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漲知識!牛仔面料的疵點分析

2022-07-09由 洗衣百科 發表于 女人

在製衣行業很多人都把牛仔布疵點通稱為

“走紗”

,(如松經、粗經、斷經等)。

漲知識!牛仔面料的疵點分析

01

原紗疵點

粗經

某一根經紗的直徑較其它經紗粗,只要檢驗能看出均應作為粗經疵點評份。

粗緯

布面上某一根緯紗的直徑較粗,呈現一條隱約的可見白色條痕,即為粗緯疵點。

條幹不勻

在布面上隱約可見,緯紗呈現粗細不勻的波紋狀,即為條幹不勻疵點。有些用竹節做緯,易產生規律性花紋,也影響布面外觀。

黃白檔

由於緯紗配棉差異或紡紗原因,造成兩隻緯紗換紗時緯向產生一條明顯的黃白分界線(一般布的反面更明顯)稱為黃白檔,如經洗水後仍明顯則應降等。

布面白星

由於緯紗上的棉結和雜質織入布中,在布面上呈現出白白點點即為布面白星疵點。

02

漿染疵點

色檔

布面呈現全幅性的緯向直條顏色深淺不同的痕跡。

頭尾色差

布頭和布尾顏色差異,兩頭疊在一起時能明顯看得出的色差。

兩邊或邊中色差

布兩邊中間或邊與邊顏色有差異,疊合比較時能明顯看得出的色差。

條花

布面上呈現經向一直條的深色或淺條紋。

漿斑

由漿液引起的布面區域性起皺異樣。

03

織造疵點

開車痕

也稱停車痕,織機開車時在布現上呈現緯向一直條的痕跡,也有如波浪擬條痕。

松經

織布時斷經紗未停車繼續織時,由於斷經紗張力小,在布面上產生一個個小圈狀稱為松經。

斷經和雙經

在布面上某一處經向缺少一根經紗或某一處二根經紗並排,明顯不同於周邊經紗組織。

百腳

在布面上斜紋組織缺少一根緯紗,稱為百腳疵點。

跳紗和跳花

在布面上經緯紗組織錯亂,幾根經紗連浮於布面上或幾根緯紗脫離布面,5根以下為跳紗,5根以上為跳花。

04

後整理疵點

燒毛條花

燒毛不勻或不淨,布面呈現經向毛羽條紋或出現色澤不一的經向條影 / 全幅布吳現雨條狀的經向深淺色不規則條影。

荷葉邊

經過預縮整理後,布邊伸長,引起波浪狀布邊 / 牛仔布的一側或兩側產生松馳現象,呈起伏波浪狀。

燒毛色差

牛仔面料燒毛後布面呈現黑色或黃色或布面區域性變黃且有短絨毛。

兩邊色

牛仔面料的布邊的兩側色澤有明顯差異。

軋皺

常在布邊出現規律性或無規律性的折皺疵點,以及布面區域性產生無規律性斜條狀摺痕。

緯弧

經拉斜後的緯紗軌跡不是直線狀,而呈嚴重弓形甚至之字形的疵點。

拉斜不正確

拉斜處理後,緯紗傾角或斜值達不到或超過工藝要求過多。

收縮率不足或縮率不穩定

經預縮機整理後,預縮率達不到工藝規定要求,以及收縮量出現波動的現象。

魚鱗斑

布面區域性甚至全部出現緯紗排列不勻而呈現魚鱗狀的粗糙布面結構。

背面黃斑

牛仔面料退漿不乾淨或洗水不足,引起白色的牛仔面料背面沾染漿料,烘乾後呈現黃斑。

極光

牛仔面料接觸烘筒太多或受力過大引起不正常的刺眼反光。

面料基本概念

1、經向、經紗、經紗密度:

面料長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經紗;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經密(經紗密度);

2、緯向、緯紗、緯紗密度:

面料寬度方向;該向紗線稱做緯紗,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緯密(緯紗密度);

3、密度:

用於表示梭織物單位長度內紗線的根數,一般為1英寸或10釐米內紗線的根數,我國國家標準規定使用10釐米內紗線的根數表示密度,但紡織企業仍習慣沿用1英寸內紗線的根數來表示密度。如通常見到的“45X45/108X58”表示經紗緯紗分別45支,經緯密度為108、58。

4、幅寬:

面料的有效寬度,一般習慣用英寸或釐米表示,常見的有36英寸、44英寸、56-60英寸等等,分別稱作窄幅、中幅與寬幅,高於60英寸的面料為特寬幅,一般常叫做寬幅布,當今我國特寬面料的幅寬可以達到360釐米。幅寬一般標記在密度後面,如: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寬則表示為:“45X45/108X58/60"”即幅寬為60英寸。

