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2023-01-03由 燕京風物 發表于 歷史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如果在北京找到一處既能體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還能感知一些殘留的老北京煙火氣,既有陽春白雪的文人學者,還有下里巴人的平頭百姓,三教九流都薈聚在此,那一定就是琉璃廠。讓琉璃廠聞名海內外的不是這裡曾經為朝廷生產過琉璃瓦,而是由於此地後來變成了著名的古文化街和京城文化發祥地的緣故。從最初的村落到官窯廠,從窯火凝珍的琉璃窯到翰墨書香的文化街,在過去的數百年間琉璃廠經歷了滄海桑田式的歷史變遷。如今的琉璃廠不僅是一條商業街市,而且成為了首都一處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體驗老北京傳統文化的旅遊目的地。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琉璃廠名稱的由來

在北京南城的和平門和虎坊橋之間,有一條衚衕被馬路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就是北京著名的古文化街——琉璃廠街。琉璃廠一帶在遼金時期原是一個名為海王村的普通村落,元朝時這裡蓋起了琉璃窯,燒製琉璃瓦件,始有“琉璃廠”的稱呼。到了明代永樂年間開始修建北京城,當時建造皇宮和壇廟等建築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材和磚瓦,為此朝廷設立了神木廠、大木廠(皇木廠)、黑窯廠、臺基廠和琉璃廠等五大廠,於是此地又成為了朝廷五大廠之一的琉璃廠,廠址就設在今天琉璃廠街北邊的北京第一實驗小學附近。隨著琉璃窯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琉璃廠周邊逐漸聚集了許多做買賣的生意人。到了清朝中後期,這裡逐漸停止了燒窯,琉璃瓦件的生產遷到到京西琉璃局(今門頭溝琉璃渠村),但是琉璃廠作為地名保留至今。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琉璃廠的歷史演變

滿清入關後,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的制度,八旗居於內城,漢人居於外城。因琉璃廠緊鄰前三門大街,交通便利,當時許多的政府官員、文人墨客、梨園藝人、富商巨賈均聚居於此。很多外地來京的官員、商賈等也都把同鄉會館修建於此,琉璃廠附近的各省、州、縣的會館數量一度佔全北京會館的70%以上。當時京城的一些文人雅士和各地進京趕考的舉子常聚於此地,為了滿足他們學習應試的需要,地方上開始在琉璃窯前的空地建築房舍,招攬商人承租經營,於是京城的一些書商開始到這裡設攤出售圖書,兼營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品,此後琉璃廠的書肆業逐漸興盛了起來。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朝廷開始纂修《四庫全書》,參與編纂的官員和文人也大多住在琉璃廠一帶,他們經常到琉璃廠的書肆裡尋找校閱圖書所需的典籍,因此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書商紛紛攜帶大量的古籍典章前來售賣,一時間文人薈萃的琉璃廠便成了全國的圖書集散地,琉璃廠在《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四庫全書》的編纂也促進了琉璃廠的空前發展,據時人統計當時琉璃廠有名的書肆就有四十餘家,到光緒初年,甚至多達二百二十多家。隨著讀書人在琉璃廠的大量聚集,一些經營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的商家也逐漸來這裡開鋪設攤,經年累月琉璃廠衚衕就形成了一條文化街。到了清末,在琉璃廠窯址附近,朝廷又修建了優級師範學堂、五城學堂等教育機構,這時候的琉璃廠儼然成為了京城的文化中心。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民生凋敝,特別是庚子年國變,八國聯軍進駐北京,琉璃廠各商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繁榮景象不再。一直到民國成立後,時局逐漸穩定,琉璃廠才逐步恢復了舊日的景象。1927年政府又在宣武門與前門之間開了一座和平門,南北新華街貫通,把琉璃廠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琉璃廠以文物古玩店為主,而西琉璃廠則以書店、文房用品店居多。到了民國中後期,由於戰亂頻發,百業蕭條,琉璃廠的生意也越來越難以維持,許多商家紛紛關門歇業。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解放後,北京成為了新中國的首都,文教事業蓬勃發展,新設大學及研究機構紛紛來琉璃廠選購圖書,這裡逐漸恢復了生機。然而到了文革時期,琉璃廠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浩劫,所有的書畫、古玩店鋪全被查抄封門,在輝煌了數百年後,琉璃廠陷入了巨大的危機和敗落中,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後。1980年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做出恢復琉璃廠文化街的決定,經過四年多的緊張施工,這條著名的文化老街又再現了舊日的繁榮景象。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琉璃廠的老字號

