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同學有,我也要買!腦波弱的孩子,是缺乏自信,想得到矚目和歸屬感

2021-12-21由 鴿子醫生育兒 發表于 母嬰

孩子有情緒,你都怎麼做?

帶著孩子逛玩具店時,孩子看到別家小孩買什麼也要買,其實家裡已經有不少類似的玩具,也答應孩子可以買其他家裡沒有的,但孩子就是很執著要那種,不順從就開始來個滾地哭鬧。這時候,身為家長的你都怎麼做?

同學有,我也要買!腦波弱的孩子,是缺乏自信,想得到矚目和歸屬感

□好吧,就買吧。

□堅持不買,直接選另一個孩子可能喜歡的。

□跟孩子講道理,不見得要跟別人一樣。

□不要拉倒,都不要買。

小欣在學校看到同學有什麼,就回家跟爸媽說自己想要,明明家裡已經有幾乎一樣的東西。小欣又沒有多喜歡那個卡通人物,卻為了和朋友一樣,硬是要買一個,不答應就開始哭鬧。

孩子的腦波弱,很容易受朋友影響,沒有自己的主見及想法,真是讓爸媽擔心啊!究竟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擔心和別人不一樣

孩子在大班之後,突然有段時間變得擔心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一下子要穿佩佩豬的襪子,一下要買角落汽車模型的鉛筆盒,但孩子不是故意鬧脾氣,而是希望可以在團體中得到矚目,並且受到全體的接納。因此他會非常在意別人有什麼,透過自己也有這些東西,讓自己感受到歸屬感。這情況之後會消失一段時間,等到十歲左右又會因為班上出現‘小團體’再度出現。為何孩子會那麼在意別人呢?讓我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看。

人類並不像獅子一般的孔武有力,需要依靠群體合作才能生存,因此能否融入群體中也攸關生死。現代的生活中,這樣的群體模式已經被遺忘,但是這種求生本能卻深深烙印在我們的DNA裡,甚至引發焦慮或抑鬱的感受。

人們在沒有特別的思考下,本能的會跟隨旁邊的人去做相同的事情或下決定,但是在心裡卻以為是‘自己的決定’。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羊群效應。這有兩個好處,一是簡化自己的選擇;二是確保自己的安全。然而這樣做的缺點是缺乏思考,盲目仿效別人,有可能無法做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決定。問題是,孩子要到幾歲才能理性思考,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決定呢?

從‘棉花糖實驗’的研究發現,在五、六歲時,孩子可以使用脫離策略讓自己分心來抑制當下慾望;在九歲時,孩子才能開始運用冷靜聚焦,將感受與理性分開,好做出最佳決定。由此可見,爸媽不需要對此過度擔憂,孩子長大需要一些時間,不用操之過急。

同學有,我也要買!腦波弱的孩子,是缺乏自信,想得到矚目和歸屬感

幫別人做決定

腦波弱的背後情緒其實是擔憂。孩子擔心自己做的決定不好,才會想要和別人一樣。好不容易提出要求,結果一被拒絕,情緒受到擔憂的綁架,就會出現哭鬧反應。

這時讓孩子有做決定的經驗就很重要了。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這裡有一個小技巧。不要去問他:‘你真的想要嗎?’改說另一句話:‘如果是XXX,他會想要嗎?’

當面對一個誘惑物時,有一種策略可以協助我們避免情緒化的決定,而運用理智來思考,也就是‘想像別人會如何做’。大腦影像科學發現,當我們想到自己的需求時,掌管情緒控制的邊緣系統就會活化,變得更為情緒化。但在幫別人做決定時,負責抑制功能的前額葉皮質區被活化,進而增加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換句話說,當我們在幫別人做決定時,往往更為客觀理智。所以只要試著換個‘主詞’,就可以幫助孩子踩下煞車。

當我們在說服孩子時,不停的問:‘你想要嗎?你為什麼要?你真的喜歡嗎?’在動機上,我們是希望確定自己喜歡,但事實上並沒有幫助到孩子,反而讓孩子更執著於感受,又如何能夠‘理智’的做出決定?我們真正要做的,只是換一個說法,結果就會很不同。

我最常用的一句是:你幫媽媽(爸爸)選一個。這樣反而可以引導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你覺得孩子的選擇太幼稚,可以將主詞改成大哥哥;如果你覺得孩子選擇太難,只要將主詞改成小朋友,孩子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了!

調整自己,改變孩子

爸媽都是疼愛孩子的,但不建議百分之百的滿足孩子,那只是剝奪他們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直到有一天,當他的需求超過你能承受時,你又該怎麼辦?五至六歲是自我控制發展的關鍵,讓我們從三個角度出發,來幫助孩子看看。

一、跟孩子說不

戒糖有神效,許多爸媽都奉為圭臬。很多人認為是吃糖讓孩子過度興奮坐不住,所以只要不吃糖,孩子就會變乖。其實,孩子變乖和糖並沒有關係,而是‘戒糖’讓我們學會了跟孩子堅持,學會拒絕孩子。

想想看,如果我們所有事都是說好,孩子如何能學會跟別人說不。訂出家裡的規矩,學會跟孩子說不,才是我們該做的事。尊重孩子的選擇,必須在符合規則的前提之下,如果是一定不可以做的事,請不要再詢問孩子的想法,直接拒絕就可以了。如果你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孩子,那也可以從‘戒糖’開始!

二、培養自信心

孩子不敢自己做決定,才會盲從的依賴別人,別人說什麼就去做,追根究柢是由於缺乏‘自信心’。幫孩子找到生活中的亮點,擴增孩子的生活經驗,幫孩子找到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分享的大小事,就會變得越來越有自信。雖然減少比較、增加讚美,也是很常用來增加自信的策略,但是爸媽千萬要記得,要讚美孩子的努力而非天賦,才會有效果!

同學有,我也要買!腦波弱的孩子,是缺乏自信,想得到矚目和歸屬感

三、我自己買的

對於什麼都想要買的孩子,除了幫孩子轉移注意力之外,給予孩子零用錢,讓他存錢自己買,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不論什麼東西,光是和朋友說:這是我自己買的。講話就可以比較大聲。

建議五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己存一個小存錢罐,當孩子可以做到存錢的動作,就可以給零用錢。孩子透過從自己的錢包拿錢出來的過程,更能思考這個東西到底是否需要。在這裡有一個小技巧,不要問孩子商品的價格,而是想一下‘買了還剩下多少錢’,更能誘發大腦思考,也更能踩下煞車。

在這個凡事都說好的時代,爸媽也要學會向孩子說不。只有孩子懂得拒絕別人,才不會人云亦云,缺乏自我判斷的能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