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

2022-12-29由 李子暘 發表于 歷史

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

歷史當事人面對的環境,後人往往很難完整“還原”。當事人必須考慮的條件,卻被後人忽略了。

01

秦始皇沒有及早立太子,沒有確立繼承人,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呢?

要知道,秦國立太子的制度很完善。秦始皇之前的幾代秦王,包括其父其祖,都是很早就被確立為王位繼承人。秦國的最高權力傳承,因此一直很平穩。這是戰國時期秦國競爭力強的重要原因,可以持續積累幾代人的努力——奮六世之餘烈。可是,到了秦始皇這裡,偏偏出了問題。

秦始皇怕死、忌諱談死後之事,這是原因之一。由於這個原因,秦朝的大臣無法和皇帝商量此事,因此也就沒有機會說服秦始皇避免犯錯誤。不過,這事很可能還有另外更大、更重要的原因。

我們從一個往往被人忽略的歷史細節說起。

史記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時,“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也就是打著死去的扶蘇、項燕的名義造反。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本來應該繼承皇位的。但因為秦始皇沒有提早確立繼承人,扶蘇被趙高用假詔書害死。項燕是楚國的大將,在和秦國的戰爭中自殺殉國。項羽是項燕的孫子。

打著項燕的名義,沒什麼疑問。陳勝吳廣都是楚國人。他們造秦朝的反,打著楚國大將的名義,很正常。

但楚國人造反,打著秦公子扶蘇的名義,這就有些奇怪了。

有人認為,因為扶蘇是冤死的,世人都很同情。陳勝吳廣打著扶蘇的名義,容易得到世人擁護。這好像說不通。就算扶蘇死得冤,那也是秦朝內部的事情。楚國人犯得上替扶蘇抱打不平,甚至用他名義造反起義嗎?別忘了,楚國可是被秦國滅的,秦楚是不共戴天的死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要和秦國血戰到底,打到最後一人。

秦楚如此血海深仇,楚國人造反,完全沒理由打著秦朝統治者之一扶蘇的名義啊。

02

可是,在當時,大家都認為,陳勝吳廣用扶蘇的名義造反,很正常。當時人是怎麼想的?怎麼那麼奇怪啊。

一點兒也不奇怪。陳勝吳廣打著扶蘇的名義造反,原因很簡單,扶蘇其實是個楚國人,或者說,是楚國的子弟。扶蘇的母親是楚國貴族。扶蘇雖然是秦公子,但也可以說是楚國的孩子。楚國的孩子,冤死在秦朝人手中。楚國人造反,給自家冤死的孩子報仇雪恨,這不是很正常嗎?這當然能激發楚國人的鬥志啊。

李開元先生的《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一書,透過對很少的史料,抽絲剝繭、細緻分析、層層深入,確實解開了很多謎。扶蘇的楚國背景,就是被解開的“秦謎”之一。

讀這本書以前,我對歷史有個錯誤的認識。我認為,皇帝的外戚問題,是從漢朝才開始出現的。此前的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沒見到有人提到外戚問題,我就認為那時還沒有這個問題。

看了《秦謎》這本書,我才知道,外戚問題早已有之。區別是,在秦漢及以後的朝代,外戚是國家內部問題。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外戚是更嚴重、更棘手的國際問題。

那時候諸侯國統治者之間往往有聯姻關係。君主的妻子是其他國家的貴族。這樣一來,君主和他的母族、妻族之間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問題,相比秦漢以後外戚只是國內問題,牽涉面要大得多。

秦國和楚國就是這樣。

03

楚國的貴族女,嫁到秦國王室,可謂源遠流長。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就是那位在位五十多年的長壽老人,他的母親宣太后,就是楚國人。

秦昭王很厲害很能幹。實際上,如果他的運氣好一些,秦統一六國,可能在他手上就完成了,不用等到幾十年後的嬴政了。秦昭王是個厲害人物,他的母親更厲害。至少從秦昭王開始,在秦王宮裡就有一個以宣太后為核心的楚國勢力集團。

宣太后自己是楚國人,給兒子秦昭王“找物件”選王后時,就從孃家人——楚國貴族裡去找。因此,秦昭王的王后也是楚國人。秦國後宮的楚國勢力集團,越發強大堅固。

秦昭王的兒子秦孝文王,也叫安國君,最寵愛的華陽夫人,也是楚國人。但秦孝文王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到趙國做了人質,所以娶了個趙國貴族女子。後來,秦趙開戰,趙國打算殺了異人這個人質。呂不韋幫著異人逃回秦國。逃得慌忙,老婆孩子都顧不上,扔在趙國了。

