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近代以來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是經過戰爭才取得的嗎?

2022-11-30由 十早羽人plus 發表于 歷史

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根據王鐵崖先生的《中外舊約章彙編》進行統計,中國近代對外共簽訂了736個條約,其中343個屬於不平等條約。在這343個不平等條約裡頭,清廷簽了268個,北洋政府簽了50個,民國簽了25個。

這麼多條約,沒辦法一一例舉。選幾個大家都聽過的,但不一定都清楚地來講講。說實話,讀近代史需要有顆強大的心臟,因為真的會越看越生氣。有時候會氣到自言自語地在國罵。中學時代上近代史時,都知道這幾個主要的不平等條約。但課本模糊的一筆帶過,讓人的感覺就是清朝每次都是打了敗仗才不得已簽約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的產物。起因是英國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持續不斷向中國走私鴉片。後來清廷受不了百業凋敝、白銀持續外流,採用林則徐等建議進行強制禁菸。導火索是林維喜案。

繳煙的過程大致歷經要求、威脅、強制三個步驟。先是要求外商自行繳納。外商或少繳、或拖延、或不聽、或胡攪蠻纏、討價還價。接著採用威脅方式,封港拒絕外船卸貨、中止現有貿易;最後強制外商限期如實交出販運鴉片數量,並對外商居住的會館中斷補給,撤掉其華人員工、僕役。外商斷水斷糧,最終都不得不配合。但絕對不服氣,肯定要回來報復。

英國人對清廷的做法,最終在其國會上透過採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決定。當時的投票結果為贊成271票,反對262票。戰初派遣了各式戰艦、補給艦40餘艘,士兵4000人。清廷方面,從廣東省外陸續調兵近1。6萬人,兵源主要來自湖北、四川、貴州、湖南和雲南。英國人遠征,清廷也“遠征”,實屬無語。至於為何無法徵用廣東、福建、廣西等就近兵源,以後再講。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主要出於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規則不懂以及國際形式、規則不瞭解導致的。包括當今的某些學者在網際網路發言也持此觀點,認為如果當時清廷如果處理得當,此戰是可以避免的。怎麼講呢,這些人的言論很好地反應了文人誤國這一說法。

要知道清廷是當時國際公認的主權國家。對於禁菸的所有行動都無可厚非。錯就錯在太落後了,得捱揍。此戰過後,除了琦善、林則徐、鄧廷楨等少數開眼官僚知道清朝無力同英國等列強開戰外,整個朝廷依舊渾渾噩噩、不知清醒。這也為後來更多的悲劇埋下伏筆。

香港島被割讓是瞞著道光皇帝進行的,耆英後來因此被處理了。地丟了,統治階層所有人都有責任。

《虎門條約》 - 1843年10月8日

這個是續《南京條約》後,清廷和英國繼續就通商問題進一步談判後簽署的。英國人利用清廷對於西方規則的無知,誘騙對方簽署了該條約。在不費一兵一卒的前提下,獲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五個通商口岸的租地造屋、永久居住權(這個就是租界的雛形);領事裁判權;關稅優惠(清廷喪失關稅自主權)。

《望廈條約》 - 1844年7月3日

為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為《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因在澳門望廈村簽訂的,所以又稱《望廈條約》。美國軟硬兼施迫使耆英接受,僅憑口舌便將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成果照單全收。

《黃埔條約》 - 1844年10月24日

中法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看到美國在不開戰的情況下就能攫取巨大的商業利益,1844年8月14日法國開來8艘戰艦,逼迫清廷談判簽約。條約為《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海關稅則》,因在廣州黃埔簽訂,又稱《黃埔條約》。同樣在不出兵的情況下就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璦琿條約》 - 1858年5月28日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以調停有功自居,強迫奕山簽約。這位慫包黑龍江將軍剛開始還知道推諉,畢竟朝廷沒給他這個權力。結果前一晚俄毛槍響威脅,他就露怯了。清廷沒有承認《璦琿條約》,但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裡承認了。按恩格斯的話,俄國不費一槍一彈,拿到了和法德兩國領土差不多大小的肥沃土地,還有一條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60多萬平方公里就這麼沒了。

《天津條約》 - 1858年6月13日-27日

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進逼天津為戰爭結束性標誌,清廷派使求和。美俄以調停有功自居,強迫清廷簽約。而實際情況是英法聯軍是在美俄的支援下出兵的。與俄國13日簽約,與美國18日籤,與英國26日籤,與法國27日籤。兩個沒出兵的國家翻到搶先簽約。

《北京條約》 - 1860年10月24日至11月14日

英法俄美為了進一步攫取在華利益,根據《天津條約》規定約定在第二年進行換約。清廷簽完字後,就後悔了,不想答應這些條款,拒絕他們來北京換約,要求在上海進行。英法拒絕在上海換約,強行北上。清廷為顧及顏面,要求英法大使悄悄從北塘登陸。但英法卻大搖大擺從天津港上岸,結果僧格林沁暴脾氣一上來,直接開火。英法使團及護軍被擊敗,一路逃到杭州灣。這個就是第二次大沽炮臺之戰。清廷少有的勝利之一。

但是第三次大沽炮臺之戰就慘了。英國從克里米亞調主力過來,三下五除二就把大沽炮臺給拆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在熱兵器面前不堪一擊。八里橋一戰,7000蒙古騎兵命喪黃泉,而英法聯軍只有5人死亡。

如果實在無法理解這種場面,可以去看下電影《戰馬》裡面的橋段。300英國騎兵衝鋒被德軍馬克沁機關槍打成篩子。當然,電影是虛構的,歷史上並沒有德軍打英國騎兵這一幕。畢竟英國人當年見識過騎兵衝鋒的後果是什麼,他們只是壞,但不蠢。

順便說下,這次美國人沒來換約,因為林肯在當年11月當選總統,美國內戰在醞釀中,無暇東顧了。沙俄又拿走了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依舊不出兵不費槍炮就達成目的了。英法把圓明園給燒了。

《馬關條約》 - 1895年4月17日

日本一口氣吃成胖子,令列強側目並接受。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都沒了。甲午海戰把洋務運動乾沒了,清廷死亡倒計時開啟。

《辛丑條約》 - 1901年9月7日

以義和團運動為藉口,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主權基本沒了,徹底成了列強的傀儡。11年後清朝滅亡。

以上除了《馬關條約》外,英法都出兵參與並迫使清廷簽約。沙俄最狡詐,憑藉口舌恫嚇就割走最多土地。事實證明,弱肉強食的時代,無論是否實際出兵,都改變不了被訛詐、侵略的結果。因為得不到的,他們遲早會出兵來拿。

今年是《南京條約》簽訂以來的第180個年頭。謹以此文紀念為救國圖強而奉獻的先輩們。歷史不曾被遺忘!

頂部