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2021-09-07由 現代都市生活 發表于 體育

過去的中國人,不僅好吃,更重視穿。所謂“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穿著得體,甚至一度都是文明至上的標榜。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漢服網紅敖珞珈(中)

錢穆說,“什麼是中國,衣冠華夏就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確實還沒有一種文明,將穿衣之道提升到如此高度。可以說,對於往昔國人而言,穿衣從來都非小事。“垂裳,絃歌,雅誦”,那是告別荒蠻,邁入禮樂治國人文社會的標誌;而每一次朝代更替,更都是從“改正朔,易服色”起始的。穿啥、咋穿,往往意味著天地鼎革,改姓易代。

問題的蹊蹺還在於:中國人如此重視服飾及其所攜帶的意義,可時至今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卻似乎比任何民族都更加急不可耐地,早就拋棄掉了自身的民族服飾,那褒衣博帶、交領右袵的中國衣冠,與我們一別就是300年。我們現在平素所穿,從頭到腳,從裙褲到衫帽,其實統統都是“洋習洋貨”,日用彝倫之間,習焉不察。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溥儀著裝——近現代中國的服飾變遷樣本

這數十年來,因為經濟起飛,“國學”熱水漲船高,傳統服飾問題也日漸成為焦點。朝野上下,有無數人聲嘶力竭要復興所謂“漢服”,甚至搖唇鼓舌有意搞成“運動化”。比如,有部門動議,將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定為 “中國華服日”;有不少人如模仿“唐代仕女”的敖珞珈,以“漢服”招搖過街,成為“網紅”;明星徐嬌等,則以復古為時尚,以“漢服”為常服,身著漢服現身各種活動,自言“得讓漢服活在現代,融進現代,而不僅是古裝而已”。

同時,反對“漢服”、反感“漢服運動”的人群,為數也是龐大。徐嬌等人的舉動,頻頻引發社會非議。很多人認為,“漢服”無異殺馬特奇裝異服,宣揚這些純屬無聊瞎鬧,而“漢服復興運動”是復古逆流,是思想上開歷史倒車,雙方屢屢交火。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一,“漢服”復興,最大的問題當在於,社會基礎與文化土壤已不在了

歷史,確實是線性發展的;而在中國文化語境裡,“道”即在人倫日用當中。過去無比正確、無比正統的著裝、禮儀及文化觀念,到了如今可能都會過時,脫離日常甚至會顯得野蠻。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設計師自稱據“古畫陶俑等資料”復原出的一套漢服

顯而易見,任何一套服飾文化,得有社會、受眾及文化基礎。“漢服”為啥消失,我的理解,核心原因在於,支撐它存活的社會文化土壤不在了,接受群體也基本消失了。我們不難知道,“漢服”在清以後,並沒有行政力量強制抵制它,是它自己走向了末路,被時代、為群眾所主動拋棄。大體上,它是自然地壽終正寢。

“國學”也好,“漢服”也罷,要復興盛行,絕非咖啡館中的誇誇其談、或一小撮人的領異標新就可以辦到,只有融入社會,俘虜民心,才能“續費”重獲生命力。可矛盾在於:“漢服”的裁製似乎天然與現代社會有隔膜,這類古典時代的著裝,貴族時代遊手好閒的文人雅士、飯來張口的老爺少奶奶,固然可以穿出“襟帶天地”的風神氣質出來,可現代社會忙碌到恨不得四體並用的人們,若也如此長裾廣袖,去開車、去擠地鐵、去坐班、去上課、去開房,如何不讓人氣急敗壞?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娛樂圈最熱心宣揚“漢服”的演員徐嬌

其實,連“漢服”本身,都是不斷變遷的。從沒固定一個款式,唐宋元明清都大不同;更不是啥場合都穿,講壇、祠堂、會客、臥室內也不一致。就拿眼下“漢服粉”小年輕們,不分場地遊街走巷亂穿的“漢服”來說,其實也多半隻是古代禮服,並非日常能隨意穿著晃來晃去。當初,老司機司馬相如跟熟女卓文君私奔,所著就非寬袍大袖,而是窄衣短褲。

何以如此,道理很簡單,古人也要活動,也要謀生,要時刻硬著寬袍大袖的“漢服”,又是領、襟、衽、袖、袂、裾、帶、韍、祛,又是小衣、中衣、大衣,裡三層外三層的,繁文縟節的美名是博得了,可日子也要過不下去了。也所以,歷史上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沒人說他是滅傳統文化,反倒史書都稱譽他不拘形式,面向進步,是真正的愛國者、強國者。太多漢服復古主義者,最大的思想問題,就在只知道形式主義,誤食古不化為文化,視生搬硬套為硬核,不懂得如胡適所說,“與時偕行就是文化本性”這一道理。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民國人的常服演變

