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2021-10-22由 汽車之家 發表于 科技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文/岸青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正生活在充滿了監視的環境中,一舉一動都被“人”暗中觀察。不過並不像《楚門的世界》那樣細思極恐,我們背後的監視者是大家最為親密的夥伴——手機。

不可否認的是,4G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隨之而來的是各大APP隱私洩露、後臺監聽、自動收集使用者資訊等不可避免的問題。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而隨著智慧汽車的發展,這個問題同樣從手機蔓延到了汽車領域。今年四月,“特斯拉車內攝像頭高畫質畫面曝光”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再結合三月馬斯卡發表的“車內攝像頭可監測車主駕駛注意力”等言論,人們對特斯拉是否透過車內攝像頭監視使用者產生了懷疑。

據官方迴應,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開啟攝像頭,但花大價錢買了臺智慧車,為了保護隱私,還得把智慧化裝置關掉,這種花錢添堵的做法引起了更多的不滿。

捲入風波的不止特斯拉一家,“面部識別、語音輸入、身份驗證、指紋解鎖”,但凡是帶有智慧化操作的汽車,都因為涉嫌洩露隱私遭到了使用者的大量質疑。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而令人震驚的是,在本月於北京召開的2021世界智慧網聯汽車大會上,中國軟體評測中心總工程師陳淥萍釋出了最新的安全測試結果:11輛做了安全防護的智慧汽車,無線網安全問題佔73%,車機和移動終端的APP逆向問題佔64%,非授權訪問敏感資料問題佔45%,個人資訊未授權訪問佔18%……

毫無疑問,智慧汽車和隱私安全牢牢地掛上了鉤。一輛智慧網聯汽車每天至少收集10TB的資料,除了道路資訊外,使用者的語音、影片、出行軌跡也都包含在內,一但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不少樂觀派對智慧汽車的資料隱私持肯定態度,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就像網上瘋傳的手機被APP監聽一樣,其實都是大資料運算下才得到的結果。

雖然“大資料運算”理論聽起來極為靠譜。但當筆者無意間說到“好想吃火鍋”,沒多久就收到APP的火鍋推送訊息時,還是對“監聽派”產生了更多的認可。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做出百分百的保證,收集到的使用者資訊不會被洩露出去。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享受的各種智慧化操作所帶來的便利,背後都搭上了使用者資訊的代價。

獨木不成林,車聯網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人的資訊互動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張龐大的資料網,大家如今使用的面部解鎖、雷達感測器、道路擁擠提醒等功能,其實都需要採集使用者資訊。

如今智慧汽車的發展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無償的將自己的資料“分享”出去,想要享受到時代的紅利,就要先獻出自己的資料。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而有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為參考,車企們才能從中得到資訊,以此為基礎,透過大量的分析研究,為下一代系統的升級改造做準備。我們身為第一代使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無可避免的成為了“小白鼠”。

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確實是如今的行業大趨勢,但在改革進步的同時,不能以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為代價。如今智慧汽車的隱私安全問題也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各方都在積極思考解決辦法。

唯一令人心安的便是,國家出臺了不少法規要求車企依法收集、使用、保護個人資訊,不得隨意洩露和向境外提供。

智慧汽車時代,被透明化的資料資訊,使用者的隱私還剩多少?

科技的發展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就以車內攝像頭為例,既能給人帶來便利,又不免的存在隱私洩露問題。要使用者真正的打消顧慮,還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車企進一步規範使用細節,國家出臺各種保護措施。

而我們身為使用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應該對行業多一些包容,不要“談智色變”,報以肯定的態度促進它的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