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母嬰 > 正文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2021-07-06由 常青藤爸爸 發表于 母嬰

住在熱搜上的電視劇《小捨得》終於播完了。

常爸趁著五一假期,把劇刷完了。

雖然大結局被很多人吐槽“強行大團圓”,還是離不開國產劇“和解”的老路子,不過我倒是覺得,劇中三個孩子都能擁有快樂結局,是挺好的一件事:

子悠不抑鬱了,臉上有了笑容;歡歡也恢復了往常的開朗和自信;米桃終於有了一個像樣的家,一家四口也即將團聚……

雖然說“悲劇才是永恆的”,但是作為一名老父親,我更願意看到劇中的孩子、以及現實生活裡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快樂地成長。所以這個所謂“強行大團圓”的結局,其實我還挺喜歡,津津有味地看完後,心裡完全沒負擔。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劇中看似“不現實”的“和解”,怎知不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優解”呢?

子悠抑鬱:雞娃分階段 青春期要謹慎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現實點講,雞娃“達人”田雨嵐給孩子早早制定雞娃路線,前期還是卓有成效的。

她固然偏激,但很能“拎得清”現實環境:雖然家裡有礦,但對孩子的學習和前途從來不放鬆。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在子悠產生抑鬱傾向、田雨嵐越發偏執之前,子悠這孩子可以說是被“雞出來”了:

學習習慣好,一到家就自覺寫作業,考試基本能穩定在班級前五;

拿了奧數競賽的一二等獎,天賦異稟倒未必,但也絕對是個學習的“好苗子”;

有健康的興趣愛好,足球踢得不錯,生物小研究也搞得有聲有色。

如果穩穩當當地照著這樣的路子走,就運算元悠上不了翰林中學,學習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去,日後考個好大學也是沒太大問題的。

但是怕就怕:青春期撞上狠雞娃。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眼看著離直升翰林中學的目標越來越近,就差最後“一哆嗦”了,田雨嵐想加大馬力、衝刺一把,帶著子悠同時上5個奧數班。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每天早起半小時,晚睡半小時,加大做題量。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同時砍掉了孩子最愛的足球興趣班——我當時看到這的時候,心想:這下鐵定要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弦繃得太緊,就容易斷。

果不其然,一向乖巧懂事、抗壓能力強的子悠,在這個時候開始抑鬱、反抗?

除了田雨嵐無節制地施壓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孩子已經步入了敏感的青春期。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青春期是啥?我們之前做過很多科普,簡而言之:

之前聽話溫順的孩子,現在不願意無條件、無節制地服從你;

之前你的嘮叨和說教他願意聽,現在你說一句,他可以嗆你10句;

之前的情緒波動相對小,現在的情緒波動大,對父母製造的壓力和指責更敏感。

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結構和生理特性,決定了他們的自主意識、自尊心越來越強、越來越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而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卻非常不穩定。

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想繞著走,唯恐哪句話說不對捅了婁子,而此時田雨嵐用上“只要雞不死,就往死裡雞”的策略,恐怕真的是在把孩子往“死”裡逼啊。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從前那個無論媽媽說什麼,總是乖乖點頭的子悠,開始和媽媽頂嘴: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我幹嘛要和別人比?”

“讓我向歡歡看齊,你怎麼不向大姨看齊呢?”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子悠幾度崩潰,在考場撕卷子、在醫院裡衝著媽媽大吼“我討厭你”。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而更嚴重的情況,就是子悠抑鬱、厭學,不停地摳手指,到後來甚至出現幻覺,成績也下降得厲害。

所以

在孩子這個敏感的青春期,我們最不該做的,就是不停地施壓和加碼。

雞娃這事兒,如果不留給娃足夠的尊重和空間的話,再聽話順從的娃,也有“反抗”的那一天。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當田雨嵐把展示櫃裡的奧數獎盃換成了全家福照片、在孩子的書桌旁貼上了他最愛的球星海報、再也不逼迫孩子學習的時候,子悠臉上出現了久違的輕鬆笑容,而且也重拾了對學習的熱情和信心,主動要求:“我想要試一試翰林中學。”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凡事講究張弛有度,欲速則不達。尤其是

在孩子青春期,再雞娃的父母,都應該適當放手

歡歡出走:一驚一乍式教育,最要不得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歡歡的家庭雞娃路線比起子悠家更為激進,屬於放養之後 “突然衝鋒式”的雞娃,用“一驚一乍”形容再合適不過。

