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2021-12-18由 kings 發表于 母嬰

最近,浙江衛視有一檔親子題材的綜藝節目《不要小看我》很火,週末我追了一下,恰好看到了這樣

一場“打架”事件

節目中,有一個叫小薯條的小朋友用“抓頭髮”的方式提醒同伴維尼該集合了,而維尼卻誤將小薯條的提醒當成是對自己的欺負。

隨後維尼立馬起身,跑過去狠狠地揪住小薯條的頭髮。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由於維尼揪的力度過大,小薯條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重重摔了一跤,大哭了起來。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而接下來,實習教官王弢做出了一個讓人很意外的舉動:

面對哭的很傷心的小薯條,王弢用

一句「沒事」, 4 個「不哭」

來安撫小薯條的情緒。

隨後他又很兇的告訴小薯條

別人欺負你,你應該打回去啊

~隨即又拉起小薯條的手,拍到維尼的頭上,大聲喊道:“

抓回去……使勁抓回去……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這個影片片段,在微博上引起了熱議。好多家長看到這一幕,紛紛開始討論:“

孩子被打是否要打回去

”?

我翻了上千條評論,發現家長們對於此事的態度大多分為三種

第一、家長息事寧人,用“沒關係”搪塞

孩子被欺負時,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息事寧人:“沒關係!“、”不要緊!“、”他不是故意的!“

其實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當孩子欺負時,很多家長了為了不把矛盾擴大,會選擇用息事寧人的方法來安撫孩子。

第二、家長教唆,鼓勵孩子“打回去”

還有一部分父母面對孩子被欺負,會要求孩子強大,一定要孩子“打回去”。甚至當眾訓斥孩子:“你怎麼這麼沒有用,你就不會打他呀~

第三、家長漠視,反而責備孩子

第三種父母面對孩子被欺負,會選擇漠視,甚至會反過來責備自己的孩子:“你比她大,就應該讓著她。”、“他怎麼不欺負別人,偏偏選擇欺負你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難免會有被別人欺負、被他人漠視的情況發生,以上這三種父母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但是帶給孩子一生的影響卻是千差萬別的。在後面的文章中我也會給大家著重講解這三種父母的表現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01

孩子被欺負時,

家長的不同表現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孩子受欺負,也許是成長過程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家長的態度,卻會十足地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甚至未來人生的走向。

1. 打回去很容易,教會孩子“暴力”更容易

《老師請回答》中,7歲的女孩悠悠,就被爸爸教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在學校,她一言不合就打同學,在家裡,弟弟成了她隨意拿捏的“軟柿子”,見面就開打,甚至經常狠命地打媽媽。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由,要從悠悠2歲時發生的一件事說起。

那次,悠悠在遊樂園裡玩耍,一個小男孩打了她,還在臉上撓出一條紅印。

爸爸得知後很生氣,認為這種事不能忍。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於是他教育悠悠“

被打一定要打回去

”,還跟女兒在家裡演練了半個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此,

悠悠養成了動不動就打人的習慣。

在家她成了小霸王,在學校也因為打人被同學排斥,不能融入集體。

育兒博主王人平說過:

“孩子間發生矛盾,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還手,會讓他理解為拳頭是解決問題最好最簡單的方式,開始崇尚暴力、富有攻擊性。”

特別是孩子處在塑造三觀的關鍵階段。

父母要求他“打回去”,縱容他使用暴力,只會模糊他對是非對錯的辨別,長大後很容易會用不恰當的方式來解決人際衝突。

最終受連累的,還是孩子。

2.孩子被欺負,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曾經在社交平臺上,一位美國爸爸分享自己應對“孩子被欺負”的做法,被網友們點贊。

當8歲的女兒哭著講述自己在學校被欺負的過程時,這位美國老爸教女兒展開了完美“回擊”。

他讓女兒思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什麼?女兒說是貼紙。於是爸爸帶著女兒買了很多最好的貼紙。

第二天,女兒就把這些貼紙分享給自己的好朋友,而那些欺負她的小孩也想要。

這個時候,女孩慷慨地給這些孩子禮物,這些孩子就慢慢改變主意。

後來,這些小朋友也開始喜歡跟小女孩玩,並且成為朋友。

在融洽的環境中,小女孩的個性也更陽光、樂觀了。

為人父母,我們都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

那麼,我們應該叫孩子忍讓還是打回去呢?

