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父母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後代健康

2023-01-04由 南方週末 發表于 歷史

父母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後代健康

(小塵4x/圖)

父母可以對子女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關聯不僅體現在血脈的相通,社會關係的建立,而且體現在後續成長、生活等各式人生軌跡裡。大量社會科學的研究已經反覆證明,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即所謂家庭背景會明顯地影響後代的發展,對他們未來的經濟社會地位、受教育情況、收入,乃至學習成績產生潛在的影響。相比之下,以遺傳病為代表的代際關聯,對父母和子女之間關係的揭示更為直接。

2019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曾以5萬多對雙胞胎和72萬多組兄弟姐妹的健康資料為基礎,對五百多種疾病的驅動因素進行過分析。發現大約40%的病很明顯受到遺傳的影響,另有近25%的病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共同生活的環境,其中認知類疾病受遺傳影響最大,而眼部和呼吸系統疾病受環境影響更多。這意味著即使疾病和健康相關的代際關聯更為直接,其路徑也不是單一的。

身高常被視為遺傳的結果,人們似乎已經默認了子女只是簡單參考複製父母的身高,但有研究發現,移民後代的身高會逐漸靠近移入國家的身高水平。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對各國青少年身高的對比研究顯示,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青少年身高在過去近三十年裡大幅升高,剛剛成年的男生身高平均已超過175釐米。而有些國家還發生了青少年身高倒退的現象,說明基因雖然起作用,但從整體情況來看,蛋白質等營養的攝入是否充分,生活環境是否乾淨衛生,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影響後代的身高。父母給子女所提供的這些後天因素的影響不容小覷。而這些代際的關聯還不是全部。

最近,哈佛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評估了近1。5萬名母親的飲食情況後,對比了她們未成年孩子的體重變化,發現母親在養育孩子早期吃太多超加工食物的話,後代超重或肥胖的風險會升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現在全球有近3900萬5歲以下的兒童屬於超重或肥胖,5歲以上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的人數超過3。4億,全球成年人體重超標的人數更是超過19億。近40年來,肥胖等情況在全球呈快速流行態勢。後代的體重發育趨勢竟和母親的飲食習慣有關,這對理解當前日益凸顯的肥胖問題提供了新的角度。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利用護士健康調查和青少年成長調查兩項大型的健康調查專案,研究人員匹配識別了約1。5萬母親和2萬名青少年之間的關係。研究之初,這些孩子的年齡介於7至17歲,歷經多年跟蹤研究後,形成了他們肥胖或超重的資訊檔案。與此同時,還對母親們養育孩子期間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甚至更早些時候她們懷孕前夕超加工食品的攝入量進行了統計,以評估二者之間的風險關聯。相關研究2022年10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顯示超過12%的青少年存在超重或肥胖的現象。母親超加工食物的攝入量不僅與孩子體重超標有關,而且當把母親按超加工食物的攝入量分成五組後,相比吃的最少的組,攝入量最大組的母親的小孩,超重或肥胖的風險高出26%。

這些風險是在考慮了孩子們超加工食物攝入量、鍛鍊、久坐時間等情況之後發現的,表明母親吃超加工食物的情況與孩子體重超標之間的關係是獨立存在的。超加工食物指的是那些經過了深度工業加工的食物,比如經歷了高溫油炸或者烘烤等,相比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或者只經歷了殺菌、發酵等輕微加工的食物,超加工食物對食物的原材料已進行了深度的破壞和重組,往往還含有各種食品新增劑,具有高油、高鹽、高糖等特點。此前已經有大量研究發現超加工食物吃得多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病甚至癌症等風險升高。最新的研究意味著超加工食物也可能以某種代際機制增加孩子超重或肥胖的風險。

代際之間因為上一代飲食不佳而導致下一代代謝疾病風險升高,這並不是什麼新觀點。2018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透過動物實驗嘗試驗證過這種關係以及可能的干預因素。他們先給七週大的雄性小鼠分別投餵普通熱量的飼料和高脂肪的食物,三週後把這些小鼠再分別放進靜止的籠子和有轉輪的籠子,有轉輪的話主要是方便小鼠進行鍛鍊。一段時間後還讓這些雄性小鼠與雌鼠交配繁殖,繼而持續觀察它們後代的健康情況。最終,透過對比後代小鼠們的代謝指標,研究人員發現,父輩在交配前一段時期維持高脂肪飲食的話,後代無論何種性別,都出現了葡萄糖代謝水平更差的現象,表現在葡萄糖耐受性受損、身體脂肪比重增加等方面。相關研究發表在《糖尿病》雜誌(Diabetes)。

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如果將父輩鍛鍊的情況考慮進來之後,這種來自高脂肪飲食的代際風險效應得到了抑制,葡萄糖耐受性受損、脂肪佔比過高,以及骨骼肌葡萄糖吸收問題等不良影響都得以改變。對相關父輩生理指標的分析顯示,父輩小鼠精子生理特性的改變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比如,研究發現高脂肪的飲食習慣對應著導致了小鼠精子活力下降,而透過轉輪參加了鍛鍊的小鼠會更正常。這些動物實驗的證據表明,雖然上一代的飲食習慣不夠健康會導致下一代健康受損,但透過參加體育鍛煉能改善這種代際風險。

那人類母親吃超加工食物的量過多的話後代肥胖風險更高,這種關聯背後是否有可能是懷孕前夕的生活習慣所致呢?最新研究中還進一步分析了一些母親臨近懷孕時的飲食情況,但發現懷孕前吃超加工食物的量與後代超重、肥胖的風險沒有顯著的關聯。究竟何種機制將母親超加工食物的攝入量與後代超重肥胖的情況聯絡了起來,未來仍有待更多研究去探索。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母親在養育孩子早期吃超加工食物的情況會影響子女體重,這層影響可能是間接透過塑造他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來實現的。此前已有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發現,想治療兒童肥胖,健康干預措施中不一定要考慮兒童,只要把握好父母,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兒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在兩年的試驗時間裡證實,對父母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個性化行為課程教學時,無論是否有兒童參加,都能幫助兒童減肥。附帶的還可以幫助父母減肥,減少所有家庭成員的能量攝入,增加全家的鍛鍊時間。因為在兒童的健康行為養成中,父母的口頭教育、行為示範作用、強化監督等非常重要,對幫助兒童減輕體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至於其他懷孕以前所涉及的生理機制,包括孕前營養不良、吃超加工食品過多等對後代健康的危害,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動物實驗中相關的證據還在增加,2022年10月,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勞裡·古德伊爾(Laurie J。 Goodyear)等人透過試驗進一步證實,對於所繁殖後代的代謝健康而言,父親鍛鍊、母親鍛鍊以及父母都鍛鍊將產生三類不同的代謝特徵,相比較來說,父母都鍛鍊的話後代的代謝健康可能更好。這些發現在多大程度上也適用於人類還是一個未知數,但結合最新觀察研究中發現的人類代際風險因素,父母注意養成更健康的生活習慣,少吃超加工食物,多進行體育鍛煉,對後代的身體健康可能會有所幫助。

南方週末記者 王江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