5、克重:

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麵料重量的克數。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盎司(OZ)”來表達,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

1

由紗疵形成的面料疵點

由於原料的品質不良而形成的面料疵點。

1 粗節紗:

在織物表面出現某一根紗線的某一段較粗,且直徑數倍於正常紗線。連續的粗節紗稱為竹節紗。

2 偏細紗:

在織物上面有一根或數根紗線的細度明顯細於其它正常紗線。

3 扭結紗:

在織物上的紗線有扭結或彎曲的外觀。

4 毛紗:

在織物上纖維突出端點或成茸毛狀外觀。

5 亮絲:

織物上某一斷紗線的光澤明顯亮於其它正常紗線光澤。

6 結頭:

織物的表面呈明顯紗線結頭。

7 汙漬紗:

紗物上的紗線帶有油汙等其它汙漬。

8 雜物織入:

有回紗、異色纖維等雜物織入面料。

9 條幹不均:

由於採用了條幹不勻的紗線,布面呈現分散性的紗線不均勻。

2

經向疵點

加工經紗形成的疵點或在織造中產生的經向疵點。

1 直條痕:

織物的向有一根或幾根紗線異於臨近的正常紗線,在布面有明顯的直條壯外觀。

2 粗經:

織物上的某根經紗粗於其它經紗。

3 松經:

布面上的某根經紗呈鬆弛或起皺的外觀。

4 緊經:

某根經紗的捻度過大,使經紗的屈曲程度不正常。

5 吊經:

織物上一根還幾根經紗的張力過大,致使這些經紗不能正常被拉緊。

6 缺經:

由於織造時斷經而未及時處理,布面上通匹或一段內缺少一根經紗。

7 斷疵:

經紗的斷頭紗尾藏在布內。

8 經縮:

由於經紗張力不勻,布面出現塊狀或條狀起伏不平或起皺外觀形態。

9 雙經:

兩根經紗並列或重疊,織物的組織被破壞。

10 扣痕:

在織物的幅寬方向呈現區域性或全部經紗排列不勻的紋路。

11 扣物:

織物的相鄰兩根經紗之間有空隙。

12 穿錯:

由於穿經錯誤而導致織物組織發生錯誤。

13 錯經:

組織錯誤或其它錯誤使組織部份經紗與相鄰的其它經紗明顯不同。

14 針路:

由於卷布刺毛輥不良使織物的織向有密集的針痕。

15 布輥皺:

由於布輥不良形成的經向皺摺。

3

緯向疵點

加工緯紗形成的或在織造中形成的緯向疵點。

1 緯檔:

織物緯紗方向出現的橫檔,明顯不同於正常織物的外觀。

2 稀密路:

橫檔的一種,某一段密度過大,或某一段密度過小。

3 粗緯:

織物上的某根緯紗明顯粗於其它正常緯紗。

4 松緯:

某根緯紗的張力高於相鄰緯紗,呈鬆弛或起皺的外觀。

5 緊緯:

某根緯紗的張力高於相鄰緯紗,使其不正常被拉緊。

6 斷緯:

緯紗斷裂或斷紗。

7 緯縮:

緯紗在布面扭轉或起圈。

8 雙緯:

兩根緯紗並列或重疊,改變了織物的外觀。

9 缺緯:

由於斷緯未及時處理,致使緯向全幅缺少一根緯紗。

10 亮紗:

某根緯紗的光澤明顯亮於其它正常緯紗。

11 錯緯:

一根或部份緯紗明顯不同於相鄰緯紗,可能是組織錯誤或其它錯誤。

12 拆痕:

在織造時拆去原來緯紗重織時留下的痕跡。

13 雲織:

織物上呈現短片段緯紗稀密不勻,似雲霧狀。

14 百腳:

由於織物組織錯亂而在布面上產生鋸齒狀或線條狀的紋路。

4

邊部疵點

在布邊或距布邊一定距離內的疵點。

1 松邊:

布邊在長度方向比布身鬆弛,邊部呈波浪形狀。

2 緊邊:

布邊在長度方向比布身緊縮,布邊內凹。

3 破邊:

布邊上相鄰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經紗斷裂。

4 爛邊:

布邊上多根緯紗斷裂,布邊凹凸不平整。

5 荷葉邊:

布邊緣呈現波浪狀。

6 卷邊:

織物的邊部捲起成繩狀。

7 邊撐疵:

邊部紗線被擦傷起毛或斷裂,有小洞,織物變形。

8 毛圈邊:

織物的緯紗呈圈狀,並在布邊外。

5

整理疵點

1 整修不良:

修整時操作不當,織物的區域性超毛,起皺或其它不良外觀。

2 織補痕:

疵點經過織補後留下的明顯痕跡。

3 洗跡:

清洗織物的斑痕留下的痕跡。

6

染色疵點

1 滲色:

染色時染料滲至周圍部分。

2 折皺色條:

染整時織物有摺疊,結果在摺疊處產生了顏色不勻和經向條紋。

3 染料跡:

由於過濃染劑或助劑的作用,使匹染織物的區域性顏色呈現與臨近部位有差異的分散色塊痕跡。

4 暈疵:

染色織物上某些部位呈現較淺的顏色。

5 水漬:

織物有水印痕跡。

6 斑點:

纖維之間的吸色有差異,使染色織物區域性有顏色斑點。

7 經向條花:

染色織物經向呈不規則的條狀輕微色差。

8 夾花:

由於纖維的吸色差異,織物上形成色澤差異。

9 前後色差:

一匹織物的前後兩端顏色有差異。

10 布邊色差:

布身和布邊的顏色有差異。

11 左右色差:

沿織物的幅寬方向一邊與另一邊的顏色有差異。

12 經向條痕:

由於織入了一根或多根其它性質的纖維或紗線,吸色不同,染色織物表面出現單根或多根異色、錯色。

13 雨狀條影:

由於經紗的條幹不勻,在染色後經向呈現雨絲條痕。

7

印花疵點

1 脫漿:

印花織物上部分花紋缺色。

2 拖漿:

色漿沾在印花織物花型以外部分。

3 刮刀條花:

印花織物表面有多餘色漿或形成經向條紋。

4 色檔:

織物上有深淺不一的色檔。

5 對花不準:

印花織物上的花紋相對位置彼此不準確。

6 滲化:

前後套色漿不準確的相接,或相鄰兩種顏色在分界處滲化,至使印花織物部分圖案模糊,或呈現第三種顏色。

7 未上色摺痕:

印花織物呈現未上色的狹長條。

8 襯布印:

有顏色深淺的印痕。

8

整理疵點

1 毛毯痕:

織物上呈現毛毯組織的紋路或其它壓痕。

2 失光:

面料失去了應有有光澤。

3 擦傷痕:

在染整加工中,織物受擠壓擦傷而留下的痕跡。

4 起毛:

在整理過程中,織物受到摩擦表面起毛。

5 壓痕:

由於整理過程中的壓力不勻,織物的某一部位比其它正常部較亮或較薄。

6 繩狀擦傷痕:

由於繩狀處理不當,織物上呈現縱向長條痕跡。

7 分條痕:

織物呈現規律性間隔的經向條痕。

8 針孔:

靠近布處有針孔。

9 深針痕:

針痕的位置進入布身,減少了有效門幅。

10 布鋏痕:

在靠近布邊處有擦傷發亮、異色的痕跡。

11 雞抓印:

織物表面有不同程度似雞抓的皺紋。

12 緯斜:

緯紗傾斜或彎曲。

9

一般性疵點

1 跳紗或跳花:

經緯紗不按組織規律交織,呈現出不規則的浮紗。1—2根經(緯)紗跳過4根及以上緯(經)紗,稱為跳紗,經緯各3根形成的浮紗稱為跳花。

2 蛛網:

經緯各3根及以上不按組織規律交織而形成塊狀。

3 星跳:

1根經(緯)不按組織規律,跳過2-4根緯(經)紗,交織成星點狀。

4 緯移:

緯紗呈現不規則偏移。

5 勾絲:

紗線或纖維被異物勾出,呈圈狀或頭端暴露於織物表面。

6 軋梭痕:

梭子軋在扣與織物之間,織物組織遭到破不而產生的痕跡。

7 起球:

纖維端突出在織物表面糾纏成球狀。

8 異纖維織入:

不同性質的纖維在紡紗或織造時混入,染色後會在異物上形成異色。

9 破洞:

經緯紗斷裂形成的孔洞。

10 汙跡:

織物沾有油塵或其它雜物

11 起絨不勻:

起絨織物某些部位起絨過度,或某些部位起絨不足,致使絨面不勻整。

12 倒絨:

起絨織物區域性的絨毛倒斜。

13 絨不齊:

起絨織物絨面上有長絨毛突出,長短不一致。

14 刀毛:

割絨時刀刃不利,絨面上部分絨毛斜亂鬆散。

15 皺檔:

由於織物的緯向起皺,拉絨時未拉倒,形成不起絨的橫檔。

16 區域性絨密不勻:織物某些部位的緯密或大或小,致使出現不規則的橫檔。

17 裙子皺:

織物緯向有裙襉折皺。

18 死摺痕:

不能除去的整理摺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