其實,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變成暴力狂,也不想讓自家的孩子沒有自我保護能力。

智慧的家長,在這件事情上,都會採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02

比起“沒關係、打回去”,

有智慧的父母更注重這三種做法

網上一位媽媽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我不鼓勵以暴制暴,但是你打了我孩子,我們決鬥吧!”

這裡的“決鬥”並不是指真的暴力鬥爭,而是指為人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負時那份擔當和保護孩子的氣勢。

孩子被嘲笑的事情很常見,幸運的是,孩提時代受到的嘲笑大多並沒有惡意,只要教會孩子怎麼處理,他們很快就不再被嘲笑了。而且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需要試著

獨自面對和解決問題

,以改變被人嘲笑的狀況:

做自己

維護好自尊心。

“被嘲笑”是隨意嘲笑別人的人犯的錯,而不是被嘲笑的人的錯。試圖變成跟別人一樣是行不通的,但是特立獨行或是刻意地表現得與眾不同也不會減少嘲笑,有時還會引起更多的嘲笑。

積極樂觀地考慮問題

把自己身上與眾不同的地方看成獨一無二的"正能量"。

經常告訴自己現在被大家嘲笑的“點”將來也許會成為自己的強項。比如孩子不愛講話,可能會被嘲笑成“怪人”,但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偏沉靜內斂的孩子情商並不低,他們的情緒控制力很好、觀察力很強,也能靜心思考,特別適合從事科研、創作等工作,將來也許會非常成功。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結交友好善良的朋友

朋友可以給孩子帶來強大的驅動力。

就像每天都要吃飯睡覺一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找到認同自己的友誼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孩子交的朋友越多,他編織的那張友誼的“蜘蛛網” 上的蜘蛛夥伴就越多;相應地,他從夥伴那裡得到的關注和正向反饋就越強。當被別人嘲笑困擾的時候,有小夥伴在身旁,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並起到良好的疏導作用。

主動向大人尋求幫助

家人永遠是孩子可依靠的後盾。

當孩子被嘲笑而不知道如何應對,尤其是當情況越來越嚴重的時候,要向家長、親朋和老師等值得信賴的成人,傾訴被嘲笑時的內心感受,排解鬱悶,並獲得更多的社交技巧。

冷處理

酷酷地走開就是一種態度。

大量研究表明,無視令自己不快的行為能有效地減少這種行為,用這一招對付別人的嘲笑同樣有效。比如別人嘲諷你,但他沒打你也沒罵你,你心裡聽著很難受,但越強烈地表達不滿,以惱羞成怒的方式迴應,別人只會嘲笑得更起勁,更厲害。這個時候冷處理就是最好的方法。

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想象一下歡樂的場景都是簡單而有效的放鬆技巧。不在意、不理會別人的嘲笑,當作什麼都沒發生,或者乾脆酷酷地走開。

用幽默處理問題

我的幽默就是我的強大。

如果遇到那些特別喜歡欺負人的熊孩子,自己怎樣不變“受氣包”?這個時候用幽默來化解,用強大的內心告訴別人,我不在乎你說什麼,但是我有一點比你更強,我會講笑話,我會幽默,我用別的方法比你更強。勇於自嘲特別能夠化解別人的嘲笑,也能讓別人以後少嘲笑自己。

恰當時機當面解決

在友好氛圍中化解矛盾。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必要時,父母可以聯絡對方家長,找個機會把兩個孩子約在一起出去玩,在歡樂的氛圍中,讓對方孩子意識到,小夥伴的開心和傷心是和自己有關的。孩子可以在這個時候跟對方說出自己的心裡話,讓對方意識到這種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多數孩子此時也會以“小大人”的姿態來對待問題,停止嘲笑。

03

受父母養育方式的影響,

這4類孩子更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物件。

01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

調查資料顯示:

由於種種原因,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

有將近四分之一(24。8%)沒有與父母雙方住在一起。而沒能受到父母雙方的照料,大大增加了孩子被霸凌的可能性,他們遭受過

校園欺凌

的比例高達83。3%,其中

重度

比例則為6。9%;而與父母雙方住在一起的學生的比例為72。6%,遭受重度霸凌的比例為3。2%。

當然,父母的關愛,不僅僅體現在是否住一起,更包括父母對孩子的關注程度,親子關係的和諧程度等等。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

這兩部電影都是在講中學生遭遇校園霸凌的事情,而其中的故事背景卻不謀而合,就是兩位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單親(只有母親)的家庭裡,對孩子的照顧、關愛也少之又少。

