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嬰兒,一切看上去都是美不可言

2021-10-24由 誠敬儒文化 發表于 母嬰

☀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臺!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嬰兒,一切看上去都是美不可言

眾所周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那麼到底什麼是仁?千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沒有定論。在我看來,它和“反動”大有牽連。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怎麼理解?

關鍵在“克己”。如果從字面上理解,這兩個字非常簡單,就是戰勝自己。而戰勝自己的什麼?眾說不一。我的理解是,自己身上什麼最難以管束,就戰勝什麼。

比如各種感官享受,比如自私、貪婪、嗔恨、嫉妒、傲慢、懶惰等。假如我們把這些難以管束的東西稱為生命的慣性,那麼

“克己”的過程就是戰勝生命慣性的過程。

人的成長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個不斷被汙染的過程,所謂“人之初,性本善”,而且彼此“性相近”,只不過因為“習”而“相遠”。這個“習”在我理解就是生命的慣性,它來自慾望,來自後天的汙染。因此,“克己”就是一個往回走的過程,克服生命慣性的過程,“反動”的過程。

由此,我認為,

“反動”在古代應該是一個褒義詞。

它的最早出處我沒有考證,但老子的《道德經》有言:“反者道之動。”

老子非常喜歡嬰兒,他說,你看那初生的嬰兒成天啼哭嗓子卻不嘶啞;你看那小拳頭緊緊攥著,連大人都掰不開。

一切看上去都是美不可言,為什麼?

因為他是當初,當初最美,當初也最有生命力。

嬰兒腦海裡想的是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沒有過分的慾望,沒有房子、票子、車子、位子和美女,包括自我實現等馬斯洛講的人的五種需要,在小肚子吃飽的情況下,他更多的是處在安詳和自足裡,可謂大自在。

但這個“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

就像人們明明知道抽菸有害,戒之卻難;明明知道酗酒有害,戒之卻難;明明知道貪汙有罪,戒之卻難。

古人把人的這種後天“習氣”形容為“颶風”,一點也不過分。許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某件事是錯的,不合道的,但就是忍不住去做,那個慣性真是太強大了。“習相遠”,正是這種像颶風一樣的“習”,使我們的“性”不再“相近”。

為此,孔子才要我們“克己復禮”,才要我們向回走。

一直在想,釋家為什麼那麼看重蓮花。直到有一天站在一個爛泥塘邊,才明白:

蓮是花裡面的行者,它是一種會修學的花,一種會“克己復禮”的花。它生在汙泥當中,長在汙泥當中,卻能夠保持自己的高潔。我們可以想象它是如何打掃心裡的汙泥濁水,如何保護它的身口意的。

對於蓮來說,能夠在汙泥中完成它的成長、綻放、盛升,已經足夠。至於是否有人觀貫,那已不是它的事。

“雁過潭不留影,風過竹不留聲”,乍一看,這句話是在說雁,在說風,但其實,我們都上當了,它明明是在說潭和竹啊!雁子飛過,風颳過,對於潭和竹有什麼意義呢?潭和竹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們什麼都不留。故而雁才能飛過,風才能吹過。多少年來,它們一直是雁的路,是風的路,而雁和風卻全然不知。

蓮為我們做出了“保持”的榜樣,潭和竹為我們做出了“堅守”的榜樣。

而從一定意義上講,要想保持和堅守就得向回走,因為只有向回走才能把“根”留住。

- END -

文章

版權屬於作者,文中觀點不代

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