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嗜殺成性,疑心深重,重用宦官,細品崇禎的“神操作”

2021-04-11由 大鵬人文 發表于 歷史

就在清廷內部激烈爭奪皇位的同時,崇禎的大明已經是四面楚歌。

順治元年正月初一,崇禎帝照例去上朝,朝堂內卻僅有一名錦衣衛在站崗。崇禎讓人鳴鐘上朝,卻遲遲沒有人來。後來,大臣們陸續開始到場,但人心惶惶,現場混亂不已。

怎麼就到了這種地步呢?

有一次,我一個朋友向我抱怨,說他的領導沒能力、不作為,簡直是最差勁的領導。

我仔細想了想,嚴肅地對他說,這種領導還不能算是最差勁,有一種領導比這種人可恨多了,即:沒能力、有想法、瞎作為、不擔當。

崇禎就是這種領導。

嗜殺成性,疑心深重,重用宦官,細品崇禎的“神操作”

崇禎自縊處

其實《明朝那些事兒》真的挺給崇禎面子的,他的很多“神操作”都沒有被寫進去。我相信,當年明月老師一定是知道的,但是為了給大明朝留最後一絲顏面,就沒寫。

這裡,我就簡單說說崇禎老兄的一些讓人無語的“作為”。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清軍入關直逼京師,崇禎下詔天下軍隊勤王。當時的山西巡撫耿如杞一聽皇帝有難,二話不說帶著自己的五千人馬就來了。由於來得倉促,軍餉、糧草都帶的不多。而按照慣例,勤王軍隊到達之後的第二天,兵部就要確定駐防地點,然後給士兵發餉、發糧草。

然後,耿如杞就接到了兵部的命令:第一天,讓他去通州駐防;第二天,讓他去昌平駐防;第三天,讓他去良鄉駐防。

今天的通州到昌平相距60公里,昌平到良鄉是75公里。

這是什麼?這就是逼良為娼。

但是,耿如杞並沒有娼,讓他去哪他就去哪,堅決執行命令。可是,苦大兵們不肯啊,他們餓啊。

三天內輾轉一百五十公里,相當於每天跑一遍馬拉松,還不給錢、不給東西吃,擱你身上你不惱?

果不其然,第四天,耿如杞軍譁變,開始劫掠地方。崇禎聽說此事後大怒,不調查、不稽核,立刻下令逮捕耿如杞,兩年後問斬。

相比而言,耿如杞還只是個小角色,也不是最冤的一位。要說最冤,當屬明末西洋炮專家、徐光啟的同道好友,孫元化。

孫元化當時任登萊巡撫,遼東危急,他派孔有德領著人去救援。孔有德率領的遼東軍與山東當地軍隊不和,半路叛亂,殺回登州。孫元化戰敗,自刎未遂,為叛軍所俘。

在叛軍營中,孫元化耐心勸降孔有德,孔有德有意回心轉意,寫信給明軍請求招安。事情上報到中央,崇禎同意孫元化帶罪招撫,併發下招撫詔書,給了當時的山東巡按王道純,讓他負責招安。

這個王道純是最早上書朝廷主張出兵的,現在朝廷又想招安了,他怕自己的背鍋,就按下了這份詔書,不發給叛軍。叛軍長時間沒有回信,再次叛亂。

這時,孫元化又拿出教書先生的誠懇態度,耐心地向孔有德解釋,一定是中間出問題了,不如我親自回朝陳明真相。可能是被孫元化的真誠感動了,孔有德真的就把孫元化放了。

就在孫元化回京、孔有德等信的時候,主戰的王道純再次襲擊叛軍,卻被叛軍擊退,雙方再次處在交戰狀態。訊息傳到北京,崇禎堅信孫元化已反,下令逮捕孫元化,抓回詔獄嚴刑拷打,孫元化百口莫辯,於崇禎五年被處死。

