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2021-07-09由 緹縈軒 發表于 母嬰

1。

“難道因為我比她大就應該讓著她麼?”

《小捨得》裡,米桃被同學歡歡欺負了,心裡委屈,在家裡寫作業的時候和媽媽說,“歡歡在學校欺負我。”

媽媽聽到後第一反應就說,“歡歡不是你好朋友嗎,怎麼會欺負你呢?”

米桃開始和媽媽說明原因,“我發作業本的時候她不接,我管紀律的時候她卻故意搗亂,如果她繼續這樣的話,別的同學肯定也會被她影響的,都覺得我好欺負,都來欺負我怎麼辦呀?”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時候米桃已經說出自己的擔憂了,如果其他同學都來欺負我怎麼辦呀?這件事對她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她很擔憂,她希望在父母那裡得到幫助。

可是,這時候她的媽媽卻並沒有聽到女兒真正的訴求,反而卻說:“你是做姐姐的,你稍微讓著點妹妹。”

你看父母的反應是,你比她大,應該讓著她。而關於女兒的擔憂父母並沒有給予正確地理解,只是告訴孩子你是姐姐,你應該讓。

接下來,米桃馬上就反問到,“難道就因為我比她大,我就一定要讓著她嗎?”

米桃這句話問的非常好,因為我比她大,就一定要讓著她嗎?

為什麼明明是歡歡故意和她搗亂,明明是歡歡不接作業本,明明是歡歡不對,卻因為米桃大就應該讓著呢?這是什麼道理?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讓孩子不解,明明這件事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讓?

可是父母考慮的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成人之間的人情關係,或者覺得小孩子間的事情不值一提,孩子打架沒有反正。於是,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

但是,孩子的內心秩序變得混亂了,在情感上她會很委屈,因為在父母那裡得不到理解,成年後這種不被理解的感覺依然伴隨著自己。

2。

更可怕的是,在米桃反問之後,媽媽卻責怪她,你這樣可就不懂事了!

而爸爸也教育她,“平時就該大大方方的,開朗一點,和同學們搞好關係,現在知道了?”

面對爸媽,米桃依然很清醒,她倔強地說:“她欺負我是她的錯,不是我的錯。”

爸爸一句,“她為什麼不欺負人家呢?”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很明顯父母並沒有真正的去理解米桃所說的真正感受,她在學校受到歡歡的欺負,她非常委屈,此時她只是希望得到爸媽的安慰和理解,哪怕是一句公平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和別人吐苦水的時候,並不是非要得到對方的幫助,其實只是想從別人那裡得到理解,有時對方只是傾聽就足夠了。

孩子們也一樣,他們需要的是父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但是父母只是挑孩子的錯處,責備孩子,可這件事根本就不是米桃的錯,父母不幫著孩子分辨是非,卻一味的責備,孩子很容易情緒極端。

果然,爸爸的話激怒了米桃,她哭著問:“為什麼欺負我,是因為別人家的爸媽都幫著自家的小孩,可你們呢?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別的同學被欺負了,哭著回家找爸媽,爸媽就帶著他去找人家家長,只有我和妹妹。現在終於到城裡來了,你們還叫我讓著,為什麼?”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米桃的話成功的刺激到了爸爸,“供你吃,供你穿,把你接到這邊來讀書,你不記著恩情就算了,你還記上仇了。”

米桃爸爸的話真的反應了大部分家長的真實狀態,遇到問題不想著解決,先是用道德綁架孩子。

一般父母用養育之恩道德綁架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更可怕的是,父母傳遞的這些資訊會給孩子很大的影響。

《原生家庭》中說,孩子會以父母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來定義自己,如果能讓父母開心,他就是好人。反之,如果她讓父母不快,那麼他就是壞人。

甚至這種影響會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3。

父母有時候會先入為主以自己的感受為先,他們會表現出:“大人永遠是為了你好。”這種言論。

在爸爸的責備下,米桃哭著說:“歡歡不用懂事,子悠也不用懂事,為什麼我永遠要懂事?為什麼你們就欠人家這麼多人情?

爸爸徹底爆發了,“你個白眼狼,白養你這麼大了!”

可憐的米桃哭的淚人一般,最後還是被罵成了白眼狼。

“你比她大,你應該讓著她。”

“你怎麼就是不懂事呢?”

“為什麼別人就欺負你呢?”

每一句話都像無情的刀子割在孩子的身上,刺傷孩子幼小的心靈。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看到過一句話,大意說很多父母把自己的無能發洩在孩子身上,沒有比這更悲哀的事情了。

有一個網友說,從小我受欺負的時候,我爸媽都會說,別人為什麼就欺負你呢?不欺負別人肯定就是我的問題。後來,我不論遇到什麼事情,我也不會和他們說,所有事都自己扛。

如果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情緒,而只是看到孩子的“錯誤”就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就無法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甚至會讓孩子變得叛逆,極端。

心理學家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其實是家庭版權力鬥爭,孩子想要建立自己的規則與秩序。父母想用他們的秩序控制、壓制孩子,不讓孩子離開自己。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能夠允許孩子超越自己,支援和鼓勵孩子建立他們自己的秩序,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很多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他們青春期的時候更是這樣,他們會更傾向什麼事都自己解決,可是,如果他們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麻煩怎麼辦?

《小捨得》米桃被同學欺負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有時他們會做出一些過分的事情,來告訴大人自己遇到了一些麻煩。

這時候就考驗父母處理孩子問題的能力了。

成熟的父母通常會理解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們辨別是非。當孩子的感受得到了理解時,自然就會放棄那些極端行為。

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最後,才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地想傾聽時才給他們講道理。”

也就是說,當孩子遇到事情父母可以先處理孩子的感受,然後在用適當的時機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父母要注意的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將自己的判斷放在孩子身上,也不要急於否定孩子的感受,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然後再下定論。

願每個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經歷過生活的洗禮後,依然健康、快樂的成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