05-01由 簡柒的心理療愈工作坊 發表于 母嬰

我們都知道,保持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鼓勵孩子主動探究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活中培養和保護孩子的探究能力卻困難重重。

下面的幾種對話,快來看看你家有沒有:

1、寶貝,你這樣是不對的,應該 ……

悠悠最近迷上了畫畫,總是畫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畫,比如長著大耳朵的老鼠,會飛的青蛙,藍色的太陽,以及沒有頭髮的爸爸。

看著孩子的畫畫終於有了大致的輪廓,媽媽感到由衷地開心,但是卻總是忍不住糾正孩子的一些想法。

媽媽總是說:寶貝,你這樣是不對的,青蛙怎麼會長翅膀呢?太陽是紅色的,不是藍色的。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孩子們的想象力可以是千奇百怪的,可以是沒有邏輯的,可以是違反常規的。

家長總是非常著急地想把正確的東西教給孩子,總是希望孩子能走在前人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可是往往忽略了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和想象正是孩子與這個世界交流的一種方式。

孩子探究的價值,並不在於孩子從中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培養孩子能力。很多時候,孩子的活動看上去似乎是沒有意義的,但這並不代表孩子的行為是沒有價值的。

家長可以試著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去探索和丈量這個世界,適當地給予孩子獎勵,鼓勵他們探究,引導他們思考。

孩子喜歡什麼,就讓他們盡情地探索什麼吧!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2、危險,別動!

成年人總是擅長用危險、搗亂這樣的理由來阻止孩子對世界的探究。

淘淘是一個非常喜歡破壞東西的孩子,大到家裡的洗衣機、玩具車,小到遙控器、電子手錶,他總是拿著一個小小的模擬螺絲刀這裡捅捅,那裡轉轉。

直到他一點點長大,模擬的螺絲刀再也滿足不了他修理的願望,淘淘開始使用爸爸的工具,從更換玩具的電池開始,到修理爸爸的電腦桌。

但是,孩子這些探索的行為,在外婆看來都是非常危險的。外婆總是會提醒他小心紮了手,小心弄壞了東西,小心別打壞貴重物品。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每一次被制止,淘淘總會用哀怨的眼神看著外婆,慢慢地他不愛動手了,他寧願去看電視也不願意去玩他的工具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當他們表現出對於某事的熱衷時,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用過來人的身份向他們訴說這些事情有多麼危險,這樣做的後果有多麼嚴重。

這些話語不僅對於孩子的探究行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會讓孩子對探究行為產生排斥的心理,都是極其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的。

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不如告訴孩子怎麼去避免危險。

家裡總是會有很多淘汰的舊電器或者傢俱,為什麼不能拿來給孩子創造一個探究的世界呢?既達到了廢物利用的作用,又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別再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了!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3、這個不好玩,爸爸帶你去買個更好、更高階的。

家裡那個最貴的玩具是孩子最喜歡的嗎?

沈爸爸自從孩子出生後,極力想要做一個完美老爸,隔三差五就給兒子買新玩具,會唱歌的小馬,遙控小汽車,家裡都被孩子的玩具堆滿了。可是爸爸精挑細選的玩具卻不能長久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些昂貴的玩具有時候甚至比不上一個舊皮球或者家裡的遙控器更讓孩子感興趣。

爸爸感到非常挫敗,有時候孩子更願意在沙坑裡玩沙子,也不願意玩自己買的遙控汽車。

爸爸總會一次次地跟孩子說:這個不好玩,爸爸給你買更好的。

孩子的探索活動從來沒有高低階之分,只要能引發孩子的探究慾望,能讓孩子學到知識能力就是好的活動。

往往比玩具更有吸引力的是玩具背後的故事和經歷,一群搬運食物的螞蟻,一片掉落的樹葉都可能成為孩子探索自然的契機。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4、研究了這麼久,也沒見你研究出來什麼結果呀!

很多時候,孩子更注重的是體驗的過程,而父母更注重的是體驗的結果。

探究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活動,很多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並不能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沒有答案並不代表著沒有意義,孩子往往在異想天開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收穫。

而很多孩子放棄探索並不是因為探索失敗或者對探索活動厭煩了,而是父母的一次次打擊讓孩子失去了繼續探索的動力。

家長不妨試試和孩子一起探索,幫孩子打下手,激發孩子研究的熱情。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和孩子一起解決,不僅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還能激發孩子探究的慾望,給了孩子無限的鼓勵和勇氣。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孩子,本來就是需要慢慢成長的,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是牽著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不斷地放慢自己的速度,細膩地去呵護他們。

只有慢養,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些行為會破壞孩子的探究慾望,家長千萬不要做

我是簡柒,一名在育兒路上砥礪前行的心理學愛好者,希望心理學,能給你帶來幸福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