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京津冀協同發展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

2021-04-14由 長城網 發表于 科技

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

與京津高校、科研單位等累計共建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65家,與京津合作共建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95家,實現京津冀三地科技創新券互通互認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彙集原值20萬元以上科研儀器裝置總計5647臺/套,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投資河北省專案6個,投資金額2。14億元……

七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深度廣度拓展,協同創新交出亮眼成績單。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建設,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河北日益成為創新藍海、創業熱土、創客樂園。

神鑰軟體就是在這片創新藍海中快速成長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

神玥軟體。長城網記者 吳新光 攝

“公司是協同創新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河北神玥軟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謝運展告訴記者,從成立時的十幾名員工,到逐步構建起京冀兩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發展格局,如今,企業技術人員已逾千人,年營業收入超2億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金、土地、技術四大要素。”在謝運展看來,北京在高精尖人才供給、技術研發實力、資金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河北則在土地購置、中高階人才等方面具有成本優勢,融入協同發展使企業充分利用兩地優勢資源,迅速提升高階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加快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速度、降低了成本,為企業快速成長、持續創新奠定了基礎。

京津冀協同發展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

謝運展接受長城新媒體採訪。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 攝

不只神鑰軟體,京津冀協同發展7年間,三地科技企業百花齊放,迎來創新發展的春意滿園。

7年來,河北推動實現高新技術企業跨區域整體搬遷互認,目前已吸引30家北京、天津高新技術企業跨區域整體搬遷至河北。

不斷探索創新機制,採取一區多園、總部孵化基地、整體託管、創新鏈合作等多種模式與京津共建科技園區。匯聚創新資源的 中關村 在河北多地落地開花,攜帶北京的創新基因,融入河北的發展脈搏。

保定 ·中關村創新中心採取整體託管模式高效吸引創新資源,目前已入駐企業375家,園區企業累計研發投入超1億元。

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創新利益分享模式,對入駐分園企業形成的地方財政收入, 海淀 、秦皇島兩地政府各得40%,20%部分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基金,讓更多參與主體受益。目前已吸引133個專案落地,成為承接中關村海淀園專案的高效載體。

北京·滄州 渤海新區 生物醫藥產業園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北京轉移醫藥企業由北京市延伸監管的園區,目前已簽約專案160個,總投資484億元。

京津冀協同發展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

北京·滄州渤海新區 生物醫藥 產業園入口。長城網記者 信賀寧 李代姣 攝

與此同時,河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鏈條加速形成。

加快建設連通京津、貫通各市、覆蓋全省的技術交易服務網路和技術轉移支撐體系,省級以上技術轉移機構、技術合同登記機構達到231家。

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中國技術交易所等在河北省設立10餘家技術轉移分支機構或研究推廣機構。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也已投入運營,聚焦產業發展展示了212項尖端科技創新成果,組織開展了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入冀對接會、中科院專家河北行等系列活動。

資料顯示,“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50億元,其中2019年吸納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193億元,較2016年(98。7億元)增長95。5%。

隨著京津創新要素加速聚集,京津冀區域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釋出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0)》顯示,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從16。18增長到80。99。其中,河北的協同創新指數從7。81增長到19。88。

京津冀協同發展丨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 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

田學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應加強京津冀產業合作,深化協同創新。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 攝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地,培育100家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促進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協同融合”。

“協同創新要圍繞重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進一步深化創新和產業合作,推進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三鏈聯動’,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區域經濟佈局。”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 京津冀一體化 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職副主任田學斌認為,河北應加強京津冀產業合作,深化協同創新研發,加強科研成果轉化,發揮產業基金引領作用,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產業生態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