當然,上面這兩個人的死,責任並不能完全怪到崇禎頭上,畢竟中間都有官吏作梗。但是下面這個人的死,崇禎真的必須負全責,他的名字叫鄭崇儉。

鄭崇儉起家的地方,也是陝西。在崇禎年間,這裡北有蒙古人,內有民兵,可謂是猛人建功立業的好地方。他先打蒙古人,再鎮壓農民軍,戰功赫赫。

崇禎十二年,鄭崇儉接替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他到任後不久,張獻忠就在谷城反叛。然後,崇禎的心肝肉楊嗣昌就提出了他“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規劃。其核心有三點:一是先鎮壓民軍再抵抗清軍;二是一定要給士兵優厚的待遇;三是一定要撫卹饑民。

從紙面上看,這個方案是不錯的。但是,僅僅限於紙面上。如果你分解一下就會發現,安內需要錢,足食、足兵需要錢,養民、保民更需要錢,而崇禎有錢嗎?

崇禎沒錢,那就要再向老百姓加徵賦稅,而給飢腸轆轆的老百姓要錢,這不是抱薪救火嗎?

張獻忠攻入四川后,楊嗣昌要求陝兵入川,鄭崇儉就帶兵進入了四川。跟出工不出力的左良玉不同,鄭崇儉是真打。鄭崇儉率賀人龍、李國奇等部在寒溪寺、鹽井先後擊敗起義軍,斬獲一千五百首級,張獻忠的幾個同夥先後投降。

然後,鄭崇儉上書崇禎,要求退休。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害怕啊。

在剛剛入川那會兒,鄭崇儉會同左良玉在瑪瑙山就大敗起義軍,斬獲首級一千三百三十三個,收降起義軍領袖二十五人,得到不計其數的兵器和馬騾。

戰果報給坐鎮襄陽的楊嗣昌,他毫不客氣地將一半功勞攬到了自己身上,剩下的一半由鄭崇儉、賀人龍、李國奇、左良玉等等均攤。

這是相當無恥的。你要知道,報功就要領賞,領賞就要分給那些拼死拼活的苦大兵。現在,在襄陽軍營裡沒事兒乾的部隊跟在四川鑽山溝打仗的部隊分得賞賜一樣,要是你是四川的兵,你不譁變等什麼呢?

所以,鄭崇儉感覺這個活兒沒法幹,就請求退休。

崇禎不同意他退休,讓他率軍返回關中,留下賀人龍、李國奇繼續鎮壓起義軍。鄭崇儉剛剛走,賀人龍的隊伍在開縣譁變,要求回關中。而左良玉的軍隊在土地嶺戰敗,四川局勢瞬間急轉直下。

崇禎聽聞大怒,要追責,楊嗣昌上報,都是因為鄭崇儉撤兵太早,才導致兵敗。

崇禎聽聞後,聯想到鄭崇儉之前的退休申請,聯想到他屬下的部隊譁變,瞬間對這個駐邊十幾年的功勳之臣產生了猜忌之心,下令罷其官、接受調查。

第二年春天,楊嗣昌死了,崇禎將怒火一股腦發洩到了鄭崇儉身上,定罪:“唆使士兵擅自返回”,“無視軍規”。不等到秋後,在五月就把鄭崇儉斬首示眾。

後來南明大臣上書為鄭崇儉伸冤,有一段話至為允當:

“崇儉未失一城、喪一旅,因他人巧卸,遂服上刑。群臣微知其冤,無敢訟言者,臣甚痛之。”

當然,請不要過於悲傷,這個鄭崇儉只是崇禎殺掉的七個總督級別的官員之一。

劉策,兵部右侍郎總理薊遼軍務,崇禎二年因後金軍繞道入關、抵抗不利被殺。

袁崇煥,薊遼督師,遼東巡撫,這位老兄大家就很熟悉了,崇禎三年因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被殺。

楊一鵬,漕運總督,崇禎七年因農民軍攻破鳳陽被殺。

熊文燦,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崇禎十三年因招降張獻忠、羅汝才失敗被殺,跟他一起陪葬的還有總兵官三十三人。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熊文燦就是崇禎的心肝肉楊嗣昌舉薦的,招撫政策也是崇禎親批的。

薛國觀,內閣首輔,因勸說皇親國戚捐助軍款而得罪貴戚,進而捲入黨爭被彈劾而惹惱崇禎,於崇禎十四年被殺。

這是有明一代內閣首輔被殺的第二人,上一個是被嘉靖殺掉的夏言,下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還是崇禎殺的,他叫周延儒。