任何服飾,它的生命力都根植於日常化、實用性,而不是淪為一二雅人的古董玩物——任何服飾,脫離“日常、實用”四字,不管再怎麼高調宣傳,實際都是不斷強調它早已名存實亡,陽壽已盡。可以絕然地說,“漢服運動”,再怎麼折騰,都不可能真正復興了,核心在於,它所寄生的“禮制中國”,早已崩臺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魂飛魄散哪裡找託身之所,只能繼續苟殘延喘為“小眾愛好”,讓個別人自詡有文化,甚或乘風轉舵墮為某種行為藝術,過把癮暗爽。

要我說,對於一個成熟理性的現代文明體而言,過去服飾最重要的作用,即“禮教中國”標榜身份、等級、階層歸屬的用意,已沒了市場,怎麼穿成為中心,穿什麼落為細枝末節。中心而言,服飾文化應是方便利巧的,是與時偕進的,是因地制宜的,而非倒退去妨礙生活,再予人以壓迫。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名學者葛兆光

也難怪,當如今國內的“文化人”,一窩蜂喜穿“唐裝”,洋洋自得以為“國服”時,著名學者葛兆光要直言不諱,這玩意其實是“短打”,是過去“上海灘拉洋車的人穿的”,現代人穿這些“是倒行逆施”。

二,“漢服黨”最大盲點可能在於:精神上抱殘守缺,且將傳統文化異化為狹隘的排他之具

當今“漢服黨”們,為漢服作合法性辯護,理由講的最多的,當是說這是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吧。

這解釋當然並無問題,乃至冠冕堂皇。可實際施行中,卻往往出現偏差,甚至是盲點:這些漢服擁護者們,可能並沒意識到,傳統文化的承繼,根本主旨不在復原一些不合時宜的穿戴。任何不去領略與汲取精神實質的復古主張,都必將陷入無聊的形式主義。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各地“漢服節”

擁護、宣揚“漢服”,本身是一項自由,只要不是強制,說不上對錯。可更大的弔詭還在於:現今的鐵桿“漢服黨”,二元對立思維十分嚴重,不僅擁護“漢服”很低端,對於非“漢”文化也往往有排斥趨向,“漢服圈”日益成為漢族中心主義者、傳統文化原教旨信徒、極端“國學”派的集結地。這樣一種文化心理,是為魯迅所講的“盲目的愛國的自大”,同樣值得注意,同樣愚不可及,同樣多是怪胎。

我的理解,漢服的價值和意義,說到頂點,也無非是古典中國生活形態及禮式儀制的附庸,只是一套形式。五四全面反傳統固顯極端,可如今有些人要把一些過時遭汰的玩意、喪失意義的形式、甚至是糟粕叻色,都貼上“國學”、“傳統文化”的標籤,把早就丟入垃圾堆的破爛銅鐵、丹砂玉札、牛溲馬勃、敗鼓臭皮之類,都撿回當寶貝供著,待用無遺,美其名曰“光復舊物”,那也未免太呆裡呆氣了。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某些漢服運動,與所謂“儲存國粹”、抵制西化思潮日漸聯絡在一起

文化與傳統,不是花哨包裝袋,其精神實質,在內裡骨血不在表面皮囊。對於那類低端又極端的形式復古主義者,孔子老師就批評的十分激烈,他反覆強調,“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 反對將“禮”等文化傳統只呆傻看成服裝一類的表面樣子。演員徐嬌,拼命宣傳漢服,卻遭漢服圈人狂噴,原因僅僅是因為她有所“改良”,而“漢服必須得原汁原味”,就可見這圈水太深了。

可以說,真正“興我禮儀之邦”的,是民族文化精神,這與是否穿“我漢家衣裳”,沒有半毛錢關係。而古典文化的傳承,也不應該淪為噱頭化——這哪是發揚傳統,這是在身體力行暈頭暈腦地反傳統。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獲“漢服文化傑出貢獻獎“的方文山

三,“漢服運動”最大的憂慮可能在於:漸被商業炒作及其它力量所主導,使其變味

近幾年,“漢服熱”才出現於大眾視野中的的。我想,誰也不能否認,漢服運動的浮出水面,背後的力量,是有商業算盤與其它力量在背後張目吧!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漢服運動日漸與商業主義、保守思潮、“國學”融合