但嬴政和他媽都平安無事。看,秦始皇的趙國姥姥家勢力確實很大,雖然女婿是敵國人,但照樣有能力保護女兒和外孫。不過,秦始皇對這段“避難歲月”沒什麼好記憶。後來統一戰爭中秦國打敗趙國以後,秦始皇親自趕到趙國都城,把“避難歲月”中得罪他的人挨個抓起來殺了。

04

秦始皇的父親異人,也就是秦莊襄王的王后是趙國人,所以秦國後宮裡就有了一個趙國勢力集團。但趙國集團和根深蒂固的楚國集團比起來,還差得遠。宣太后、華陽夫人都是楚國人。楚國外戚集團,事實上主導了秦國政治。所以,秦始皇的王后,也就是秦朝的首任皇后,還是楚國人。這位王后生了扶蘇,扶蘇是楚國人的孩子。

雖然史料中的記載非常少,只能說是依稀可辨。但把零零碎碎的史料拼起來,能看出,秦始皇在立太子時,必須考慮後宮不同外戚勢力集團的問題。

秦始皇的祖母,也就是異人的生母夏太后,是韓國人。史書上說,說夏太后不太得勢,甚至被冷落,所以生的兒子異人被送去當人質。後來考古學家發現了夏太后的陵墓,陵墓規模很大,屬於帝王級別。看來。夏太后及其韓國集團也不是“省油的燈”,和華陽夫人及其楚國集團在後宮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楚國集團和韓國集團的關係,既複雜又尖銳,再加上秦始皇生母帶領的趙國集團。秦始皇夾在其中,也是很辛苦。不要以為這只是女人之間爭風吃醋、吵架拌嘴等事。事實上,秦國、秦朝的很多貴族,都捲入其中。秦始皇的一個弟弟,後來起兵反叛被殺。這事背後,就有韓國集團推動。嫪毐之亂,則是趙國集團策動的。

如果立了扶蘇為太子,楚國集團必然進一步做大。要知道,在秦楚統一戰爭中,秦國費了很大力氣,出動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兵力——六十萬人,才勉強打敗了楚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楚國集團的秦國貴族,返回楚國保衛祖國,和秦國交戰,給秦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立一半是楚國人的扶蘇為接班人,秦始皇實在是一百二十個不放心。後來楚國人陳勝吳廣造反,打出扶蘇的旗號,證明秦始皇的擔心不是多餘的。

這就是秦始皇遲遲下不了決心立扶蘇為太子的原因。

05

人類社會,基本上都按照父系的姓氏記錄血緣傳承。這樣一來,同姓親屬之間的關係,就比較明顯。比如漢朝皇帝姓劉,史書上那些姓劉的貴族,他們之間的關係,人們比較容易理解和記住。比如認為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其實,劉備和漢獻帝之間的血緣關係實在太遠,遠到根本無從追溯——有沒有都很難說。“皇叔”云云,基本上就是靠一個“劉”字演繹出來的。

而母系,或者說外戚方面的關係,雖然同樣是很密切的血緣關係,但因為姓氏不同,如果不特別注意,往往會意識不到。於是,歷史人物之間重要的血緣關係,就被忽略了。比如,巫蠱之禍中第一批被誅殺的是公孫賀家族。後來太子劉據被江充攻擊時,一想到公孫賀家族被滅,就覺得自己也無路可走,只好悍然造反。

為什麼想到公孫賀被族誅,劉據就覺得自己也無路可走呢?這事和他有什麼關係?原來,他們是很近的親戚。太子劉據姓劉,他的母親衛太后姓衛,衛太后的姐姐,嫁給了公孫家。公孫賀是劉據的姨夫。看,姓劉的,姓衛的,姓公孫的,三個姓氏的人,其實是同一家人,但是,要從母系的角度去看。只看姓氏,就看不出來他們之間的關係。

問題在於,別人看不出來,當事人自己卻非常清楚啊。而且,對很多人來說,舅舅、姨媽的關係絲毫也不比叔父、姑媽的關係遠——甚至更親近。所以,雖然外戚中有個“外”字,但對當事人來說,這個“外”的血緣關係,對他的選擇和行為的影響力一點兒也不“外”。

歷史當事人面對的環境,後人往往很難完整“還原”。不能完整還原環境,忽略了其中重要的因素,後人就會錯誤理解歷史當事人選擇和行為的理解,甚至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當事人必須面對和考慮的條件,卻被後人忽略了。這樣一來,當事人的選擇和行為,就變得怪異甚至不可理解。這是我們理解歷史的難點之一。

《秦謎》這本書好得很。好就好在,透過對秦後宮外戚勢力的分析,彌補了以往人們對秦歷史認識的一大空白,不但解了很多謎,而且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歷史的理解,讓歷史更真切、更可信了。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