陳新甲,兵部尚書,因洩露崇禎與滿清議和的訊息於崇禎十五年被殺。

周延儒,內閣首輔,因貪汙、謊報軍情於崇禎十六年被殺。

當然,我還要告訴你的是,以上只是崇禎朝綱混亂的冰山一角。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作為對比,宋朝自從開國到元佑初共一百三十年,宰相不過五十一人。

崇禎提拔重用的人,入《明史·奸臣傳》的就有溫體仁、周延儒二人,而整個《奸臣傳》所列者不過十人。事實上,在崇禎之前的明朝兩百多年中只有胡惟庸、嚴嵩、陳瑛等六個入圍者,而自認為明辨忠奸的崇禎十七年就佔了兩個,極端腐敗的南明也佔了馬士英、阮大鋮兩個。

崇禎年間換了十六個刑部尚書,其中薛貞被處死,韓繼思、鄭三俊、劉之鳳、李覺斯、徐石麟先後下獄,大都不得善終;換了十四個兵部尚書,這個崗位比刑部尚書更慘,死亡率接近100%。

跟著這麼個領導,你說是不是倒八輩子血黴了。要是你給這種老闆打工,你還敢賣力幹嗎?

然而我要告訴你,如果崇禎僅僅做了以上的孽,他最多也就算是個暴君、庸君。可惜啊,崇禎終究要入昏君的行列,因為他最拿手的一件事兒,叫自毀長城。

崇禎朝的大明長城,由三個人+一道防線組成,這三個人分別是孫傳庭、洪承疇和盧象升,這道防線叫關錦防線。

至於為什麼我沒提構建關錦防線的孫承宗,是因為在崇禎朝的十七年中,孫承宗只當了不到兩年的官,也就是從崇禎二年十一月至崇禎四年七月,其他時間他都是孫草民。

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人崇禎不用呢?

史書中沒寫,我私下揣測,大機率是因為孫承宗是他木匠哥哥的老師,如果用這麼一個人,還怎麼能顯現出自己遠勝前任呢?

而剩下的這三個人,他們的死或降都與崇禎有著直接關係。

整個崇禎朝,崇禎最信任的人,不是哪個大臣,也不是哪個將軍,而是三個太監,分別是曹化淳、王德化、高起潛。

是不是很震驚?崇禎不是最恨閹黨嗎?怎麼會信任太監呢?

你可以換位思考下。

崇禎一開始是想倚重邊將的,可是袁崇煥幹掉了毛文龍,他就殺了袁崇煥;崇禎後來又想倚重大臣,可是大臣們又愛結黨,他就罷免了溫體仁,殺了周延儒;而自己勢單力薄,既要防著邊將胡搞,還要防著大臣結黨,對內要鎮壓民軍,對外要抵抗後金,怎麼幹得過來呢?

所以,找來找去,還是得沿用前任們的老辦法,倚重太監。

其實呢,魏忠賢這個人,也不見得一無是處,因為他還算有自知之明,對於自己不懂的領域,例如軍事,他就不太愛管。

可是崇禎不一樣,他疑心甚重,所有的事情都要管,都要有自己的人在辦。具體表現就是,他給各支軍隊派出了監軍,而這個監軍,都是太監。

崇禎六年,崇禎帝命太監陳大全、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等為內中軍,分別派入大帥曹文詔、左良玉、張應昌各個營,名為監軍。

這些太監監軍在軍隊中,那是相當牛逼的。

就說說高起潛。

崇禎九年,高起潛奉命總監宣大兩鎮軍隊,崇禎撥給他三萬金,一千個賞功牌。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核對戰果和賞功罰過的崗位。

那麼高起潛是怎麼做的呢?