電影本就源於生活,《少年的你》便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當孩子許多瑣事都不被關注,甚至被打都沒被發現,也沒有人做出任何反應,這就等於給了施暴者一個訊號:就連最親近的家人都不關心和幫助他,這個孩子可以任意被欺負和踐踏,因為這樣做,我並不會受到懲罰。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圖 | 電影《少年的你》片段

被忽視的孩子,當面臨生活問題時,他總會高估其中的困難,而低估自己應付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並且認定:“我就算說了、做了也沒有用,因為沒人在乎我……”

缺失的愛,讓他們沒有力量自救、更不會求救,最終的結果只會是任其霸凌,愈演愈烈。

02

一味被要求聽話的孩子

美國教育發展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64%的孩子被霸凌後選擇沉默,不向父母、老師求救。

當事情發展到極其惡劣,問起最初的原因時,他們幾乎給出了一致的答案:

被霸凌者的恐嚇控制住了。

他們認為,我要聽話才能存活,才能免遭更嚴重的傷害和痛苦。而這樣的孩子,多半都有著相同的家庭養育環境:“一味被要求聽話”。這樣的孩子,在與父母長期反覆較量的成長過程中,領悟出一個道理:面對強者,為了避免更嚴厲的懲罰、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就得妥協和聽話。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隨著他長大,比他強大的人物會不斷髮生轉變,由父母變為老師、變為領導、甚至變為班上很厲害的同學。就不難想象,為什麼被校園凌霸的孩子,不敢反抗。因為每當這種時候,他就會自動切換為與生命之初第一個強者——“父母”相處的模式,有衝突就妥協。

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個在家屢戰屢敗、被打壓到不敢反抗的孩子,出門能生出巨大的勇氣拒絕另一個厲害角色(孩子眼中的)。

03

不被尊重的孩子

如果從父母那裡都得不到尊重,那麼孩子很難學會捍衛自己的權益。

最常見的:

被小朋友搶走玩具很生氣,父母:“別那麼小氣,大家都是好朋友,讓小朋友先玩會兒。”

被鄰居哥哥惡作劇揪小辮子發脾氣,父母:“哥哥逗你玩呢,怎麼這麼較真。”

孩子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如果他的原始感受是權益被侵犯,而父母卻總先入為主的替孩子做出“沒關係”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決定。那麼給孩子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我的感受不重要。

他就會偏向於習慣忍耐,這其實相當於變相鼓勵“欺凌”。等孩子真正受欺負的時候,他甚至會想到父母的“教導”——忍、躲、不跟他們計較。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但通常,孩子忍了,對方卻不會見好就收,反而會變本加厲!如果從一開始父母就尊重孩子天然的感受力,那麼孩子就會很有底氣,

在剛開始感覺被侵犯的時候,他就會嚴肅的拒絕,制止更嚴重的欺凌發生。

哪怕對方的行為不是故意的,也

不要一直跟孩子強調沒關係,

只要孩子心理上有不舒服,就應該認同他,開導他。讓他知道,他的每一個感受你都很在乎。

04

不被聆聽的孩子

很多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一開口,如果是好訊息那自然高興,如果有負面訊息,就忍不住教育甚至批評。

什麼?有人打你了?他道歉了沒?你打回去沒?

什麼?老師今天讓你罰站了?老師也是為你好,你別總是調皮搗蛋。

孩子也很聰明啊,久而久之,知道你專愛聽好訊息,他很快就能學會報喜不報憂。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這就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為什麼長期被凌霸的孩子不會採取看上去最簡單的自救方式——

告訴父母!

因為很多時候,告訴過父母,他們不聽啊,不僅不聽,甚至還要被教訓!另一種不被聆聽很隱性,那就是跟孩子不同頻道:

同桌總是說你胖?

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你要自信點!別理他、咱不跟他一般見識。

樓下爺爺說你沒有弟弟聰明?

你管別人說什麼,你得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別人說啥信啥!

這些評價,孩子聽完明明很在意,你卻告訴他別在意。聽上去是開導,其實是無意中忽視甚至蔑視了他的感受。

開導也需要同頻,不妨告訴孩子:

被這麼說很難過吧,想哭就哭,媽媽陪著。

哭完了再告訴他:

雖然別人那麼說,但是媽媽不認同那個評價,媽媽覺得你胖得很可愛,媽媽覺得你跟弟弟各有千秋,他擅長記憶,可你擅長表達。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對待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智慧的父母都是先真誠地傾聽,而不是急著去否定、去評價、去教育、去講道理。被聆聽的的孩子,才會有自己的主張,也才願意把他的經歷分享給你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