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2022-06-20由 轉眼淚傾城 發表于 體育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開啟搜狗搜尋APP,檢視更多精彩資訊

俗語說,“好馬出在腿上,好漢處在嘴上。”這句俗語包含了一個深刻的哲理。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之一,就是有思維,並且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靠征戰出名的人物有沒有?客觀的說,比比皆是。但是為何始終是紛爭的亂世?因為武力的征服總是有侷限性的。只有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才算達到了終極。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但是翻開古代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靠嘴吃飯的人也大有人在。並且取得輝煌的成果。今天一句話,這個國君割讓幾座城;明天一遊說,國君停止了征伐行動。都說明了語言的力量。

最典型的的有兩個例子,春秋戰國時期,蘇秦透過合縱學說,最後佩戴六國相印。那就說明六國的國君都認可了他的遊說,並聘請他當了本國宰相。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張儀,這位蘇秦的同門師弟,也不甘示弱,是透過連橫的遊說,和蘇秦進行抗衡。張儀曾經在楚國到過黴,被楚懷王一下子打斷了腿。等他甦醒以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問自己的妻子,我的舌頭好不好使?等活動活動筋骨,發現舌頭依然如故的靈巧好用,不禁欣喜若狂,最後說了一句話:“只要我的舌頭好使,一切都不成問題。”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這是古人對舌頭的重視。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成語:三寸之舌。雖然和以上的人物同時代,但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下面要隆重推出的這個人物,以他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中華成語詞語庫增加了新的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實力不足以抵抗虎狼之師的秦國,於是趙國國王發出詔令,派平原君到自己的盟友楚國那裡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聯合抗秦的盟約。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平原君接到出使的命令後,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一同前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這時,一個門客猛地站起來自報姓名叫毛遂。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番後,勉強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後,他和同行的19個人談論起天下大事,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平原君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憑自己的能耐和學識與楚平王侃侃而談。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個結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要上殿去看看情況。

毛遂說完,便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卻緊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 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裡,楚軍再多也沒有用。意思是現在只要我一出手,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威脅完以後,毛遂義客觀分析了楚趙兩國唇亡齒寒的依存關係 ,說明趙國這次派使臣來,締約聯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不單單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一席話說得楚王茅塞頓開,隨後和趙國順利的締結盟約。這樣,聯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平原君總算是不辱使命,一行人完成任務後高高興興的回到了趙國。後來,每當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都感慨萬分:“我今後再也不敢談論識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慧眼,但這一次卻看走了眼,忽略了毛遂的口舌之功。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重用,被奉為上賓。

春秋戰國時期的雄辯家用事實證明,一雙巧舌勝過刀劍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這個成語,能落到毛遂的頭上,其實應該是司馬遷的妙筆生花。但是不管怎麼說,“三寸之舌”這個成語是流傳下來了,並且運用至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