他命令打仗的時候不準割人頭,而是往回背屍體,揹回來後,再讓他的人把人頭割下來,這樣,崇禎的獎金就全裝到自己腰包了。

崇禎十年,高起潛到各部隊檢閱,命令監司以下的人員對他都要行軍禮。永平道劉景耀、關內道楊於國上疏爭辯,都被崇禎革職。

崇禎十一年冬,清兵再次繞道蒙古入關,連下四十三城,逼近京城。崇禎帝召兵部左侍郎盧象升入衛,提升他為兵部尚書,賜給尚方劍,讓他總督各路援兵。

但是,另一兵部尚書楊嗣昌和高起潛卻主張議和,所以對盧象升處處阻撓,以致盧象升雖名為總督各路兵馬,實際上能排程的不到兩萬人。後來楊嗣昌乾脆免了他的尚書,讓他以侍郎的身份工作。

當年十二月,盧象升進兵鉅鹿賈莊,高起潛擁重兵在雞澤,兩地相距只有五十里,盧象升派人前往求援,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部炮彈用盡,箭鏃射完,也沒等來高起潛,以致全軍覆沒。

盧象升身中四箭、三刀而死。

高起潛聽說盧象升戰敗,其軍不戰自潰,跑回去找楊嗣昌商量對策。此時他兩發自內心地希望盧象升沒死,因為如果盧象升戰敗了還活著,他兩就可以把怯懦畏戰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

想罵“王八蛋”了嗎?別急,王八蛋的表演還沒結束。

盧象升戰死後,崇禎緊急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京師防守,並升孫傳庭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御史,指揮各路援軍。

孫傳庭抵達京郊後,楊嗣昌和高起潛仍然力主與已經打到家門口的清軍議和,所以兩方的關係十分緊張。而洪承疇比較圓滑,頗得楊嗣昌喜歡。所以,楊嗣昌就給崇禎打小報告,告了孫傳庭一狀,然後崇禎下令不許孫傳庭入京,卻召洪承疇入京議事,並加封其為薊遼總督,派人慰勞洪兵。

孫傳庭的秦兵和洪承疇的洪兵同駐京外,一邊主帥入京、升官、將士們發慰問品,一邊無人理睬,這不是等著譁變嗎?

所以孫傳庭十分不滿,向楊嗣昌投訴。楊嗣昌一看,既然你管不了,那就不用你管了。於是,他向崇禎建議留下孫傳庭的秦兵,讓他們跟著洪承疇去遼東。孫傳庭極力反對,楊嗣昌卻置之不理。不久之後,孫傳庭練的這支精兵就將埋葬在遼東大地上。

此事過後,孫傳庭憂鬱成疾,耳聾。

崇禎十二年,朝廷調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立即上疏請見皇帝,認為陝西民變未平,軍隊不易東調,但楊嗣昌又出面阻攔,崇禎不見。孫傳庭一怒之下,上書請求退休。楊嗣昌藉著這個由頭,說孫傳庭稱病乃推託之舉。崇禎帝大怒,將孫傳庭貶為平民後,又將其禁囚,以待判決。

在孫傳庭下獄的三年期間,熊文燦、楊嗣昌在鎮壓起義軍的戰爭中連遭敗績,闖王李自成在河南打開了局面,擁兵數十萬。

與此同時,在崇禎的默許下,兵部不斷催促洪承疇出兵決戰,導致其在松錦決戰中大敗,明軍在遼東的有生力量蕩然無存。

面對危局,不能用的人也得用了。崇禎十五年二月,崇禎帝從監獄中提取孫傳庭,令他赴陝西,接替汪喬年出任三邊總督。

孫傳庭到陝西后,由於之前的精銳秦兵去遼東的去了遼東,被前任汪喬年葬送的也不少,不得已只好招募新兵,重新訓練。但由於李自成勢力迅速擴大,崇禎不斷催促其出關作戰。

崇禎十六年五月,崇禎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督師大半個明帝國,即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之軍務。崇禎這會兒之所以這麼大方,是因為他已經實在是無人可用了。

洪承疇投降了,左良玉開始顯露軍閥本質了,心肝肉楊嗣昌也死了,雖說不喜歡孫傳庭,但好歹就是他了。

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崇禎帝不從,堅持讓孫傳庭出關。

孫傳庭不得已,於當年八月親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

九月,孫傳庭在汝州兵敗,李自成一日內追殺四百里地,直攆孟津,明軍四萬餘人戰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

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

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贈蔭。

傳庭死,明亡亦。

如此君主,焉能不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