琉璃廠歷史上有許多老字號,比如經營文物字畫的榮寶齋、寶古齋、墨緣閣;經營歷代碑帖拓片、古硯石章的慶雲堂;經營歷代金石陶瓷的萃珍齋;經營仿古陶人、陶馬及彩色拓片的汲古閣;經營古玩、玉銅器的悅雅堂;經營歷代金石陶瓷文物的韻古齋;經營筆墨文具和各種工藝品的戴月軒、一得閣等。建國後的1952年在此地又成立了中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如今琉璃廠還保留不少的百年老店,如榮寶齋、戴月軒、一得閣等。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榮寶齋原名“松竹齋”,始創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19世紀90年代由於經營不善,瀕臨破產,後來店主聘請了在京城擁有豐富人脈的莊虎臣為經理,在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的雅意,將松竹齋更名為榮寶齋。解放後榮寶齋進行了公私合營,“榮寶齋新記”掛牌,1952年轉為國營,並請郭沫若題寫字號。如今榮寶齋逐漸發展轉型為集書畫經營、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裝裱修復、拍賣典當、出版、展覽、教育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央企。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一得閣開業於清同治四年(1865),以生產墨汁而聞名,產品有墨跡光亮、耐水性強、書寫流利、寫後易幹、不湮紙、不褪色等特點。據說創始人謝崧岱進京趕考,名落孫山,深感研墨太費時間,耽誤答卷。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選用油煙、骨膠、冰片、麝香、苯酚等材料,製成了同墨塊效果相同的墨汁。謝崧岱親自題寫了 “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對聯, 並以此取名“一得閣”。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戴月軒始建於1916年,其創始人戴斌字月軒,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自幼學會了湖筆製作技術,戴月軒是琉璃廠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為店名的老字號。戴月軒所制之筆都能達到內優外美、筆頭尖、齊、圓、健四大特點,支支有筆鋒。具有“提而不散,鋪下不軟,筆鋒尖銳,剛柔兼備”的特點。近現代許多的書法家和文化學者都喜歡用戴月軒毛筆。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琉璃廠裡的名人

自清朝以來,京城的許多文人學者都曾寓居在琉璃廠一帶,比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傅山、清代乾隆時期的著名學者紀曉嵐、著名詩人龔自珍、著名詩人王士禎、著名戲曲家李漁、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學者朱彝尊等。還有一些文藝界人士不僅常來琉璃廠選購商品,而且以琉璃廠的書肆、古董店為聚會場所,看書賞畫、品茗閒談。到了近代,一些文化藝術界的人士更是成為琉璃廠的常客,比如於右任、張大千、齊白石、魯迅、鄭振鐸等人,據從魯迅先生的日記中統計,他在寓居北京14年中,曾去琉璃廠訪書購物達480次之多,先後購買三千八百多冊(部)圖書、碑帖。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與琉璃廠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老字號的牌匾都出自經常來訪的一些名家之手。比如“茹古齋”、“寶古齋”等為翁同龢所題寫;陸潤庠題寫過“榮寶齋”;梁啟超題寫的“藻玉堂”;曾國藩題寫“龍威閣”;吳昌碩題寫的“清秘閣”;徐世昌題寫的“戴月軒”、“靜文齋”等。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一些文人學者同琉璃廠街上的商家間也演繹著許多傳世佳話,比如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藝術大師同榮寶齋的友誼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他們相互依賴、相互成就,榮寶齋不僅搭建起一道書畫家與收藏家之間的橋樑,而且秉承“以文會友”的經營宗旨,發掘了一大批傑出的書畫家,他們之間早已突破了單純的買賣關係,榮寶齋也成為了許多書畫家最為信賴的合作伙伴。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廠甸廟會

琉璃廠之所以如此出名,還與老北京人在春節期間喜歡到琉璃廠逛廟會的習俗分不開。明清時隨著琉璃廠周邊人員的集聚,每到新春之際,琉璃窯便在門口出售窯中燒製的“琉璃瓶”、“倒推氣”等兒童玩具。到康熙後期,官方為了皇宮的安全,將一直在內城燈市口、前門等地舉辦的春節燈會移到琉璃廠窯前的空地上,後來範圍又逐步擴大到毗鄰的南新華街、呂祖祠、玉皇閣等地,並與附近的一些春節廟會合在一起,最終發展形成了以琉璃廠東街為中心,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行的廠甸燈市,“逛廠甸(燈市)”從那時起就成了京城居民的過年習俗。民國六年(1917年),政府在琉璃廠修建了海王村公園,從此海王村公園便成為了廠甸燈市的中心。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在每年的廠甸燈市,許多小攤販到東西琉璃廠一帶擺設書攤、古玩攤,以及售賣各種小吃和各色玩意兒,如糖葫蘆、艾窩窩、油酥火燒、灌腸、春捲、豆汁、焦圈,還有各色風箏、兒童玩具以及雜技百戲、花會遊行等,規模盛大,應有盡有。每逢春節期間,琉璃廠一帶便成為京城最熱鬧的去處,到處都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從和平門外的護城河到虎坊橋口,廠甸上空到處瀰漫著雜亂喧囂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兒童哭鬧聲與鞭炮聲。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新中國成立後,每年的廠甸燈市依然紅火熱鬧,但因為各種原因時辦時停,最後於1964年徹底停辦了,直到了本世紀初才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援下得以恢復,並改稱為“廠甸廟會”。2006年廠甸廟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從2018年春節開始,廠甸廟會迴歸文市,以古籍、文玩、文房用品為主,突出文化特色,不再設小吃餐飲攤位和雜技花會等娛樂專案了。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衚衕裡的北京 || ③ 通古達今、雅俗相濟的琉璃廠

主要參考資料

《琉璃廠:老北京的文化中心》謝宏坤

《北京的衚衕》 翁立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街巷衚衕漫談》 北京燕山出版社

燕京風物——

探尋北京地區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和遺聞軼事,讀懂老北京、發現新北京,助力獲得更好的生活旅遊新體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