許多人對漢服運動的反感,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其目的早已不純,日益產業化、商業化、意識形態化。冠冕堂皇的所謂“漢服”宣揚之業,日漸蛻化變質為斂財之具、灌輸之借,且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各方山頭都要強分一杯羹。

明眼人都知道,“漢服”是一香餑餑的商機,與巨大的新產業。據報道,僅2018一年,某寶平臺漢服銷售額就達9。21億元,其中12月份線上專營店鋪數就有2。5萬家,漢服銷售額有1。04億元。而去年某統計資料表明,漢服的消費主體,18歲以下群體佔據了30。35%,這意味著伴隨年輕消費群在先後步入社會工作後,漢服產業的產值將更難以估算。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2018年,某平臺漢服銷售資料

“漢服運動”熱火朝天,各種漢服服裝秀遍地開花、各地“漢服節”風起雲湧,各家實體店“捍衛漢服”的宣言此起彼伏,最不能否認的是,背後商業利益在使勁推動。就連徐嬌,雖然心心念念漢服之美好,可明眼人也會看出,人家這些年確實要借漢服吃飯牟利,各種漢服工作室、網店開的如火如荼。

而有些保守營壘,在原有思想形態江河日下持續衰竭後,也有意附體於“國學”,意圖借屍還魂,再張五四前的遺老論調,重尋新思想資源和現實基礎,並操作為拒斥外來思想入傳的屏障,故也有心助長“漢服運動”等復古思潮,東山再起。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漢服的“常服化”

漢服運動,表面上僅是民間大眾的服飾選擇問題,實際上各種商業勢力及諸端利益方,都在暗地裡推波助瀾,各取所需,有一些敏感者自然生出反感、反對之心。

四,“漢服”存廢最核心的理解點當在於:現代社會觀念多元,任何合理愛好都應允許存在

以上扯了很多疑慮,未免皮裡陽秋,可歸結到最後,我的意見也挺簡單:對於“漢服秀”有權表達反感,對於“漢服運動”可以質疑,但穿什麼是公民自由,只要“漢服粉”不妨礙他人自由,就不應該被粗暴干涉。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在日本,傳統服飾與現代生活的融合是非常廣泛的

和稀泥折衷一點講,我對理性溫和的“漢服愛好者”也有些許同情理解之意。在我看來,即便“漢服運動”真的盡是些虛頭巴腦的形式主義,可話說回來,居今之世,華夏民族實已近乎“全盤西化”,從禮樂文章至於觀念制度,幾全夏變於夷,祖宗流風餘澤延及於今者,蕩然掃地矣。

近百年來,我們這個民族,一味地“舍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祖上什物倘能存留得一點“形式”,也未嘗不是好事吧。而且,既然唐裝、旗袍、乃至中山裝等舊時代的服飾,都能進化為“國粹”,傳統“漢服”何以就一定要跟丟棄破鞋一樣,毫無顧惜?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新與舊、土與洋、中與西,界限的泯滅

更何況,很多漢服愛好者,喜愛漢服,是發自內心的,跟人喜歡LV、普拉達一個樣,並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好看漂亮,欣賞它的雅緻與美麗,穿著舒服、高興。還有一些,抱有文化熱忱,單覺得漢服是故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延續千年的優雅與智慧的結晶,呼籲同好一起去深入瞭解。

這些都屬於個人權利層面,只要保持個“度”,無可厚非,你我看不順眼也應該尊重。從這一點看,那些反“漢服”者也務必需要知會:批評“漢服主義”,不是去反對具體某個人的穿著自由,而是要警惕一些人借“漢服運動”灌輸有悖於現代價值觀的思想動向。總之,整體性的思想批判,也要有個度,不能野蠻墮為對個體性自由的干涉。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漢服”不是各種跪拜

這就是說,徐嬌、方文山那些人,穿漢服也好,甚或不穿衣服也好,個人選擇問題,沒啥值得非議。穿漢服之人,是目醉神迷也好,是標新立異的行為也好,是“搞得像唱戲的”也好,是玩古風Cosplay者也好,都和他人無關。大國公民,應有氣度去包容漢服愛好者,甚至是奇裝異服者、復古主義者、倒行逆施者。

總之,不騙不偷不搶,文明著裝,穿啥咋穿是個人自由,無需經任何人的同意。 如果連我穿啥都要指手畫腳,您以為你是誰?

“漢服熱”讓人反感?連明星徐嬌都被狂噴,漢服圈水太深

和諧相處,美美與共

只是,同理的是,那些強迫別人穿、把不穿渲染到對不起列祖列宗似的極端“漢服主義者”,也建議不要先淘衣服,還是該先挑下好的腦科醫院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