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2021-10-08由 全職媽育兒攻略 發表于 體育

文/海水沫沫說情感

孩子的性格培養究竟有多重要?

是順應孩子的性格,還是極力地強行糾正,不讓孩子“出軌”?

1

朋友玲玲告訴我一個她的故事。

上個月,她和表妹兩家人帶著孩子,一起去三亞玩。表妹中途由於有事急著處理而離開,請她們幫她照顧兩天女兒。

不出所料,兩個5歲多的小朋友在旅途中,只要大人稍微不注意,玩耍中就會動手打架,互相抓扯,鬥嘴。

在去鹿回頭遊玩回來下車後,玲玲的兒子非要拉著他妹妹玩賽跑。妹妹才剛睡醒,一臉的嫌棄,不樂意了,大聲說:“討厭!我不要和你賽跑,討厭!快放開我!”。

調皮的娃娃拉得妹妹踉踉蹌蹌,幾乎要摔倒。玲玲怎麼喝止他都不聽,就彷彿當她的話是耳邊風。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玲玲十分生氣,上去一把拉開她兒子,然後,吼出了玲玲至今都後悔的話:“

你怎麼不學學你妹妹呀?人家那麼乖,那麼會體貼人。你就那麼不聽話,你怎麼一天盡傻乎乎,像永遠長不大一樣的呀?”。

她兒子被嚇住了,仰著小臉,整個人木木的怔住了。接著,她兒子漲紅了小臉,眼裡閃爍著淚花,卻拼命不讓眼淚流下來。然後小聲的哭泣,最後抬頭眼神堅定的給玲玲說了句

:“你打我,你不是我媽媽,我也不是你兒子……”。

玲玲說,當時她心猛的一顫,也為剛才的行為呆住了。心裡隱約感覺有什麼不妥。

2

當天晚上,玲玲觀察到,她的兒子不管在做什麼事情,都在極力地模仿乖巧的妹妹,控制自己的言行,那小心翼翼的模樣讓人心疼。

接下來的一天,他都在剋制,在壓抑自己。

甚至對於妹妹邀請他,一起下樓玩滑梯、吃巧克力、玩水槍這麼愉快、美好的事情他都拒絕了。不光這樣,他還不怎麼說話了——之前活潑好動、鬼馬精靈、喜歡哈哈大笑的那個娃娃不見了。

玲玲忽然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似乎哪裡做錯了。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兒子卻為了討好媽媽,把自己的性格給壓抑、包裹起來——變得讓玲玲感覺好陌生。

那兩天,玲玲母子兩人,都是在彆扭中度過的。她的兒子居然學會迴避她的目光。玲玲最後還是忍不住了,決定放下媽媽的架子,向她兒子真誠的道歉。

兒子欣然接受了她的道歉,也認識到了他的錯誤做法。

兒子終於變回那個活潑好動的小傢伙了。

3

教育學家盧梭在著作《愛彌爾》中極力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尊重兒童天性。

書中說:

“一切出於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

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但我們為人父母的往往總是從成人角度出發,無意間壓抑孩子的天性。

規定他們在父母理想的框架中行走,要當個對父母言聽計從的“乖娃娃”。

殊不知,無形之中,限制了他們個性的自由發展。

這對於孩童性格的培養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4

我的鄰居小郭有次說起他的父親直搖頭。他父親老郭當了八年兵後退伍,是屬於那種中規中矩的人。

老郭平時坐姿絕對是端端正正、目不斜視的——兩手要自然放在膝上,並且要求小郭也要這麼做;吃飯時不管給誰遞筷子都必須兩隻手遞筷子;當小郭成績下滑的時候,絕對是拿他優秀的表哥作為參造物比較——反正不知不覺中,怎麼壓抑小郭怎麼來。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老郭愛乾淨,見不得小郭也和其他小孩子趴在地上玩彈珠、掏螞蟻窩——每次見到都要喝斥小郭趕緊起來——“髒不髒?你不嫌髒的?我們那麼難給你們洗衣服,滾回家!”。

甚至,連暑假時候,小郭高高興興去和小夥伴們在路邊樹上抓知了,被他看見了,都會厲聲勒令立馬扔掉!說髒,有細菌,你要生病的!

