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2021-09-04由 潮流哨站 發表于 女人

繪畫主題更加註重彰顯人物細節描寫,突出人的價值

在秦漢時期,特別是漢朝,雖然繪畫藝術並不是當時流行的主要形式,但是也有一定數量的繪畫代表作。

不過相比較漢賦這種文學形式來說,繪畫的藝術地位實際上並不突出,而且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漢朝時代特色。

我們都知道,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等儒學大家的推動下,實現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統治思想轉變,儒家思想一下子從原來從屬於法家的地位,轉移到了官方統治地位。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要知道一種官方思想潮流的轉變,實際上對於整個社會上層的文學藝術創作,將會產生重要影響,畢竟在當時,擁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基本上都是官員和貴族。

儒家思想注重禮,因此漢朝繪畫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封建禮制思維,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禮制思維開始被打破。

而實現這一繪畫創作壯舉的人,正是東晉顧愷之,他從小就展現出了極高的繪畫天分,擅長觀察、繪圖,特別是善於山水、人像、佛像,其中人像最精。

顧愷之所創造的人像繪畫,實際上打破了以往儒家嚴肅的風格,並且突破禮制之後,更加註重對人性的展示。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顧愷之的人物畫,特別是注重表現人的性格個精神特點,不光要去外在的形似,更加重視畫中人的神氣,這在當時的繪畫領域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同樣也是極大的創新。

《晉書》載:“尤擅丹青,傅寫形勢,皆莫不妙絕。謝安乃曰:卿畫至生人已來未有。卿畫蒼蒼,而古來未有。又以一櫥畫暫寄桓玄,以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

書法與繪畫相互交融

在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起步階段,其實體裁比較簡單,在繪畫布局、內涵上也比較粗淺,這和當時的繪畫技術不成熟,並且受到時代環境影響有著直接關係。

早期的繪畫內容比較單一,一般來說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並且這些內容很少會出現交叉。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東晉顧愷之對於漢代以來的繪畫藝術,進行了全方面的革新,這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注入了更加活躍的因素,使得繪畫藝術在戰火紛飛的時代,散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在顧愷之之後,對於傳統繪畫領域,再度進行革新的一位大家當為陸探微。他是南朝劉宋時期的一位宮廷畫家,既然能夠進入宮廷作畫,那麼其繪畫技術必然也是在當時也是極高的。

陸探微雖然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但是他對於繪畫藝術的創新,以及對於傳統繪畫的發展,可以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足以令他流傳於歷史。

《歷代名畫記》載:“唯王子敬可明其旨,繼其前行。陸探微乃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乃用筆同法,陸探微精利潤媚,且新奇妙絕,名高於宋代,時無等倫。”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陸探微最大的功績,就是將書法與繪畫進行了融合,這一壯舉在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換句話說,書法代表的是文學領域,繪畫代表的是另一領域,這兩大不同的領域,在陸探微的筆下實現了融合。

畫中有文,文中有畫,二者相映成趣,足以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與此同時,書法藝術的融入,也改變了此前繪畫的古板特點,令其空靈生動,突然就活了起來,陸探微不失為一位繪畫創新大家。

宗教思想被融入繪畫體系當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外文化激烈交融和碰撞之時,雖然在不同文明接觸之初,會由於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因素,而出現激烈的碰撞。

但是在碰撞之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說魏晉南北朝是民眾融合、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時期。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對於該時期的繪畫創作來說,這種大背景範圍下的文化融合,其實也是繪畫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顧愷之將人物畫賦予了更加深層次意義上的傳神精神,陸探微則為該時期的繪畫創作注入了混搭之風,下面這一位著名畫家,更是將繪畫體現出了豐富的意識形態特色,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這位畫家就是張僧繇,他是南梁人,其在繪畫領域最大的功績和革新,就是將宗教畫與人物畫進行深度融合,並且非常擅長佛教畫。

南朝時期實際上是佛教思想盛行的時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對當時佛教盛行局面的生動描寫。他的宗教畫自成一派,當時南梁眾多的佛教寺院壁畫都是他本人繪製的。

“突破禮制、融合書法、吸納宗教”,集眾家之所長的繪畫大放異彩

此外張僧繇本人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在繪畫的創作中國,他充分閱讀佛經,以求能夠從文字當中把握各種佛的形態,從而為自己的繪畫尋找靈感。

在佛像的繪製方面,張僧繇創造了“凹凸法”的繪畫方式,這是非常天竺化的一種模式,講究明暗、透視的特點,使得畫像更加立體,傳神,擺脫了傳統繪畫平面、侷限的特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