南儷這位佛系母親,在雞娃的念頭上腦之後,就完全放棄了之前的佛系教育理念,一心要把孩子雞到優秀,雞到卓越,不知不覺間,自己成了一個偏執狂。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第一集裡的南儷)

她已經渾然忘卻了一個事實:歡歡之前一直接受半放養式教育,唱歌跳舞,陪弟弟玩沙子搭房子就是她的生活日常,知識底子不夠,學習強度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受得住的。

自己猛雞了一兩個學期,就要求和人家認真雞了五六年的孩子並駕齊驅,真有些強人所難了

但其實,像南儷這樣的家長,生活中比比皆是。被某些事或者“別人家的孩子”刺激之後,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然後立馬改弦更張,直接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有的是苦苦雞娃好幾年,突然有一天被其他孩子秒了,頓時心如死灰,立刻決定把孩子放養;

有的則和南儷一樣,一直秉持“素質教育”,突然受了刺激,開始多管齊下,360°無死角雞娃,就為了爭口氣:我不能忍受我的孩子比別人差。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而急火攻心的南儷,開始只看得見女兒的缺點,優點再也入不了她的眼。儘管歡歡在補課之後的一次考試裡拿了第一名,但不但沒有得到媽媽的誇獎,反倒得來的是這樣的比較——

“你看看人家米桃,不僅課內第一,課外競賽也是第一,你還差的遠著呢。”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其實歡歡暑假在鍾老師那惡補了兩個月的課後,六年級開學考居然考了全班第一,也因此恢復了些許自信,這表明孩子智商線上,底子並不差。如果父母延續之前的鼓勵方式,以歡歡的要強性格,孩子可能就此獲得學習的自驅力,維持一個不錯的成績和學習狀態。

可惜這時候的南儷已經雞娃雞昏了頭,完全放棄了一開始的“鼓勵型教育”,故意拿別人家的孩子去刺激自家娃,希望她“知恥而後勇”,把孩子搞得自信心全無,開始懷疑人生。

育兒中最要命的一點,就是非要拿自己家孩子的短板,去和別人家孩子的長板比:和英語最好的孩子比英語,和語文最好的孩子比語文,和數學最好的孩子比數學……語數外都好的孩子,那你看看人家鋼琴彈得多好?跑步多快……永不知足,永無止境,永遠要自己的孩子“不比別人差”。

南儷這種前松後緊一驚一乍式的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差”的執念,結果可想而知:孩子苦不堪言,家長仰天長嘆,只雞了兩個學期,就把親子關係雞得“分崩離析”。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家長不僅僅是孩子教育的執行者,更是教育方針的規劃者。我們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提早想好,到底要以什麼心態和行動來對待孩子未來的學習和教育,不要一會兒一個樣,一驚一乍式育兒,讓孩子無所適從。

當然,或許“一以貫之”確實很難,免不了中途需要改變路線。那這時候也千萬不要激進,一步步來,給自己調整的時間,更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輸入個新程式就立刻按家長的意願去改變的行為習慣。

《小捨得》強行大團圓?我倒覺得這可能才是幾個孩子最好的結局!

最後再說回被“詬病”的《小捨得》大結局。

田雨嵐終於放下了對成績的執念,不再要求子悠取得多麼優異的成績,子悠的那些愛好也終於得到了媽媽的允許和尊重,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而且還主動表示:“我要考翰林”——我們都知道一個孩子的自驅力比任何來自父母的耳提面命都要有效;

再說歡歡,雖然沒能拿到“盃賽”獎項,但全家人也認清了人人趨之若鶩的翰林中學並不是最適合她的選擇,而直升風帆中學,有機會充分施展和鍛鍊自己的綜合素質,可能才是真正屬於歡歡的路。同時南儷也開始反省自己之前在教育選擇上的瘋狂舉動,最終選擇放下,重新正視女兒的教育和成長,陽光也重新出現在了歡歡的臉上。

所以很多人都吐槽說結尾“強掰大團圓”,但在我眼裡,我覺得這可能就是屬於這兩個孩子的最好結局了。

兩個家庭裡,父母走過的那些彎路、孩子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那些困難、大環境的現實壓力都擺在我們面前,都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到底要如何面對焦慮、面對孩子?

儘管幾個孩子的“小升初”結局未可知,但是常爸相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和教育方式下,幾個孩子的未來必然可期。

上什麼樣的中學和大學,本來就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父母教育孩子,是希望有朝一日,

他們能夠充分地實現自我,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並尋找到人生的意義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做的,就是充當他們腳手架,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協助,而不是當一個監工,拿鞭子抽著往前趕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