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2021-11-10由 思泮 發表于 母嬰

如果你的孩子有過人天賦,你會不會像中了大獎一樣激動不已?

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的起點高於他人呢?就如同開了外掛一般。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要拼盡全力的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讓孩子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絕對不能浪費?但有人卻恰恰相反。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電影《天才少女》是一部完全與傳統教育理念相反的影片,電影的小主人公瑪麗是一位七歲的數學天才少女,但她的舅舅弗蘭克卻與常人截然不同,他反覆的告訴孩子“不要被別人發現你的特長”,為此帶著小女孩躲進小鎮,上作品同的學校,拒絕特殊的天才教育,還不惜與女孩的外婆,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對簿公堂,因為外婆覺得,女孩應該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能浪費了“天才”的能力。

但舅舅弗蘭克認為,瑪麗首先是個孩子,然後才是天才。外婆需要的也不是可愛的孫女,而是一個天才少女。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原來,女孩瑪麗的媽媽戴安也曾經是個天才少女,因為在數學方面有極高的天賦,外婆花了很多經歷在這件事情上,希望戴安能過取得更大的成就,她沒有玩伴、沒有娛樂活動、沒有遊戲時間、沒有自由……同齡女孩所擁有的一切,她都得不到,只因為她是一個數學天才。

所以戴安在臨終前囑咐自己的弟弟,希望自己的女兒瑪麗可以過上平凡的生活,擺脫天才少女的標籤。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父母借“愛”的名義,努力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精細化管理孩子的學習時間,激進的語言和強制的行為,這些真的是愛嗎?

還是假借愛的名義,讓愛漸行漸遠呢?在做這些之前,有沒有真正的俯下身,問問孩子,你願意嗎?寶貝,你想要是什麼?其實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只希望擁有一片純真的天空,一群可以嬉笑玩鬧的夥伴,和愛自己的家人而已。

有多少父母把愛加上了附加條件,為了完成自己過高的期望,親手捏碎了孩子的童年。

還記得馬拉松天才少女張惠敏嗎?因為從小好動,父親認為小惠敏在跑步方面頗有天賦,希望孩子可以在長跑這個領域取得更高的成績,一定會登上奧運會的領獎臺。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張父給惠敏定製了嚴苛的訓練計劃:包括每天跑40公里,400次跳高和踢等腿,並決定在惠敏13歲的時候,送她去體校進行更系統的訓練,然而,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田徑業餘訓練部教練則表示:“這個小孩給我帶我都不要,她的潛力已經被過早開發完了。”

海南省高階體校體育科研部主任張華看過張慧敏的體檢報告,他說,張慧敏當時的身體狀態沒什麼大問題,但並不代表著就可以繼續跑步,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不利的東西會在身體裡潛伏,“她的骨骼已經出現疲勞症狀。”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天賦,努力助推or順勢培養,你會選擇哪種?

回到電影中,既然外婆有附加條件的愛是不對的,那麼舅舅弗蘭克的讓孩子演繹天分,盡情享受快樂的教育理念就是正確的嗎?影片結尾並沒有給出答案。

其實天才和孩子是可以並存的,電影終歸是電影,回到生活中我們都要面對自己的生活,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去思考,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即兩種教育觀念的相互糅合,找到一個平衡:瑪麗可以是課堂能手,也可以是遊樂場裡與小夥伴放聲大笑的孩子,

關於這個平衡還有一個秘訣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作為了一個獨立的生命的需要和他們在每個階段能力發展的需要。

教育,不應該是呆板單一的,它應該是充滿個性的,孩子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哪怕是ta決定成為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最終她是快樂的就好。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良性的幻境,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給出恰當不出格的建議,因為一味的拒絕和阻止孩子的想法其實就是一種傷害。

那麼,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你會選擇怎樣的教育方式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的你答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