小小孩童的心情往往down到谷底。

瑞典兒童文學大師林格倫是這麼總結的:

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所以小郭說:我小時候很不樂意看到我爸爸從單位每星期回一次家。因為別的小朋友能幹的能玩的,到了我這裡都是不可以。久而久之,我就會躲他,甚至逆反他。

小郭總感覺和他在一起壓抑,不自由。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這種感覺,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老郭退休、小郭工作時才逐漸消失。

小郭坦言說這是童年時期非常的不好的體驗。

5

孩子愛畫畫,但你不愛。你愛音樂,於是你逼他學小提琴,學鋼琴。

很有可能,我們2。2億兒童中,就這樣損失了一個未來的畫家,但多了個人堆中平庸的演奏者。

你的孩子非常喜歡跳舞,一開始就像模像樣,可是遺憾的是你不喜歡,你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如讓她多參加個書法培訓班,結果她書法也不行,跳舞也沒有學到。

很有可能,我們的2。2億兒童中,又少了個能在大舞臺上綻放的花朵。

我們為人父母,是不是要考慮下,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順應孩童天性,引導他們成長呢?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講李亞鵬培養女兒李嫣的,印象特別深刻。

李嫣小的時候涉足過畫畫、鋼琴。但是隻要李嫣不喜歡,李亞鵬就不會強迫她去學。

李亞鵬的觀點是,這樣可以讓李嫣涉足更多的領域,發現真正自己喜歡的東西。

李亞鵬的教育方式,是否也可以給我們大家一點啟示呢?

6

有時候我們當父母的,總是愛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優秀孩子比較。

當然,作為參考無可厚非,人之常情。

但是,往往我們看到的都是別的孩子的優點,卻無法看到或者忽視我們自己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並且我們還會經常的唸叨:

“你怎麼不像誰誰誰?你看看人家,多懂事,成績多好?”

“你差人家太遠了。就你這樣子,以後肯定讀不進書去,還會有什麼出息?”

“你就不能聽話點嗎?這麼淘氣你有什麼出息呢?你看看你,你在玩的時候,人家某某正在自己閱讀故事書。”。

教育學家盧梭說:

不要對孩子過早作出好的或壞的評價。

如果丁俊暉的父親認為打檯球是很沒有用的,任他的天賦白白浪費。那麼,也許現在的丁俊暉還是按部就班大學畢業,在某個公司上著班,至今籍籍無名。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韓寒當初決定不上學,父親一開始也是極力不贊成他放棄學業。但他懂得尊重孩子,他說“孩子要走自己的路,就讓他走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生存,只要生存的好,又何須走高考這一座獨木橋。”

在父母合理的引導下,結果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作家、賽車手韓寒。

日本兒童早教鼻祖木村久一說過:

“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地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7

有一部紀錄片很好看,名字叫做《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世紀》。講述的是日本乒乓球選手福原愛的故事。整個攝影團隊從福原愛4歲一直跟拍到28歲,整整25年。

從鏡頭中,我們看到的是,對乒乓球感興趣的愛醬,在母親福原千代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從調皮搗蛋的小女娃娃,成長成為意志堅定的世界級乒乓球手的。

孩子,你可以“出軌”,你應該就做回你自己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訓練中,福原愛哭了,母親千代激將她說:“那麼我們就不練了,好嗎?因為是你不想練的。”

福原愛不依了,哭著從乒乓球檯的另外一邊跑過來——中途還摔了一跤。

眼裡閃爍著淚光的愛醬,自己飛快爬起來,哭著抱住媽媽的腿,倔強地說:“不可以,我還要練!”。

經過無數的艱苦訓練,最終,世界乒壇一代天才少女誕生了。

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他們都成功的做回了自己,在父母合理的引導下,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最終達到人生的巔峰。

兒童教育學家冰心說過:

讓兒童像野花一樣成長。

不去讓自己的子女像誰,只要做好他(她)自己就行了。

我們父母只要協助,加以正確的引導即可。

應該闡述的就是這個道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